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美興 張聯合 吳秋靜 鄒徑艷 巫燕鳳 吳練菊
小兒咳嗽病好發于冬春二季,常因氣候變化而發病。患兒在發病前多有感冒病史,咳嗽為主要臨床癥狀。經臨床檢查,患兒肺部聽診結果表現為兩肺呼吸音粗糙,或聞及干啰音[1]。經血象檢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細菌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中醫學認為,小兒咳嗽病分為風熱犯肺證、痰熱壅肺證、痰濕蘊肺證[2]。中藥敷背散敷肺區通過利用大黃粉、玄明粉,大黃粉可發揮出良好的抗菌作用[3]。玄明粉可軟堅散結,能夠有效將腫脹的組織消腫消散[4]。本研究重點分析小兒咳嗽病,采用中藥敷背散治療的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選取醫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240例小兒咳嗽病患兒,符合以上診斷及納入標準并在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前提下,將240例小兒咳嗽病患兒隨機分為3組,各80例。治療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5歲,平均年齡(2.37±0.59)歲;病程5~7 d,平均病程(6.24±0.78)d。對照組A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5歲,平均年齡(2.42±0.62)歲;病程3~6 d,平均病程(5.29±0.21)d。對照組B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最小6個月,最大5歲,平均年齡(2.37±0.59)歲;病程5~7 d,平均病程(6.32±0.84)d。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咳嗽》(ZY/T001.1~001.9—94)[5]中關于咳嗽病的診斷標準;符合201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急性支氣管炎》(第8版)[6]中關于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醫診斷標準;無合并嚴重并發癥;無膠布或本治療用藥過敏史;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5歲。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標準;中醫證候診斷屬于風寒型。
1.4 治療方法治療組單純采用自擬中藥方敷背散外敷肺區雙肺俞治療。敷背散藥方組成:大黃40 g,玄明粉10 g。將其研磨成粉末狀,并將其與大蒜泥和清水調成膏狀,攤在塑料薄膜上,然后貼敷在患兒的雙肺俞穴位上。每天1次,根據年齡大小,貼的時間有所不同,年齡越小,敷時間越短,一般每次15~30 min,最長不超過1 h。療程5~7 d。對照組A采用敷背散聯合小兒鼓翹清熱顆粒治療。敷背散治療方法同治療組。小兒鼓翹清熱顆粒(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包裝:2 g×6袋/盒,國藥準字Z20050154) 開水沖服。0.5~1歲每次1~2 g;1~3歲每次2~3 g;4~5歲每次3~4 g;均每日3次。對照組B采用抗生素及對癥治療。
1.5 觀察指標對3組患者臨床療效、治愈時間、癥狀緩解/消失時間、再感染率及不良反應進行臨床觀察。療效評價標準:治愈:咳嗽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腋溫37.3 ℃ 以下),肺部干濕啰音消失,血常規恢復正常;有效: 咳嗽癥狀減輕,肺部干濕啰音減少;無效:咳嗽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或者惡化[7]。

2.1 3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對照組A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3組患兒治愈時間、癥狀緩解/消失時間比較治療組、對照組A治愈時間、癥狀緩解/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治愈時間、癥狀緩解/消失時間比較 (例,
2.3 3組患兒再感染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治療組再感染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A、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3組患兒再感染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小兒咳嗽病因病機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風邪為主,肺脾虛弱是其內因。病位主要在肺脾。感受外邪主要為感受風邪。小兒冷暖不知自調,風邪致病,首犯肺衛[8]。肺主氣,司呼吸,肺為邪侵,壅阻肺絡,氣機不宜,肅降失司,肺氣上逆,則為咳嗽。小兒咳嗽病因雖多,但其發病機理皆為肺臟受累,宣肅失司而成[9]。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內傷咳嗽可因肺病遷延,也可由它臟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為痰。外感咳嗽為六淫之邪,侵襲肺系,致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痰液滋生。
本研究采用中藥敷背散敷肺區,其中的大黃粉中含有的大黃素能夠有效阻止病菌,可通胃經,推動胃中積食進入小腸,可有效清肝瀉熱、行血消瘀[10]。現代藥理作用顯示,大黃粉可退熱止痛,還能夠減少體液滲出,可發揮出良好的抗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癥早期滲出等作用[11]。而玄明粉可發揮出瀉熱化痰的功效,現代藥理作用顯示,玄明粉可有效促進淋巴細胞生成,對增強小兒免疫力有很好幫助。在調制中藥敷背散的過程中加入新鮮的大蒜蒜泥,大蒜可有效起到殺菌、排出體內毒素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大蒜可誘導LYM轉化,對提升機體免疫能力有良好幫助[12]。3種中藥組合成中藥敷背散敷貼在患兒的肺區,一方面能夠有效殺菌,另一方面還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A、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
比起采用抗生素及相應的對癥治療,采用中藥敷背散的方式,能夠極大程度減少患兒輸液、服藥,還能夠有效發揮出清熱、促進肺部啰音消失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對照組A治愈時間、癥狀緩解/消失時間均低于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敷背散中的大黃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均有抑制作用。玄明粉對網狀內皮系統有明顯刺激作用,可加快機體炎癥的吸收[13]。將大黃與玄明粉結合,可宣通肺氣,有效促進咳嗽、咳痰消失,而大蒜的加入能通經走絡,作為引藥能夠內外合治發揮出有效的治療作用[14]。治療組再感染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A、對照組B,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中藥敷背散這種局部敷貼藥物的方式,能夠讓藥力直接達到肺部,可有效加速血液循環,對改善肺部微循環、促進滲出物的吸收有良好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敷背散外敷肺區治療小兒咳嗽病可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病程,有利于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增強患兒的抵抗力,減少患兒再感率以及皮膚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