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煬
(廣西南寧市明秀東路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1)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一書中明確指出,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尤為重要的一環。近年來,我國教育課改不斷推進和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越來越引起教育事業的重視,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內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刻不容緩的。體育課程設立目的從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到如今需要讓學生身體健康得到保障并且心理素質發展也能順應時代的變化。這就迫切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這樣的課程調整對完成新課改下的教學目的是具有深遠的意義。
情緒的健康和穩定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本要素,是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努力學習的前提。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學生個體心理所發生的積極的心理變化,主要包括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意志、個性三個方面的發展狀況。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所進行的各類體育運動時,無意間的話語和動作,都能讓老師發現其性格和心理狀況,當學生出現不良情緒和行為,教師能夠就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心理輔導,能緩解和預防某些心理問題的出現。因此在體育學科上,老師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
2.1 發揮體育運動項目的趣味性。愛玩愛動是學生的天性,結合學生的特點,將每天重復的常規課融入充滿趣味的游戲內容,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體育活動方式。體育老師運用趣味性強的內容,使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能知道遵守規則,學生還能夠在課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還要做好裁判工作,在課上公平公正的評價游戲勝負,反饋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優良表現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在這樣和諧氛圍的體育課上,體驗到十足的成就感和體驗感,更加有利于培養其良好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2 創設場地和器材環境,激發學生積極性。小學生具有注意力分散、開小差的年齡特點。在體育課上不免會進行器材的擺放,出于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小學生更加顯得興奮,體育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不能強硬的命令學生壓抑情緒,反而可以利用學生喜愛新奇事物的特點,與學生一起制作簡單、有趣的道具,這樣的體育課讓學生更有歸屬感,體現學生在課上的主體地位。同一個教學內容可以使用不同器材,或者使用同樣的器材進行不同位置、形式的擺放,經常進行更換,在上課期間新穎的方式讓學生不僅能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在室外體育上也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學生的心理產生舒暢、愉快。
3.1 需要加強體育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階段的孩子具有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老師作為教育的重要傳道者,對學生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孩子常常會以自己的老師作為心中學習的榜樣并加以模仿,因此教師的行為、話語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的一舉一動,因此加強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體育教師在授課時,一方面要對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和指導,另一方面還要時刻注意學生意志品質和心理素質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能吃苦,不怕難的意志品質。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環節,通過良好的環境影響力和感染力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促進學生健康的心理。
3.2 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良好教學環境。在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環節時,積極營造符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特點的教學情境或氛圍,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教師不僅能夠更好的達到所需要的教學效果,并且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健康心理。而對教學環境的創設首要條件是什么?首先要保證得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孩子的安全衛生問題,只有保證了這個前提才能讓后續的環節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課堂氣氛上教師應采用輕松、愉悅的教學方式,“歡聲笑語”的教學形式能使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偷快、樂觀、積極的學習心理,小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更加樂于服從教學安排并從中體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3.3 創設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課外活動形式有很多,其中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是運用比較廣泛的,其生動活潑、靈活機動、方便組織的特點有利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每個班級學生都存在身體條件、運動技能、興趣愛好等不可調和的個體差異,通過班級活動的課外活動,全班合力組織活動,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運動才能。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進行適合自身特點的體育鍛煉活動,他們的主動積極性得以充分的發揮,不同的個性得以合情合理的張揚,自身的特長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挫折,都會勇敢面對,通過不斷探索,體驗自己的進步享受成功,通過提高抗挫折能力和鍛煉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復雜的時期,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長期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教師在體育教學生要把心理發展滲透到各項體育活動中,激發學生運動冬季,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更要注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展學生個性,在體育課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