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芳
高中生面臨繁重的學業、同伴之間的競爭、父母的高期望等方面的壓力,教師需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壓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壓力。本課通過熱身游戲、認識壓力、集思解壓、自我解壓四個層層遞進的環節,引導學生認識自身壓力以及壓力源,讓學生體驗面對壓力時的感受,引導學生思考應對方式帶來的影響。
教師:本節課的主題是與壓力同行,我們先做個小游戲:吹氣球大賽。
PPT 出示游戲規則:每組派一名同學參賽,體育委員負責吹哨計時,并充當裁判。氣球吹得最快最大的同學獲勝,班長為監察員,其余同學為觀察員,仔細觀察氣球的變化過程。
6名學生上臺參賽。
教師:祝賀第二小組獲勝!感謝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請觀察員們分享氣球的變化過程以及從中獲得的啟發。
學生:壓力不足時,氣球癟癟的;壓力太大超過極限時,氣球被吹爆了。所以,只有壓力適度,氣球才能呈現最佳狀態。
教師:實際上,我們的學習生活也好比氣球,壓力不足時,缺乏前進的動力,表現為萎靡不振;壓力過大時,負面情緒會出現,正常的學習生活被干擾;只有壓力適度,我們才能精神振奮、斗志昂揚。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把“壓力”請出來,將它看個明白、研究透徹,并一起找出應對的方法。
設計意圖:熱身活動吹氣球大賽活躍課堂氣氛,引入本課主題。
1.我的“壓力源”。
教師:請同學們回答我的“壓力源”中的三個問題。
PPT 出示:近期我感到最大的壓力是什么?我的壓力來自哪里?如果用0~10 分給壓力打分,0 分代表一點壓力都沒有,10 分代表壓力非常大,我給它打幾分?
學生1:我的壓力是學習,來自自身的高要求和爸媽的高期望,打8分。
學生2:我的壓力是學習任務重、課堂節奏快,給它打7分。
學生3:我的壓力是不能處理好同伴關系,給它打7分。
教師:謝謝分享,請打分在6 分及以上的同學舉手。
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
教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會面臨壓力,有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還有來自自身的壓力。在壓力面前,你不是少數派,我在接到公開課的任務后,也感覺到有壓力。
設計意圖:通過評估壓力值和弄清壓力源,讓學生清楚自己當下的壓力狀況以及壓力的來源。同時,讓他們明白多數同學都面臨較大壓力,從而降低學生對壓力的焦慮和恐懼程度。
2.雕塑壓力。
教師:邀請1 名同學上臺扮演“壓力”,4 名同學用肢體語言表演面對最大“壓力”時的應對方式,并分享應對過程中的情緒感受以及應對方式帶來的影響。
學生表演。
教師:當你看到壓力時,腦海中首先出現什么念頭?有什么樣的情緒感受?你的應對方式帶來什么影響?
學生1:看到壓力,我既緊張又興奮,想與它抗爭。
學生2:我剛開始有點害怕,但還是想冷靜下來把它看明白,其實壓力并沒有那么可怕。
學生3:我有些憤怒,想去擊敗它,讓它消失,但它卻表現得更加強烈。
教師:謝謝同學們的表演。面對壓力,同學們產生了不同的情緒反應,采用了不同的應對方式。有的同學情緒較激烈,想與它抗衡;有的同學想繞開它,忽視它;有的同學看清了壓力,積極應對;有的同學雖然感到擔心,但還是堅持去面對它。
設計意圖:通過行為雕塑,讓學生體驗面對壓力時的情緒感受和應對模式,引發學生對應對方式帶來的影響進行進一步思考。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PPT 出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線圖(見圖1)。
教師:其實,壓力并不可怕。從這個曲線圖可以看出,壓力水平與學業表現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適度的壓力對學習具有最佳的效果,動機過弱或過強都不利于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曲線圖讓學生正確認識壓力,明白適度的壓力對學習具有積極意義,能讓學習發揮到最佳狀態。
1.你壓我解。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下面的3 個案例,幫助案例中的主人公挖掘出壓力背后的積極意義,并尋找到解除壓力的方法。
PPT 出示:期中考試即將來臨,莉莉心神不寧,她想沖刺進入年級前十名,達到爸媽對她的期望,她極力想成為爸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感覺壓力很大;進入高中后,小明明顯感到時間緊迫,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雖然他鉚足了勁學習,但依然沒有多大進步,感覺與其他同學差距大,沒有信心趕超他們;進入高中后,小強形單影只,感覺很孤獨,看到很多同學都找到了好朋友,一起吃飯、聊天,玩得很開心,他也想融入同學當中,但感覺很難。
教師:請每組任選其中一個案例進行討論:他(她)的壓力是什么?壓力源是什么?如何幫助他(她)重新解讀壓力?請組長做好記錄。
小組交流。
組長1:莉莉的壓力來自父母的高期望和自身的高要求。建議她與父母多交流,讓他們了解她的實際狀況。她對自己要有合理的定位,不能要求自己一定進入年級前十,只要盡最大努力就好。
組長2:小明的壓力來自學習任務重以及與同學的差距。建議他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心態,提高學習效率,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取長補短。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組長3:小強的壓力是孤獨,原因是他不能融入班級群體中。建議他主動與同學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能,多培養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班級活動。
教師:三位主人公需要調整認知,合理定位,合理安排時間,科學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方法,主動交流溝通。
設計意圖:用學校生活中普遍壓力事件做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體驗壓力帶來的影響。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對壓力有新的認知,學會樂觀面對壓力,積極尋找應對壓力的方法,提升應對壓力的能力。
2.解壓錦囊。
教師:謝謝同學們的解壓建議,老師也補充一些減壓方法。當我們感覺壓力大時,可以適當運動、聽音樂、向家人或朋友傾訴、寫日記、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積極的心理暗示,還可以合理宣泄,原則是不傷害自己或他人。
播放大自然冥想音樂,教師帶領學生現場做呼吸放松。
教師:現在身體感覺怎樣?
