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江蘇省高郵市車邏鎮初級中學 江蘇 高郵 225600)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而提問則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的提問設計,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同時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拓展學生思維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綜合分析來看,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問方式過于單一。從課堂提問實際情況分析,大部分教師習慣性的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提問。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學生的反映熱烈,但是往往是基礎較好學生首先做出回答,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沒有進行獨立思考,答案便被公布了出來。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會因此受到影響。此外,在提問過程中教師習慣用隨機點名的方式提示,由于每個問題難度不一樣,會使得問題缺乏針對性[1]。
第二,問題設置偏離主題。部分教師在進行課題問題設計時,出來固定的問題設計模式外,會使得有些問題脫離課題主體。比如:提出的問題看似和課堂主題有關,實際上可有可無,對于課堂教學未產生實質性的作用。這種提問方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或者注意力的集中,學生無法掌握教學重點。
第三,問題設計缺乏層次。物理學科知識較為抽象,除了基礎性的概念問題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往往會忽略問題本身的難度。比如: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個現象,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學生解答,最后只能由教師對問題作出解釋和分析。究其原因,與教師對學情分析不夠準確,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教師無法確切把握學情,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遠遠超出學生所能理解的范圍,則會直接降低提問的作用效果,對于整體的教學氛圍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2.1 以多樣性的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性。多樣化的提問方式,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基礎上,從根本上確保課堂教學有效率。具體課堂提問過程中,應該注意提問方式避免單一,提問對象需要面向班級全體同學。期間,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其提問內容可以集中在某些簡單的現象、概念以及規律方面;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問內容應該注重知識的延伸性。除此之外,對于部分開放性以及探究性的課題,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方式來實現,然后再由小組代表對問題解決情況進行匯報。對于部分具有一定思維容量的問題,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應該注意選擇與其知識水平相近的學生進行點名回答,避免直接挑選優等生進行作答。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可以真正體現出課堂提問的作用價值。
2.2 提問設計需要突出教學重點。對于初中物理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設置偏離主題這一問題,需要保證提問設計突出教學重點。問題設計應該是明確的,問題應該基于總體目標,并考慮教學的整體效果。比如:在“壓力和壓強”相關內容教學中,在引入壓強這一概念時,教師往往習慣性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問題。這時,學生一般會回答“與力的大小以及物體的受力面積相關”。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提問整體不夠清晰,學生無法第一時間理解教師的提問目的。如果將其改為“從力的三要素出發,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兩個因素有關?”,會使問題更加清晰明顯,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于壓強概念的理解[2]。
2.3 遵循由淺到深的問題設計原則。在課堂提問過程中,為了保證提問效果,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遵循由淺到深的設計原則。切實掌握課題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圍繞這一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設置問題,這樣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于學生理解困難的部分,教師需要做到層層分解,然后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逐個擊破。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突破了難點,一系列難度得當的問題的設計,還極具啟發性,促進課堂提問有效率的提升。通過靈活設計“子問題”,降低問題的難度。比如: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過程中,對于定值電阻的選擇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難點。如果教師直接拋出問題,學生往往難以直接理解并作出回答。對此,如果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確定電壓與電阻之間的關系,然后在將其與電流相關知識進行連接,從學生熟悉角度著手,確保學生對教學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運用有效提問策略,對于提升教學效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具體可以從以多樣性的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問設計需要突出教學重點以及遵循由淺到深的問題設計原則幾方面來實現。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拓展學生思維和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