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茹
(內蒙古五原縣塔爾湖小學 內蒙古 五原 015000)
近年來,隨著新農村的建設,農村呈現出新面貌、新氣象。尤其是在農村教育上加大了投資力度,不管是人力資源還是硬件建設,但是在藝術教育這一塊的投資仍然比較薄弱,大多教師認為美術教育并不重要,反正也不參加考試,一到美術課就把它上成語文課、數學課或者英語課,也就是所謂的“主課”,忽略了對農村孩子的美術熏陶和教育,以至農村孩子的美術修養和城鎮孩子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1.1 教育觀念陳舊。在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知識與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教學還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1.2 缺乏專業師資、經濟和資源的匱乏。絕大多數農村小學美術專業老師屈指可數,與美術課程不成正比,教師專業素養水準相對落后,幾乎沒有外出學習觀摩的機會,缺少專業教學概念,教學方面依葫蘆畫瓢的課程居多,影響美術教學創新發展,還有就是許多農村家庭經濟能力有限,有的家長舍不得為孩子買上一盒水彩筆,更別說課本中需要用到大量工具和材料的手工課,大大影響教學進度。
2.1 培養少兒的觀察力。在引導學生繪畫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只有讓學生在認真觀察事物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形象的表現或再現該事物。因此美術課的教學可以直接促進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這種能力在其他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2.2 培養少兒的想象力。美術教育對兒童想象力的培養已經是被大家所證實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世界上的任何知識都重要。”而美術課實踐中,學生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在繪畫中,學生需要依靠想象力去完善形象,創造形象。
2.3 培養少兒的創造力。小學美術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兒童的繪畫與成人的不一樣,甚至比成人更純真,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小學美術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個過程,學生可以在形象的再現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依靠想象力進行主觀上的創作。
3.1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所以美術教師要改變審美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農村小學必須引進專業的美術教師,并對現有的美術教師進行培訓,盡可能地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性,以保證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現代化設施來緩解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匱乏的現狀,比如引入遠程教育、多媒體教育,實現與城市美術師資的共享,在共享的過程中不僅學生能夠得到更豐富的美術教學。
3.3 改善美術教學條件。農村學校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不能對美術教學的經費進行足夠的投入,以致美術教育設施不夠完善。面對這種情況,農村學校應發揮自主性與主動性,增添美術教學必需的教具與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影像資料等常見的美術素材,設置寫生場地,為學生提供交流、溝通的平臺,陶冶學生的美術情操,引導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3.4 利用農村自身的美術教育資源。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農村雖沒城市的繁華,但農村有農村自身的特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應從農村自身的特點出發,利用農村自身的美術教育資源,以促進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農村四季變化明顯,學生能夠從植物和動物的變化中體會到大自然的繽紛多彩,這樣有利于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擁有更好的想象力。教師應充分利用農村的特點,為學生創造更多教學形式。利用農村自身的美術教育資源,將會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具有美術潛能,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學生,他們都具有這種天賦。在同一片藍天下,農村的孩子也應該享受美術教育的權利。我們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則應該竭盡全力去開發我們身邊的美術資源,結合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材料、手段進行造型表現,同樣屬于美術范疇。這對于充分認識農村學校美術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探索農村美術教育改革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從自身出發,了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回歸美術教育本位。我們相信,只要意識到了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問題,并且積極著手解決,小學美術教育會乘義務均衡教育課改之風,為小學美育開創一個更好的局面,為孩子的人生之路添上一抹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