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云, 徐 敏, 張力壬, 耿 直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上海 200233
卒中相關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是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癥。SAP可導致卒中結局的惡化,延長住院時間,提高殘疾率和死亡率。因此,SAP的早期診治至關重要[1]。既往研究[2-3]結果已確定多種SAP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心房顫動、既往卒中病史、較高的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評分、意識障礙、吞咽困難等。近年來一些評分量表陸續被判定,用來評估SAP的發生風險,包括Kwon教授建立的肺炎評分[4]、A2DS2評分[5]、AIS-APS評分[6]、PANTHERIS評分[7]、ISAN評分[8]等。其中A2SD2評分應用簡單方便,入院即可完成,國內外均已證實其對SAP有較好的預測價值[9-10]。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新型炎癥指標。中性粒細胞越高,表明炎癥越嚴重;淋巴細胞越低,則表明免疫功能越低下。因此,NLR能反映炎癥與免疫之間的動態關系,被廣泛應用于腫瘤、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及預后評估。同時,NLR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腦卒中,其對急性缺血性SAP有一定的預測價值[11],但A2DS2評分聯合NLR對SAP的預測價值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討住院期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2DS2評分聯合NLR對SAP風險的預測能力。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4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入院24 h內完成采血,計數外周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計算NLR和A2DS2評分。本研究經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 (1)急性腦梗死診斷符合2014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12]; (2) 急性缺血性卒中經頭顱CT/MRI檢查確診。排除標準: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入院前合并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3)顱內或其他系統腫瘤病史;(4)入院24 h內死亡或自主出院;(5)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6)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1.2 SAP診斷標準 參考2015年卒中共識推薦的標準[13]診斷SAP,以下3項至少具備1項:(1)發熱(體溫>38℃),且無其他明確原因;(2)白細胞計數減少(<4×109/L)或增多(>12×109/L);(3)對于年齡≥70歲的患者,出現沒有其他明確原因可解釋的意識改變。以下4項至少具備2項:(1)新出現膿性痰,或過去24 h內痰液性狀改變,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吸痰次數增加;(2)新出現咳嗽或呼吸困難或呼吸頻率增快(>25次/min),或原有癥狀加重;(3)肺部聽診聞及濕啰音、爆裂音或支氣管呼吸音;(4)氣體交換功能下降,例如氧飽和度下降[氧合指數≤240 mmHg(1 mmHg=0.134 kPa)]或氧需求量增加。同時,連續≥2次胸部X線片顯示新出現或進展性的持續存在的肺部浸潤、實變或空洞。
1.3 A2DS2評分規則 A2DS2評分總分為10分(表1)。

表1 A2DS2評分賦值規則

2.1 一般資料比較 結果(表2)顯示:共納入468例患者,其中SAP患者61例、非SAP患者407例,SAP發病率為13%。SAP組心房顫動發生率、NIHSS評分、尿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A2DS2評分均高于非SAP組,男性比例低于非SAP組(P<0.01)。2組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既往腦梗死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肌酐、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淋巴細胞計數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2.2 A2DS2評分和NLR對SAP的預測價值 結果(圖1)顯示:A2DS2評分預測SAP的AUC為0.868(95%CI 0.815~0.921),靈敏度為0.787,特異度為0.803,最佳截斷值為3.5;NLR的AUC為0.711(95%CI 0.632~0.791),靈敏度為0.672,特異度為0.727,最佳截斷值為3.73。

表2 SAP組與非SAP組一般資料比較

圖1 NLR與A2DS2評分對SAP的預測價值
2.3 A2DS2評分聯合NLR對SAP的預測價值 根據NLR最佳截斷值3.73,將NLR>3.73患者的A2DS2評分加1分形成A2DS2-NLR模型1評分;將NLR>3.73患者的A2DS2評分加2分形成A2DS2-NLR模型2評分(表3~4)。結果(表5)顯示:SAP組A2DS2-NLR模型1與A2DS2-NLR模型2評分均高于非SAP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結果(圖2)顯示:A2DS2-NLR模型1預測SAP的AUC為0.888 (95%CI 0.844~0.932),靈敏度為0.803,特異度為0.789,最佳截斷值為3.5;A2DS2-NLR模型2評分預測SAP的AUC為0.892 (95%CI 0.850 ~0.935),靈敏度為0.852,特異度為0.754,最佳截斷值為3.5。

