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東
(貴州省沿河縣板場鎮初級中學 貴州 沿河 565300)
課堂教學的引入能夠直接決定學生學習積極性地提升,同時也直接決定了學生后續歷史學習的情況,合理的進行課程引入環節,能夠高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1 故事引入。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對于任何東西都屬于好奇的階段,所以應用故事導入法完全滿足初中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身心發展需要,教師在實際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合理的貫穿一些歷史故事,以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1.2 詩詞引入。任何一首古詩的出現都具有其創作的背景與現實意義,都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與精神寄托,教師可以利用詩詞引入的方式,借助詩詞中意境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幫助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強化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與記憶能力。如杜甫的《憶昔》這首詩,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唐朝良好的經濟背景以及繁榮和睦的社會現象,調動學生跟隨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陰山驕子汗血馬等詩句體會到整體盛唐階段的社會氣象。但是通過體會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等詩句的意境,能夠充分感受到戰亂剝奪了整個盛唐的發展,草木皆枯,民不聊生的社會形勢。詩詞的引入能夠為學生帶來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幫助學生更真切的體會歷史狀態,并且詩詞的引入能夠與歷史學科內容實現良好的融合,進一步的促使學生提升自身的歷史綜合素養。
2.1 合理借助教學插圖。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歷史插圖,并且這些歷史插圖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代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不同背景與特性,能夠充分表示典型的人物以及歷史故事,教師能夠使用插圖引導學生認識歷史與學習歷史。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大統一的漢朝》這節內容時,教師在講解光武帝整治吏治與清廉官吏者方面知識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圖像內容強項令董宣等,在結合教材內容分別為學生介紹圖片中的歷史人物以及歷史背景,或者與學生共同談論歷史人物性格與其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形成互動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整個課堂的活躍性。
2.2 正確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隨之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能影響人們的生活與發展,在學習過程中也不例外,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良好融合,能夠更好的帶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更生動的感受歷史內容,強化歷史教學的感染性。如在學習《中華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這節內容時,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視頻或者其他的動畫方式為學生呈現相關的視頻資料,播放令人激動的國歌,為學生營造人民實現當家作主,成為主導自身命運的主人的感受氛圍,進而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帶動學生實現自主性學習,為學生搭建探究性學習平臺。如教師組織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分配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一定的互動與合作,實現共同學習。教師在實際課堂活動進行之前為學生布置查找相關歷史資料以及相關影響資料等任務,要求學生為課堂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保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整體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性格與需求,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以及教學計劃的實施,教師必須做到在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初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課程的學習中,為學生帶來良好的歷史學習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