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威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
為更好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及時轉變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教師在教學時應更加注重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促使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在教學時,教師應充分結合現代教育理論,將信息技術融入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的過程之中。而在開展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首先明確學習的目標以及中考的要求等,要求學生合理選擇學習方法進行課后學習。基于此,教師開展化學學科教學,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積極探索構建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形式,促使學生自主發展能力與意識不斷增強,進而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實現化學學科綜合能力以及自身自主學習素養的顯著提升。
在開展課下學習時,教師通常無法兼顧到所有學生,而通過借助微課進行自主復習,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制作的微課,實現更加高效的學習。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應明確學生復習的主題,圍繞主題設計系列學習內容[1]。在開展課下自主復習時,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復習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并不高,新鮮感嚴重不足,此時進行常規形式復習,必然難以保障學生自主復習的效果。通過“剪輯師錄屏”或“希沃白板中的時間膠囊”等信息技術手段,把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制作成微課,學生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方便簡單,這樣可以區別于一般的線下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習活動的效率。
比如,在對如何鑒別物質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時,運用微課形式,不斷提升學習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設計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問教師,“如何鑒別硫酸和鹽酸溶液呢?”教師回答,“瓶子上面有標簽啊”。此時,學生繼續問教師,“如果標簽損壞了,只知道是鹽酸和硫酸,那又如何進行鑒別呢?進一步引導學生從SO42-和Cl-的角度了判斷。”通過播放這一視頻內容,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提升,學習思維更加活躍。
對于化學學科而言,實驗教學占據非常大的比重。而在進行實驗復習時,受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很難在課下觀察到教師所進行的化學實驗的全過程。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可以通過微課和線上學習平臺(如:e 加互動)等信息終端,對化學實驗進行系統的學習。通過該種方式,可以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全面提升學習的質量。
比如,學生在課后學習如何稀釋濃硫酸這一實驗時,針對實驗中一些較為關鍵的點,學生很難把握,必須要對實驗過程進行反復觀看或進行模擬仿真實驗,才能確保復習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事先將實驗過程制作成微課,通過e 加平臺發布仿真實驗等,由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下載之后,用作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通過該種方式,學生學習實驗知識的效果更好,不僅對于實驗全過程可以反復進行學習,而且能夠更好的把握實驗的技術要領等,達到知行合一的學習效果,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能力均能通過線上學習得以有效提升。
在學習初中化學知識時,可以發現存在很多與生活化相關的化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課下自主學習時,可以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如:學習通,知網閱讀器,百度搜索等APP),搜集與化學知識點相關的生活化學習素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點,同時也能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巨大的應用價值,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化學知識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搜集到與化學知識復習相關的學習內容。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洗衣粉產品,大都宣稱自己是無磷洗衣粉,而學生并不理解為何無磷會成為洗衣粉的一大賣點。實際上,該種表述具有一定的化學依據,主要原因在于無磷能夠減輕洗衣粉對人皮膚的傷害,在海中排放含磷的洗衣粉,也會導致海水富營養化,進而帶來赤潮等嚴重的環境問題。
新時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初中化學開展課下線上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形式和更為先進的學習工具。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化學學科自主復習,不僅有助于復習目標的實現,而且在培養學生終身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習情境進行創設等,進而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復習能力等,深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習活動開展更加高效,切實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