表3 A2DS2-NLR模型1評分

表4 A2DS2-NLR模型2評分

表5 2組A2DS2-NLR模型1與A2DS2-NLR模型2評分比較
結果(表6)顯示:A2DS2-NLR模型1和A2DS2-NLR模型2評分系統的AUC均高于A2DS2評分,A2DS2-NLR模型1評分與A2DS2評分AU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A2DS2-NLR模型2評分與A2DS2評分AU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A2DS2-NLR模型1評分系統對SAP具有更高的預測價值。

圖2 A2DS2-NLR模型1與A2DS2-NLR模型2評分對SAP的預測價值

表6 A2DS2-NLR模型1、A2DS2-NLR模型2與A2DS2預測SAP的能力比較
SAP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既往研究[5,11]表明,A2DS2評分及NLR能夠有效預測SAP的發生。本研究共納入468例患者,其中SAP患者61例,非SAP患者407例,SAP發病率為13%,與既往研究[14]一致。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表明,SAP組和非SAP組之間在性別、心房顫動、NIESS評分、尿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A2DS2評分方面存在差異,同時SAP組和非SAP組之間的A2DS2-NLR模型1以及A2DS2-NLR模型2評分也存在差異。進一步研究表明,A2DS2-NLR評分系統比A2DS2評分系統對SAP有更高的預測價值,其中,將NLR>3.73患者的A2DS2評分加1分形成的A2DS2-NLR模型1評分系統具有最優的預測價值。
A2DS2評分是由德國Hoffmann等[5]在2012年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收集15 335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制定的總分為10分的量表, 包括性別、年齡、心房顫動、NIHSS評分、吞咽障礙等項目。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預測SAP的準確性方面, A2DS2評分方案的AUC值是0.868 (95%CI 0.815~0.921),與其他醫療中心的相關研究中A2DS2評分方案的AUC值接近。而Gong等[15]納入1 56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研究顯示,其AUC為0.728。Hoffmann等[5]報道的來自柏林卒中登記冊的15 335例患者的AUC為0.835 (95%CI 0.828~0.842),當A2DS2為0分時SAP的發生率僅0.3%,而A2DS2評分為10分時SAP的發生率則達到39.4%, 提示A2DS2評分在預測SAP方面有重要價值。
NLR對于卒中具有潛在預測價值是由于炎癥在卒中的始發、損傷進展和恢復中起著核心作用[16]。當卒中發生后,內皮和腦實質釋放促炎性介質,例如TNF-α、IL-1、IL-6和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進一步加劇了組織損傷[17]。炎癥的主要損害是破壞血腦屏障或神經血管單位。最近的一項研究[18]表明,由于炎癥級聯反應,尤其是在急性期(卒中發生后6~48 h),血腦屏障通透性升高,促炎介質可以通過破壞的血腦屏障進入全身循環,進而增強系統性炎癥級聯反應。在各種類型的外周炎癥細胞中,嗜中性粒細胞最先浸潤病變(30 min至數小時),達到峰值的時間更早(24~72 h),并隨時間延長迅速減少。在局部,中性粒細胞通過加劇氧化應激和血腦屏障損傷而參與腦損傷[15]。此外,由于免疫系統受到干擾,急性期后出現全身免疫抑制現象[19],一些炎性因子IL-1、IL-6、IL-10和TNF-α的產生可被下丘腦感知,從而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導致糖皮質激素過量釋放,過量的糖皮質激素影響T細胞導致IFN-γ產生減少并誘導細胞凋亡,同時促使單核細胞分泌IL-10。因此,中風后,淋巴細胞凋亡和淋巴細胞減少[20],進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機會。上述觀察也表明,高水平的NLR與SAP的發生相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A2DS2-NLR模型1評分系統的AUC顯著高于常規A2DS2評分系統,表明A2DS2-NLR模型1評分系統對于預測SAP更有效。這種改進的A2DS2評分系統可更有效地預測卒中患者早期發生SAP的風險,從而及時進行干預。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首次將A2DS2評分系統與NLR結合來預測SAP并評估其預測價值,結果表明其提高了A2DS2評分系統的預測價值。單中心和回顧性設計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外部驗證才能得出確定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