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珍
(廣西南寧市逸夫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22)
數學是一門較為繁冗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小學數學老師為了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在數學課堂上組建了諸多的互動式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暢所欲言,并與其他學生、老師深入溝通學習經驗,取長補短,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為未來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做鋪墊。
數學老師為了給學生組建互動式的學習環境,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立足于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發展現狀,抓住小學生的興趣點以及好奇心,以此來創設實踐互動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輕松的交流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看法以及對問題的運算思路。另外,數學老師務必要深入挖掘課本中的知識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的運用課本內容優化課堂教學。學情是老師在整個數學課堂活動中的指南針,只要數學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就可以以此為基礎合理的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案,利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案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進而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中常見的互教方式就是合作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無限的學習潛力,最大限度的借助團隊協作的力量。在學習團隊中每個隊員的思想表達都能夠影響其他學生的數學思維,促織其可以在不同層面探索知識以及學習思路。舉個例子來說,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相關內容時,數學老師為了強化學生對三角形穩固性的有效認知,創設了這樣一個互動實踐活動:尋找一個靈活而的四邊形,讓學生以學習團隊為單位尋找促使其穩定的方法。接下來,各隊的隊員對此問題實行了激烈的論述,每個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一部分學生說:可以在四邊形周邊纏上膠帶促使其穩固,另外一部分學生說:在四邊形對角線位置增添一根木條促使其穩定。而且每個團隊都針對其方案實行了具體的操作,最終在課堂上實行對比。在此過程中不光突顯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突顯了學生課堂上行當家做主的位置,還利用這樣的互動活動為學生創造了自由有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實際討論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動手能力以及數學思維,這不光推動了小學生智力的發育,還培育了小學生的交流互動能力,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本中各個模塊的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因此數學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協助學生時刻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一個生活場景:王源奶奶給他5元零花錢,在一個星期內王源花掉了2元,請問王源最后剩下了多少零花錢?這時,學生就可以運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加減法知識解答這一問題了。數學老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光協助學生鞏固了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還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實用能力,強化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
小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紀,培育小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習性較為重要。因此,在數學互動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程設立相對應的點評機制,及時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信和鼓舞。例如,在小學生完成一道運算題之后,老師可以利用“你真棒”、“表現非常好”“不錯不錯”這樣的詞匯來鼓勵小學生,或者是對于整個課堂中小學生的表現給予小紅花的獎勵,設置“比一比誰的小紅花多”的點評活動,給學生灌輸一些學習競爭意識,讓其在日常的互動中形成獨立個性的學習觀,力求在如此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數學老師在教學完畢之后,其需要針對整個課堂教學流程以及課本知識做好及時梳理,對于教學不足之處及時糾正和彌補,逐步引用相對嚴謹科學的教學理念來強化小學數學課堂,利用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激起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數學老師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培育學生自主預習課本知識的習性。良好的預習可以為第二天數學老師的課堂講解提供基礎學習思路,這樣在老師引入新知識教學時就不會顯的突兀,再加上相對趣味的課堂就可以促使學生自主融入到互動活動中,從而促使學生輕松的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思路,最終達到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目的。并且在課后的學習中,小學生也可以在數學老師的輔導下找到自己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老師在實際數學課堂上引用的互動學習方式在較大程度上加強了數學教學質量,優化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不論是課前的預習討論、課中的團隊互助學習還是課后的點評查漏,互動式學習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教育作用,不光為學生創建了一個輕松自由活躍的學習環境,還在互動實踐活動中培育了小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數學綜合素質以及數學思維邏輯能力,以此推動小學數學課堂朝著更加健康、平穩的方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