學生:舒服很多,感覺壓力小了。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減壓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更多實際的解壓技巧,及時有效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使減壓落到實處。
3.重塑壓力。
教師:既然我們對壓力有了新的認識,并學習了一些解壓的方法,當我們面臨壓力時,如何應對它呢?請1名同學上臺扮演“壓力”,其他3名同學用肢體語言表演面對“壓力”時的應對方式,并分享應對過程中的情緒感受。
學生表演。
教師:當你看到壓力時,有什么樣的情緒感受?是如何應對的?
學生1:看到壓力,感覺不能沒有它,想與它同行。
學生2:看到壓力,心里坦然,想看清它,并與它握手。
學生3:不害怕,很淡定,想擁抱它。
教師:謝謝同學們的表演!當同學們重新面對壓力時,不再害怕,且能坦然接納、積極應對,學會了與壓力和平共處。
教師:請同學們重新評估自己的壓力值,請6分及以上的同學舉手。
教師:心理課不能完全解決同學們所有的心理問題,請沒有舉手的同學用課堂所學的方法對自己的壓力做進一步的探索。
設計意圖:通過行為雕塑,讓學生重新體驗面對壓力時的情緒感受和應對模式,思考新的應對方式對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通過重新評估壓力值,讓學生了解重新解讀壓力后的壓力水平。
教師:最后,請同學們在活動單上寫下給自己解壓的具體方法,并在小組內討論。
學生分享。
學生1:我的壓力是學習,我會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調整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
學生2:我的壓力是考試,考試前做深呼吸,放松調整狀態。
學生3:我的壓力是與爸媽的關系,我會主動跟他們交流,換位思考,考慮他們的感受。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認清了壓力的來源,挖掘了壓力背后的積極意義,探究了緩解壓力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把這些認識和方法應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到真正有效應對壓力。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把本節課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使學生能成功應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
壓力是高中生繞不開的議題,因為學生對壓力抱有偏見,缺乏正確應對壓力的能力。因此,本節課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壓力、積極應對壓力、提升應對能力作為教學重點。
本節課貫徹了心理課應注重學生體驗性和主體性的原則。吹氣球大賽、雕塑壓力、重塑壓力的活動環節,讓學生對壓力有真切的體驗和真實的感受,并對不同的應對壓力方式帶來的影響有了深刻的思考。集思解壓環節充分借力集體智慧,調整學生對壓力的認知,提升學生應對壓力的能力。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課堂生成效果明顯,學生對壓力有了正確的認識,掌握了具體解壓的方法,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壓力。在重新評估壓力值時,仍有部分學生的評估分在6 分以上,這表明教師不可能在課上解決學生的所有問題,要引導他們運用課堂所學解決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做到“授人以漁”。
本節心理課的設計源于教材,同時對教材進行了提煉與改善,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本節課以壓力為主線,通過熱身游戲、認識壓力、集思解壓、自我解壓四個環節層層遞進,使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壓力,挖掘壓力背后的積極意義,學會有效應對壓力。
第二,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豐富多樣的活動貫穿整個課堂,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思考,課堂生成效果明顯。雕塑壓力和重塑壓力是本課的亮點,通過現場表演和分享,學生真切體驗到壓力情境中內心的感受,以及不同應對方式帶來的影響。
第三,遵循開放性原則。課上,教師以溫和開放的態度接納、尊重、鼓勵學生,不評判不指責,讓學生自由表達真實想法,呈現真實的狀態。
第四,注重實用性。解壓錦囊讓學生獲得可操作的解壓技巧,自我解壓環節讓學生對自己實際面臨的壓力有新的認識,并能有效應對,真正做到與壓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