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茂
(貴州省遵義市南白中學 貴州 遵義 563100)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然而,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西方文化的沖擊,導致一些文化失范的現象時而出現,如青少年過去崇尚西方文化、摒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現象,不利于國家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這種過度崇尚西方文化的現象,本質上也是民族文化不自信的體現。高中階段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階段,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功能,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探索在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困境及對策。
雖然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意義重大,然而,就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傳統文化的教育依然面臨不少困境:
1.1 高中生追“新潮”的心理影響了傳統文化的滲透。高中學生正值青春期,追新潮是高中學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信息交流的便捷,使得高中學生的“眼界”可謂是越來越開闊,開闊到家長乃至教師都無法比擬的地步。而正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越發頻繁,外來文化不斷沖擊著本土文化。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高中學生過去崇尚西方文化,鄙視本土文化的現象普遍存在。以傳統節日為例,高中學生熱衷于圣誕節、萬圣節、復活節等西方節日,以至于圣誕節來臨之際,街上人流量之大需要加派警力維持秩序。而一些傳統的中華民族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卻冷冷清清。高中學生這種追新潮的心理,使得當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學生難免會產生一種“老土”的犀利,沒有認識到傳統文化于一個民族發展而言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文化自信于一個國家發展而言的重要性。
1.2 教與學的壓力阻礙了傳統文化滲透的步伐。高中階段,教學壓力大是常態化的問題。這里的教學,不僅體現為“教”,同時也體現在“學”的方面。高考,于教師而言,是教學的成果;于學生而言,那是打開人生大門的必經之路。因此,面對高考,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輕心。如今,應試化的教育思想依然比較普遍。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屬于德育教育的范疇。而基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心在考試項目上,教師忽視德育教育的現象比較普遍。同時,對學生而言,他們一心都是關注考試的內容,對傳統文化教育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正是因為教與學的壓力,使得高中傳統文化等德育教育內容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阻礙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步伐,影響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1 立足語文教材,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而傳統文化教育,隸屬于文化教育的內容。正是因為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教育功能,使得在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教育內容。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語文課本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教育元素,強化文化教育,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其中的文化教育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化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為例,這首詩是作者艾青為了表達自己對養母大堰河的感恩與懷念而創作的,全詩語言真摯細膩,滲透著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勤勞、善良、無私和感恩的品格,并最終升華到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敬愛與贊美。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內涵挖掘,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突出和深化,引導學生能夠傳承這些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品格,指導自己做人做事。在文章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對母愛的理解,以及從課文中自己感悟和學習到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
2.2 創設文化教育情境,激發學生文化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當前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知識興趣不濃的現象,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文化教育的情境,通過多元化的文化展現方式,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例如,教師在《蘭亭集序》一課的講解中,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文化“意境”之美,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古琴曲+優美圖片”同步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漸入佳境,同時,以輕音樂為背景音樂,帶領學生朗讀課文,這種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背景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文字美,更感受到詩詞之意境美、語言美,從而達到激發學生文化學習興趣的目的。
2.3 開展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將文化教育落到實處。高中階段的學生,塑造其正確的價值觀至關重要。針對當前高中學生過度追崇西方文化的現象,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有目的地開展一些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如傳統節日活動,將文化教育落到實處。如清明節組織學生踏青、端午節組織學生包粽子,中秋節組織學生賞月,并在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解傳統文化知識,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同時,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也有助于緩解高中學生學習的壓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功能,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地改變學生過度崇尚西方文化的現象,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