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硅谷指數的主題就是“危機”。
The main topic of Silicon Valley is “the Crisis” in this year.
作為長期跟蹤世界頂尖創新區域的一項重要工作,硅谷指數2010已經由長城所翻譯完畢,即日出版。今年的硅谷指數的主題就是“危機”。硅谷的經濟引擎“身處險境”!
硅谷和華爾街被視為美國經濟東西兩臺發動機。2009年2月份我去參加硅谷指數發布會的時候,硅谷人還能自豪自己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比較小,但是今年硅谷指數披露,硅谷地區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10%,高于美國平均水平。而更嚴重的是趨勢:2009年年底,硅谷地區比上年減少了5.8%的就業崗位,大大高于美國平均3.8%的水平,2009年第四季度,硅谷的就業崗位數量縮水了6.4%,換句話說,每17個硅谷就業人員,就有一個在圣誕節前后丟掉了工作。與之相伴隨的,是領取低保(食品券)、破產的人數比例大大增加。總之,“硅谷指數2010”可以稱得上是“愁云慘淡萬里凝”。
硅谷人不是第一次遭遇這樣的危機了,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硅谷也曾經面臨類似的境況并且在幾年之內很快復蘇,更何況這次危機硅谷只是受到大環境的拖累。因此硅谷人最關心的是:“當經濟衰退結束時…硅谷將會出現什么?我們是否會再度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成為全加州和全美國GDP的強勁發電機?我們仍會成為全球創新的中心么?”硅谷指數2010實際上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尋找答案。
硅谷指數一直將硅谷描繪為一個創新“棲息地”,本年指數上進一步描繪了形成這一“棲息地”的關鍵特征,即:全球鏈接能力;硅谷吸引人才的能力;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創新;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作用。在這次危機當中,這四個特征表現截然不同:
硅谷與全球鏈接能力正在增強,其中與中國的聯系日益重要。硅谷指數認為硅谷與其他創新地區保持全球聯系對于本地的創新能力和利潤至關重要。雖然受經濟危機影響,硅谷在風險投資、觀念和人才流動方面變得與全球經濟越來越一體化。自2000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硅谷風險資本投資的首選國外市場,09年總額達22億美元,遠遠超過第二名的兩倍。而中國也是2001年以來同硅谷合作專利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但是與硅谷專利合作、向硅谷進行風險投資最多的國家仍然是英國、德國、以色列、日本等國以及我國的臺灣地區。這也反映了中國,尤其是中關村等中國創新區域與硅谷的產業聯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硅谷對全球高技術人才的依賴日益增加,但受到的威脅也同樣日增。硅谷指數顯示,硅谷25個集中程度最高的職業當中,大多數要求的是本科以上學歷的理工科人才。而這主要依靠國外、區域外的人才流入來滿足。但是美國本土理工科人才數量是呈下降趨勢的,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經濟與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形成的反差,進一步降低了美國對于高技術人才的吸引力。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本次危機加州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而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州高等教育支出正在減弱,使得加州、硅谷本地的人才培養能力也嚴重下滑。各種壞消息堆積在一起,實際上是硅谷的創新能力在本次金融危機當中受到的最大挑戰。
風險投資正在復蘇并邁向新領域。風險投資可以說是硅谷持續創新能力的“晴雨表”和“催化劑”。受金融危機直接影響,硅谷2009年僅有一家公司上市(大陸留學生謝青所創辦的Fortinet),IPO數量的下降使得風投也日趨謹慎,2009年縮水20%。但硅谷的創新能力并沒有受到根本上的削弱。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從09年3季度,隨著衰退的觸底,風險投資也開始逐步回升,IPO活動也開始逐漸松動;其次,即便是在危機最嚴重的2008年,硅谷地區仍然凈增加了將近一萬個企業,硅谷的創新熱度受影響有限;第三,之前硅谷“下重注”的綠色產業受到影響不多,雖然該領域風險投資有所下降,但是卻增加了14000多個就業崗位,為失業愁云籠罩的硅谷頗打了一針強心劑。
硅谷開始重新認識和思考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作用。為了應對本次經濟危機,美國政府出臺了一些帶有“凱恩斯主義”色彩的刺激政策,并且奧巴馬政府在清潔技術領域也投下了“重注”,這本與硅谷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合拍。但令人尷尬的是硅谷從中受益寥寥。年初奧巴馬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就清潔技術發表演講,只字未提硅谷。實際上,對于政府作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硅谷都是較為曖昧的。硅谷本身強大的創新能力,使其并不依靠聯邦政府的扶持,不僅連續幾年硅谷指數里面很少有和聯邦政府相關的內容,硅谷本地的企業家、研究者極力撇清政府在硅谷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同樣聯邦政府、國會對于硅谷也并不那么關心。但是綠色技術產業同以往的產業不同,需要政府發揮更多的引導作用,產業和政府的聯系更加密切,硅谷也開始反思政府在硅谷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在硅谷指數2010當中,來自政府甚至是國防方面的技術投入、政府采購、聯邦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和獎勵都成為了硅谷指數關注的內容,這在近年來的硅谷指數當中幾乎是破天荒的。各項數字表明,硅谷獲得的來自政府,尤其是聯邦政府的支持幾乎是少的可憐。為此,硅谷指數2010反復呼吁來自聯邦政府的支持。
在本次危機當中,硅谷的創新能力是否受到了影響,影響程度為何?這不僅是硅谷指數2010所關注的核心,也是全世界從事高技術產業、區域創新的研究者所共同關注的問題。硅谷指數2010通過大量的圖標、統計數字和分析向我們提供了一副危機當中的硅谷全景,反映了硅谷對于自身發展的警醒和反思。正是這種務實的態度使得硅谷得以歷經危機而不倒,始終保持全球最頂尖的創新活力。即便是在這次危機當中,硅谷的清潔技術產業發展勢頭仍然給我們以深刻的印象;硅谷的大企業,如蘋果、Google仍然持續不斷的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仍然沒有完全度過危機,硅谷的創新力量仍然令我們折服,硅谷的創新機制仍然值得我們效仿,硅谷的產業發展經驗和教訓仍然給我們源源不斷地提供者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