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龍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上富初中 江西 奉新 330708)
物理傳統教學方式一般都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們只能從課本文字理解概念。但是物理的本質是一門實踐性學科,所有的結論和理念都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實驗得出來的,因此物理教學務必要生活化,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物理,熱愛物理,從而真正的理解了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物理是初中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學科,受應試教育與傳統觀念兩個因素的影響,現階段大部分學校的物理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題海練習,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物理學科充滿了厭惡與恐懼。再加上物理課本內容抽象,多是結論性描述,大部分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物理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教師在授課時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庫雖然不大,但是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吃力,一旦對物理有了厭惡心理,就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況,解決這種現象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將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聯系起來,甚至可以是一些科學未解之謎,讓學生們知道物理是一門“接地氣兒”的學科。通過生活現象讓學生將曾經的困惑和疑問通過物理知識解決,讓大家知道物理對生活實踐的幫助和好處,利用這些事件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再引導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學習水平。
3.1 善用多媒體教學?,F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只不過很多理科性比較強的科目很少用到,物理自然也很少使用多媒體。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動圖向學生展示概念。例如在學習滬粵版八年級上第四章《物質的形態及其變化》,學生們對全球變暖的概念很模糊,甚至說還沒意識到全球變暖的危害。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紀錄片《家園》、《難以忽視的真相》,通過真實的視頻引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達到教學目的。
3.2 進行課堂實驗教學。初中物理很多課程都是需要動手的,學生通過實踐驗證課本理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比如在學習滬粵版八年級上第三章《光和眼睛》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提前準備好凹透鏡、凸透鏡,通過實踐了解第五節《奇妙的透鏡》。在學習光的傳播路徑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5張A4紙,在其中四張同一位置剪一個圓圈,將A4紙擺成一條直線,觀看光傳播的路徑是不是也是直線。物理教學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自己去探索,這樣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率的。
3.3 巧用時事熱點新聞。初中生還是在貪玩的年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物理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就可以用一個故事“拋磚引玉”,或者在講完一節課的時候,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讓大家從故事里找到物理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時,教師可以先為大家講述飛鳥和飛機相撞的新聞事件,為什么一只小小的鳥就可以撞落飛機的發動機?這里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通過創設自由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在學習重力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最近頻發的高空墜物傷人事件,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不同的樓層拋下同一個物體做自由落體實驗,讓學生們了解高空墜物的危害。通過物理實踐與熱點新聞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和保護意識。
3.4 聯系日常生活現象。很多物理定律都是物理學家們從生活所見中探索出來的,比如牛頓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物理教師以此為例,讓學生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如冬天人們穿毛衣的時候能聽到火花聲以及嚇人的閃電,這些都是因為力的摩擦;雷雨天氣人們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傳播快;在打開水的時候可以通過聽暖瓶里的聲音長短頻率判斷水是否接滿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結合到教學中,也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去發現物理現象,促進學生養成探索的習慣。
3.5 課后作業生活化。大部分物理作業都是做題,很少有需要動手實踐的作業,物理教師要想教學生活化,作業生活化也是必須的。作業是課堂的延伸,可以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復習和反思,也是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程度的途徑之一。物理教師布置作業應該是習題與生活化作業相融合,例如在做完實驗課之后,可以讓學生們寫實驗報告和總結,或者是在學習第十八章《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讓學生回家統計家中大功率電器,計算每個月的電費,看看與電表統計出入大不大。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家庭電路隱患排查,看看家里的保險絲、插座是否能承受電器功率。通過這種生活化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具體化,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日常用電安全,讓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
3.6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每個班級總有一些沉默寡言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很難發揮課堂主體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進行分組學習,將性格互補的學生進行組合,讓活潑的學生帶動沉默型學生,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學困生。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輪流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享受課堂主人的樂趣,提升課堂主體地位,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目的。
物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理論源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的時候應該生活化,用生活經驗去驗證物理知識,用物理概念解釋生活現象,實現物理與生活的融合性教育。學生知道物理知識的生活運用,才會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和熱愛,從而提高物理運用能力。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是一種激發學生物理興趣、提高物理綜合素質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