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靜
(新疆阿圖什市第一小學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的教育已經進入到核心素養培育時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小學階段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不但包含了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還包括他們數學建模等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探究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要想提高小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如下的策略: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具象思維為主;同時,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他們因為年齡較小,缺乏自制能力,在動手操作時,往往會因為缺乏經驗導致他們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形,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以教學情境激發他們參與動手操作的興趣,并引導他們在教學情境中動手操作。因為多媒體設備融聲音、色彩、音樂、圖片、視頻等于一體,能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為高效的動手操作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章《位置與方向(二)》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生活中相關的事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這樣的展示,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總結相關的數學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以學校為中心的方位圖引導學生探究其他建筑在學校的什么方位,并判斷其與學校的距離。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內化于心,從而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
在實際生活中,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雖然具有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數學知識過于抽象、枯燥,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就導致他們在動手操作時,往往會因為無法正確理解而導致出現操作失誤的現象。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動手操作的有效性,還必須加強對他們的指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在完成動手操作以后,能夠將相應的數學知識內化于心,從而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章《圓柱與圓錐》第一節《圓柱》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中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計算的實際問題,并幫助他們再動手操作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他們的空間觀念,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活動時,就可以針對性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如根據教材例4,制作出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體,然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提出這樣的問題:(1)這三個立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他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定相等嗎?為什么?(3)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為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通過這樣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方向和結果,從而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積的相關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動手操作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應經常開展動手操作活動,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才能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并幫助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內化于心,幫助他們構建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并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章《觀察物體(三)》的內容時,教師在講解完教材上的知識后,應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組內成員之間進行物體的觀察,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匯報。這時候,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表揚,以幫助學生樹立動手操作的自信心,從容提高動手操作的有效性,同時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動手操作的有效性,應積極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點撥,并經常開展各種各樣動手操作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動手操作的有效性,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