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冰 昆山高新區西塘幼兒園
幼兒具有好奇心與探索欲強烈的特點,對新鮮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針對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以設置區域游戲活動。區域活動作為一種開放型的自由自主的活動,能夠使得幼兒在此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專注地去學習、去探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布某一主題的區域活動,讓幼兒在遵循自身意愿的情況下去選擇活動內容、方法以及伙伴,并通過自身的能力去了解、完成任務。
例如,在教學認識磁鐵這一任務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大量相關的材料(磁鐵、塑料積木、木塊、石頭、回形針……),并將材料擺放至區域各處,再分發給幼兒一塊磁鐵,讓他們在活動區域中,用磁鐵去尋找能被吸住的東西。經過短暫的活動后,幼兒便會發現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但這一過程并不能滿足幼兒對于磁鐵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會,提出:“磁鐵都有什么形狀的?”、“我們身邊還有什么東西可以被磁鐵吸住呢?”等一系列問題,同時鼓勵幼兒收集相關材料。于是,在進行磁鐵的認識(下)時,區域中會出現較多各式各樣的磁鐵以及能夠被磁鐵吸附的物品。這時,教師便可以提出:“磁鐵可以吸住鐵,那磁鐵可不可以吸住磁鐵呢?”在經過較短的實踐之后,幼兒就會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點,用幼兒的語言則是:“有時候兩個磁鐵能夠吸在一起,有時候另一個磁鐵會跑。”
幼兒的模仿能力與可塑性較強,因此在這一階段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訓練幼兒的聽話習慣。幼兒擁有了這一良好習慣,能夠提高聽力、信息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辨析等諸多相關能力。在區域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從幼兒的聽講禮貌入手,告知他們在聽講過程中要認真,盡可能的看著講話人的眼睛,不在他人講話時進行閑談或者插話。在保證這一基礎上,在要求幼兒記住所聽到中心內容,并對其進行思考,遇到疑問及時提出。其次,教師可以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現狀與特點,選擇適合的行為習慣。例如,在進行要區域活動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材料的歸還問題,教育幼兒:“做事情需要有條不紊,就是你們從哪里拿的東西,在用完之后就要放到原來的位置,還要擺放整齊,這樣我們下次再用的時候就不需要費力去找了?!痹谶@一環節,教師不需要以復雜深刻的道理去感化學生,而是需要用貼近他們的言語去引導他們。
目前,大多數幼兒都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從而在實際的區域活動中,幼兒難以自發的去尋找合作伙伴,進而造成其缺乏合作經驗,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相關區域游戲來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例如在制作連環畫小冊子這一任務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組隊,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完成小冊子,也可以通過互相幫助的形式來完成,以此來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在小冊子的制作過程中,小組內成員難免會出現分歧,面對這一情況,教師不需要著急制止,反而應該重視幼兒思想的差異,必要時可以引導他們將內心的想法表述出來,然后讓其進行嘗試之后,再由小組內部進行定奪。當小冊子裝訂完畢之后,幼兒能夠體驗到的不只是收獲成果的喜悅,還有與他人合作后的興奮,這有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交往能力以及相互理解的能力,讓這些幼兒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意志與幼兒未來的成就直接掛鉤,堅定的意志是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對于幼兒而言,其意志相對薄弱,又因其年齡等因素,容易被過度保護,導致自制力差、生存技能不足以及應變能力差等多種不良特點的集于一身,因此,鍛煉幼兒的意志極為重要。首先,教師以及家長應在口頭上鼓勵幼兒,例如鼓勵其積極參加各種勞動、或者鼓勵其在跌倒的時候要自己起來,而不是第一時間哭鼻子;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為其設置相關逆境,例如:在公園游玩,但是迷路了或者只有一個人在家但卻有客人拜訪等,讓幼兒獨立思考解決,以鍛煉其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在幼兒成功解決之后,教師需要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得幼兒擁有足夠的快慰感,進而促使其意志的后續發展。
總之,幼兒的教育不僅僅是其智力的開發,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同樣在幼兒教育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工作是一項漫長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乃至社會的共同配合,在實際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區域游戲活動來對幼兒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以此促進幼兒的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