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紅
(山東省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幼兒園 山東 利津 257400)
陳鶴琴先生說“孩子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確實,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幼兒在游戲中自由自在的玩,享受著游戲帶來的歡樂與成功體驗,從而獲得身心和諧發展。
1.1 自主性區域游戲是教師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與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方式進行的游戲。幼兒在與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從而促使其個性潛能的發展。但在當前幼兒園的區域游戲中,普遍存在著游戲情節單一、幼兒游戲興趣不能持久、游戲難以深入發展等問題,使自主性游戲對于幼兒的教育和發展價值難以充分實現。
1.2 3-6歲是幼兒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也是幼兒個性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自己喜歡或者需求的事物。但在當今社會,由于父母對幼兒的過分溺愛與保護,幾乎包辦了幼兒的所有事情,使的幼兒缺少自己動手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產生了嚴重的依賴心理,遇到任何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動手解決,而是讓爸爸媽媽幫忙。幼兒嚴重缺乏了自信心與自主性。而區域游戲具有自由、自選、獨立的特點,使得在培養幼兒自主性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更能有效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2.1 陳鶴琴先生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就讓他自己想,鼓勵幼兒發展自己的世界。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自由的探索。為此,教師在創設區域環境及投放區域材料時,應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出發,并照顧到不同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做到低結構材料與高結構材料的有效結合。
2.2 明確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當今幼教中,教師不能很好的對自身的角色進行定位。出現了教師是游戲的領導者,處于游戲的核心地位,和教師是游戲的旁觀者,任由幼兒自由的玩耍這兩種極端的角色定位。那么,教師如何定位自己在幼兒游戲中的角色,對幼兒游戲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以觀察了解幼兒為主,盡量避免直接指導,少干預幼兒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在觀察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巧妙地進行指導。
2.3 給幼兒充分的自由。這里的自由體現在多方面、多維度上。如:允許幼兒自由的選擇游戲伙伴,他們可以進行單人游戲,也可以進行多人的合作游戲;在游戲角色的分配與情節的構思上,教師應保持沉默,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考慮游戲該如何進行;在尋找游戲材料或選擇玩具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自由,以滿足每個幼兒的個別需求。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與幼兒充分的自由并不意味著什么也不做。教師作為觀察者,必須隨時關注幼兒游戲的進程,觀察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游戲過程中出現了幼兒自己不能調和,而又影響到其他幼兒正常游戲的問題時,教師要以角色的身份及時的參與到游戲中進行指導,以保證游戲的順利開展;當幼兒對游戲活動失去興趣時,教師要針對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及時的予以鼓勵,使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繼續勇敢地進行游戲;當游戲材料的投放不適合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時,教師要在活動結束后及時的給與調整。
區域活動結束后的評價,是教師對活動的一種間接指導,它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下一次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評價時要充分肯定幼兒,用欣賞的眼光去評價幼兒的活動,還要多鼓勵幼兒對自己的活動進行自我評價。使評價活動成為互相啟發和尋找解決問題答案的途徑。評價使幼兒對自己在區域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有了明確的認識,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更好的解決途徑,滿足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有針對性的評價,有利于深化活動內容,為下次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將活動的準備、指導與評價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幼兒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如何在區域活動中調動幼兒的主動性,使幼兒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將是我們今后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們只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才能使我們的區域活動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