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于 收 王佳佳 孫延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臨床常見的肝性炎癥疾病之一,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日趨年輕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臨床病理上多以肝細胞脂肪變性為主要特點,與動脈粥樣硬化、Ⅱ型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如不及時治療將有可能進展為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等[1]。目前對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尚無特效藥,有研究顯示調肝降脂方法治療該疾病安全有效[2]。本研究采用中藥自擬方調肝降脂飲,對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經我院肝病科確診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齡(46.58±7.45)歲;病程(6.25±1.36)年;B超分級:輕、中、重度分別為19例、28例、13例。對照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7.29±7.36)歲;病程(6.16±1.41)年;B超分級:輕、中、重度分別為21例、27例、12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年齡、病程、B超分級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內容均通過我院醫學倫理會審核通過,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曉本研究并均簽訂《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3],中醫證候診斷參照《中醫臨床診療術語》[4]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②年齡18~65歲;③非正在服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藥物者;④無其他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⑤簽署《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②合并其他肝病者;③對研究中藥物過敏者;④研究認為其他不宜納入研究者。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按照易善復膠囊臨床常規使用方法和劑量給予服用,觀察組患者服用中藥自擬方調肝降脂飲,其組成為茯苓12 g,白術12 g,陳皮10 g,浙貝母15 g,薏苡仁20 g,澤瀉12 g,丹參15 g,決明子10 g,竹茹12 g,荷葉45 g,菊花12 g,生山楂20 g。3個月為一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1.6.1 臨床療效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尼莫地平法對中醫證候療效進行評價。療效指數定義為治療前后證候積分差占治療前積分的百分比。痊愈:治療后積分減少至治療前積分5%以下,基本無癥狀和體征表現;顯效:治療后積分減少至治療前的5%~30%,癥狀和體征均改善明顯;有效:治療后積分減少至治療前的31%~71%,癥狀和體征有所緩解;無效:治療后積分減少不足30%,癥狀和體征基本無變化。
1.6.2 肝功能指標和血脂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和連續治療3個月后采用全自動分析儀對患者的ALT、AST和γ-GT水平及血清TC、TG水平進行檢測。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6.67%和71.67%,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ALT、AST和γ-GT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ALT、AST和γ-GT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LT、AST和γ-GT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TC、TG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TC、TG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以上2種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TC、TG水平比較 (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機制復雜,可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嚴重肝病,且目前無特效藥物進行治療。臨床上常采用的西藥雖然短期內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長期用藥不良作用同樣明顯,且停藥后易導致病情復發,遷延不愈。中醫理論認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屬“肝癖”范疇,主要病因為飲食失節、素體氣虛、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瘀血阻滯等[6]。本研究從肝郁脾虛、痰濁瘀阻和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理論出發,自制中藥自擬方調肝降脂飲,顯著改善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功指標和血脂水平。本方中白術可益氣補虛健脾,丹參和山楂可活血化瘀、行滯除痰,決明子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除濕濁,荷葉可升清化濁,澤瀉可利濕祛瘀化痰。現代研究還顯示,白術和丹參有顯著的保肝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丹參和山楂還可顯著降低患者TC和TG水平,澤瀉還具有降低外源性膽固醇吸收和減少TG合成之功效[7]。本研究采用的自擬調肝降脂飲消補并施、標本兼治,既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癥狀體征,又顯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改善患者肝酶學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調肝降脂飲可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濕內阻型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TG、TC水平,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