廖 博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百朋中學 廣西 柳州 545102)
熱愛傳統文化是中國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優良作風。丟掉傳統美德,往小里說,就是毀掉一個人的品德,往大里說能夠使國家贏弱,最終走向滅亡。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純潔的、廉潔的,人際交往中堅持平等公正、清廉高潔的原則。同學之間交誼純潔、交往清廉,才能夠保持同學之間感情深厚。
同學之間,應該團結互助,珍惜友情。當同學遇到困難時就應該伸出手去幫助,這樣的行為不僅助了人,自我也體會到助人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加深同學之間的友情,使校園學習環境更佳。同學友情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誼,是生命當中最寶貴的財富。交上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以至學識豐富的人,自己像荷花那樣,能夠在學習上、思想上凈化,品德得到熏陶,奮發向上。一個人離不開他人,離不開朋友的團結幫助。朋友的批評和幫助是我們改正錯誤的良藥。好朋友的友誼就像荷花般高尚純潔的情分,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橋梁。同學之間交流與溝通,相互之間都感到了暖心,增強了信心。正如培根說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雙倍的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的憂愁。”
助人為樂,立德修身,充滿愛心。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作快樂,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助人為樂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助人為樂有助于校園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助于團結、互助等良好的風尚形成,有助于廣大同學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提高。我們每個同學在生活中,都一定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困難,人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和關心。人人都能夠幫人所需,并且以此為快樂,校園的社會里,乃至校園外的社會里,就會凈化成美好的樂園。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所能積極地關心和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比如。關心照顧生活困難的同學,學習困難的同學等等。自己不僅做了有益的事情,增加了對人對事的了解,培養了立德修身的觀念,也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
荷香文化的精髓,就是心商,心商造就智慧,成就智慧人生。心商就是心理商數(PQ,Psychology Quotient),是指人的心理素質水平和健康程度。從心商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素質包括幾方面:
5.1 安全感。心商健康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一切方面,不受情緒的支配,能夠承受挫折、恐懼、不幸。
5.2 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心商健康素質高的人,總是滿懷信心的積極情緒,因為情緒本身具有波動性,而心商健康素質高的人能夠適度調節、控制情緒,化解狂喜狂怒,忽喜忽悲。情緒多數情況下都是樂觀、開朗、平和。
5.3 意志健全。心商健康的人有決心、有信心、有恒心,有理想,不懼困難,不怕困苦,以飽滿的戰斗姿態克服種種困難。
5.4 適應能力強。心商健康的人,快樂的進入新環境中去工作、學習、生活,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適應新環境、新事物,不恐慌、不束手無措。
5.5 能夠正視現實,敬學樂學,樂于工作、社交。心商健康的人能夠對現實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妥善的處理困難。
5.6 人際關系和諧。心商健康的人樂意助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與人和諧融洽,有安全感。說話做事有人聽、有人幫。
5.7 心商健康的人人格完善、和諧。
我們中學生要思想廉潔,如荷般高潔,自尊自愛高尚為人,不自輕。自尊,是自己自尊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尊嚴的一種道德感情。卓別林:“自尊心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桿。”自尊心是一種積極的行為動機,推動人們實現所向往的目標。
自尊者,既不傲慢,也不自卑自賤。有自尊心的人,往往是重信義,善交際,不輕人,不傲慢,不自輕,不自賤。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政論家鄒韜奮名言:“自尊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勵志是革命作風也是中國民族的優良品德。勵志使人斗志昂揚、不斷進取,遇到困難毫不退縮、敢于面對、勇往直前。正是有了勵志的優良作風,才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嶄新面貌。勵志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才會使人奮發向上,破除阻力,勇往直前。要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一定要通過勵志奮斗才能夠達到巔峰。確立勵志的思想和勵志的追求目標,就不會蒙失精神支柱、蒙失靈魂。人們歌頌有志之士,鄙視庸碌之徒,就是因為將偉大的理想、奮斗的志向同偉大的事業、奮斗的成就和社會的進步以及祖國發展聯系在一起的。一個人不勵志奮斗,就不能夠有所作為,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勵志的遠大理想,就不能夠興旺發達、繁榮昌盛。就像周恩來12歲時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氣,毛澤東青年時期就立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志向。這些理想,就表達了勵志的思想。然而,我們樹立了勵志的思想,還需要堅定信念,在磨煉中實現崇高理想。磨煉的動力在于自己對理想的堅信程度。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荷花堅強的勵志思想,我們也應該像荷花般“勵志”,凈化心靈,一切言行都必須服從大眾的利益,無論何時何地、何人何事擺正核心利益。
勵志學習,實現目標。要想學習取得好成績,勵志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一個人也是有勵志的恒心和毅力,就敢于同困難挑戰,敢于刻苦鉆研,就能夠由傻、笨蛻變成才華橫溢的人才,否則就像唐代的方仲永,幼年時能夠賦文作詩,后來由于荒廢了學業,形同凡人。唐代韓愈說:“業精于勤荒于嬉”,就是叫我們要勵志學習,要勤奮。“勵”就是要勤于思考、探索、求知。“志”就是頑強的信念、矢志不渝的磨煉和奮斗。“勵”和“志”融合,就能夠克服一切私心雜念,獲取淵博知識。勤奮勵志的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承人(今山東棗莊東南人)。白天做雇工,晚上才能夠讀書。而家貧無燭照明,只能“鑿壁偷光”夜讀。后成為知識淵博的人。
團結、合作、積極向上,是事業成功的階梯。團結合作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因素,團結合作就是步調一致,是心甘情愿的愿望,而愿意團結合作的前提是:所做的事情必須是有價值的,是值得下大力氣去做的,而且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對人生、對社會非常重要的。團結合作助人成功,也是助己成功的一種保險方式。每一個人都應該助人,一個能夠為別人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團結合作助人,不僅利于人,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個人都幫助別人,整個校園乃至社會,變得多么的和諧、美好。
從荷“出淤泥而不染”一身清廉;到人“嘔心瀝血”一生清貧。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荷德;一身能掏寶,這是財;供認觀賞。這是荷能。所以,荷有德有財有能,德財(能)謙備。人,應該謙備荷花的稟性,就是有賢有能、有才有德,一心為公,一心務實,廉潔奉公,正直廉明,崇尚正義。
敬學樂學,才能夠有才有德、德才兼備,更好的奉獻社會。敬學,就是以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學習,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樂學,就是愛好學習,精益求精。敬學總是和樂學聯系在一起的。敬學是樂學的前提,樂學是敬學情感進一步升華,是對敬學學習責任、學業榮譽的進一步深刻理解和認識。不敬學的人很難做到樂學,不樂學的人很難做到敬學。
要做到樂學并不容易。首先,必須從敬學做起,也就是說不管學什么科目,嚴肅認真,兢兢業業,腳踏實地,一絲不茍。其次,必須樹立將來奉獻社會的思想。只要樹立了將來奉獻社會的思想,就能夠在學習工作中積極主動,奮力進取,精誠協作,高度負責任,何時遇到困難都能夠克服。再次,當今讀書時期就必須努力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夠培養熱心奉獻社會的優良品德。用為社會、為祖國的態度去敬學樂學,在道德上的高尚的。敬學樂學與奉獻社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奉獻社會,就是一心為別人,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貢獻。奉獻社會,是每個公民道德思想的最高境界,做到奉獻精神,就能夠敬學樂學,有才有德,有賢有能,德才兼備。孔繁森說:“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就是無私奉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