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貴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 西藏 日喀則 857000)
隨著近幾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和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了素質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重要性,每個教學科目也由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為新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差異化教學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在各個教學科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本文就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的教學應用進行研究,在分析分層教學法教學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分層教學法的在高中體育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能夠對高中體育教學有所幫助。
1.1 主體性原則。分層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傳統的體育教學法是單向的由教師向學生輸出體育教學任務和方法、執行教學內容、反饋教學效果并集中評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長期忽略。而分層教學法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出了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是教學服務的主體,教師應該是課堂上的輔導者和引領者,而非整個課堂的主導者。因此,在體育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切實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確保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1.2 差異性原則。分層教學法的根本在于能夠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了在開展體育教學之前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差異的深入了解,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需求以及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將這些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歸類,從而實現教學分層。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體育教學內容,以此為基礎實現體育差異化教學,避免了傳統單一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特點的弊病,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差異化需求進行學習,從而將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到最高水平。
2.1 強化教學摸底調查,對學生情況做好全面掌控。在正式開展體育教學分層教學之前,體育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摸排,以此為基礎了解學生的各項指標。一般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的身體機能、運動特點以及偏好進行全面調查。同時設置體育測驗,對學生體育教學承受水平進行記錄,確保訓練強度符合學生的訓練需求。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確保訓練項目和運動量讓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避免了過量訓練對學生身體機能的損傷,同時也確保訓練量能夠真正達到訓練效果。為進一步做好分層訓練方案設計提供必要的依據。
2.2 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分層。在對學生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之后,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組,做到科學分層。需要注意的是,教學分層不是強制性的,而要通過引導性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身情況,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選擇符合自己的訓練模式和相關內容,確保訓練層次是適合學生的。同時,在分層訓練后,要對不同的教學層級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水平的訓練計劃。除此之外,在進行項目選擇時要做到因材施教,確保訓練項目是學生擅長的項目,如對于腿部力量較強的學生要選擇田徑訓練項目,通過對學生訓練項目的分層制定最符合學生訓練潛質的訓練項目,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優配置。
2.3 根據不同的訓練層級制定差異化教學結果反饋機制。在開展教學時要以學期為單位,將整個學年分為季目標、月目標和周目標,讓學生能夠見證自己的階段性成長,通過這種教學目標層層細化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這種反饋機制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期末體育考核達標僅以優良及可差的方式進行統一評價。學生可以根據階段性目標的達成程度和欠缺能力對自身訓練進行合理調整,從而實現了階段性進步。在制定教學任務分層時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切忌平均用力。在目標執行過程中也可以對考核目標進行動態調整和進階,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發現無法適應或者認為訓練項目過于簡單,就需要調整教學計劃,從而確保教學計劃的適應性。除此之外,對于團隊訓練項目要合理制定訓練目標,如戰術性和團隊合作難度較大的籃球、足球項目,要選擇分層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集中教學,而單人運動技能教學可適當降低考核標準。
綜上訴述,傳統高中體育教學由于缺乏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逐漸被更加高效的分層教學法所取代。而更深層次的是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教學方法不得當的問題。因此,體育教師要在教學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積極調整教學發方法,改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改善教學狀態,促進學生能夠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真正實現體育學習的目的,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