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勵婕 昆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關鍵字:積極心理學 信息技術 教學
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信息素養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上的體現是:培養學生養成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的意識和態度,健康積極地使用信息技術。
但實際教學中,教師的重點主要是在應用技能的教授,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等方面還很不到位。為此,筆者嘗試將積極心理學念引入信息技術教學,希望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目標。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而信息技術的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的技術應用,也要培養學生養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因此,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學好信息技術,并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積極心理學主要有三個主要的研究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情緒體驗。當學生體驗到喜悅、快樂、成功等積極情緒時,能夠擴張學生思維的多面性和深刻性,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教師通過以積極飽滿的情緒調動課堂氛圍、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設置能帶給學生成功體驗的練習等方式,讓學生在積極情緒的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樂趣,發掘出自身的潛能。
第二個方向是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創造積極的心理狀態。積極人格特質主要是通過激發和強化個體的各種能力和潛力使之成為一種必然習慣形成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教師鼓勵學生發掘問題、合作探究、挑戰自我,能夠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不斷創新的良好品質,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
第三個方向是將個體體驗、人的積極品質和社會環境聯系起來。積極心理學關注人的社會性,如利他行為、作為公民的美德、社會責任感等。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滲透人類日常生活、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意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一方面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心理特質,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善用技術造福人類的正確技術觀。
1.創設積極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課堂導入作為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承擔著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作用。一個輕松有趣的導入有助于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要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教師還要運用積極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因此,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在注重規范性、實用性和邏輯性的同時,還要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使師生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共鳴,從而有效地調節課堂節奏,讓學生更高效地掌握課堂知識。
在進行練習時,練習難度過高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和焦慮情緒,而難度太低則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基礎、能力的學生,設置相適應的學習內容、作業練習,讓學生在鞏固提高自己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的同時,始終處于積極配合的心理狀態。
2.設計積極情緒體驗的教學過程
積極心理學認為,個人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其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提高其參與活動的投入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積極的情緒體驗。例如,在學習圖片編輯、動畫制作等能出成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展示成果,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學習;在學習表格等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假裝不經意出現失誤,由學生來發現并思考解決方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提高自信心。
師生互動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特質和人格尊嚴,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當學生出現錯誤時,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學生改正錯誤,避免學生產生消極抵觸心理;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積極鼓勵、細心指導學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達到預期時,要充分肯定、大方贊賞學生的優點,激發學生更多潛能。
3.使用激發積極品質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主要有評價、診斷和調節激勵的功能。充分發揮評價的調節激勵功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作品展示是信息技術學習成果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展示作品,不僅能體會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還能收獲來自老師、同學的肯定與贊賞。這對于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幸福感有積極作用。
此外,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有著激勵作用。比起老師“權威”的指導意見,學生間的評價不會引起學生過多的緊張情緒和壓迫感。同時,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分享成功的經驗、探討失敗的原因、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和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信息技術的學習效果最直觀的表現是能否出作品,很多學生會因為無法取得預期效果而大受打擊。因此,在評價時就需要一個量化指標。量化評價指標可以明確知識掌握的程度,規范學生互評的準則。學生在與評價指標的對照中,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了清晰認識,消除“白忙一場”的不良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