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玲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偏癱、語音不清等[1],以中老年發病為主。該病在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病死率,且預后較差,治療周期較長,治療費用較高[2],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質量。因此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顯得極其重要,本研究旨在觀察補陽還五湯聯合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腦病科及康復科住院的辨證為氣虛血瘀型的恢復期腦梗死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2.57±4.38)歲;病程最短4周,最長6個月,平均病程(2.65±0.71)月。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49~79歲,平均年齡(61.45±4.76)歲;病程最短4周,最長6個月,平均病程(2.53±0.75)月。2組性別、年齡、病程一般資料均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3],經頭顱CT或MRI檢查有腦梗死病灶,發病4周以上,6個月以內;中醫診斷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中氣虛血瘀型的診斷標準[4]。臨床癥見:半身不遂,言語謇塞或不語,口眼歪斜,自汗,乏力,氣短,面色白等,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有齒痕,脈弱或沉細。
1.3 納入標準凡符合以上腦梗死恢復期診斷標準且中醫診斷亦符合以上中分氣虛血瘀型診斷標準的患者,病程在4周至半年之間。
1.4 排除標準腦梗死后合并腦出血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異常者,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依從性差者;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治療者。
1.5 方法
1.5.1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予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疾病的治療。對照組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出康復評定并制定康復計劃,及早進行適當的中、西醫康復手段治療,如①良肢位的擺放;②患肢的推拿、按摩;③被動運動;④肢體功能的訓練(包括肌力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站位平衡訓練、行走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⑤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包括進餐準備訓練、穿衣準備訓練、如廁訓練、洗漱準備功能訓練等);⑥語言功能、吞咽功能的訓練;⑦針灸、推拿、火罐、燙熨治療等中醫康復手段(常選用穴位:百會、頭維、肩井、尺澤、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風市、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懸鐘等)。常用的康復治療項目有:運動療法、心理療法、作業療法、物理療法(包括中頻脈沖電治療、關節松動技術、微波治療等)、言語訓練、吞咽功能訓練、電針等。根據患者病情不同,主要癥狀不同針對性地選用一種或幾種康復手段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約1 h。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補陽還五湯口服治療,補陽還五湯的藥物組成:黃芪30~120 g,當歸尾9 g,赤芍6 g,地龍6 g,川芎6 g,桃仁6 g,紅花6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下,黃芪用量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2組患者均進行為期3周的治療。
1.5.2 療效判斷標準2組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周后依據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NIHSS)進行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再根據臨床療效判定標準[5]: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90%以上則為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45%以上則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及有效之和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卡方檢驗χ2=11.97,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腦動脈粥樣硬化后血管狹窄或血栓形成引起大腦局部供血障礙,使局部腦組織缺氧、缺血性壞死[6]。腦梗死是以肢體偏癱、言語不清、口眼歪斜等為主癥,當屬中醫學“中風”“卒中”范疇,最早于《黃帝內經》描述該病為“仆擊偏枯”。歷代醫家認為氣虛血瘀為中風恢復期最主要的病機,蓋患者多為中老年,年老體弱,元氣本虛,加上久病必耗氣傷陰,氣虛則推動血液乏力,血液流動緩慢而致血瘀,驗證了王清任的“因虛致瘀”理論。所以本病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治療宜以補氣為主,兼活血化瘀通絡。而“補陽還五湯”無疑是最佳選方,補陽還五湯出自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方中重用黃芪大補脾氣為君藥,使氣旺推動血液正常運行,則瘀去脈通,且黃芪扶正而使祛瘀不傷正氣。當歸活血養血,既能化瘀又不傷血為臣藥,與黃芪同用有“當歸補血湯”方義所在,既能補氣又能生血,彌補了經脈氣血瘀滯而形成的血虛不足,使活血化瘀而不傷人體正氣。川芎、赤芍能行氣、活血、通絡;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力專走竄,行走周身上下,以推動藥力達全身,并能逐瘀通絡,共為佐藥。本方重用補氣藥,與活血藥相伍,使氣血旺行以治其本,瘀祛絡通以治其標,標本兼治;補氣而不壅滯,祛瘀又不傷正。諸藥合而用之,則氣旺血行、瘀消絡通,諸癥向愈。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具有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進腦細胞修復和膠質細胞增生,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保護神經細胞[7]。眾所周知,腦梗死后患者由于腦部缺血缺氧而致腦組織及腦神經受損,受損的腦神經細胞是不能再生的,因此那些中斷的神經通路是不能再接通的,而受損的腦神經所支配的肢體、語言等功能的恢復則需要依靠神經系統的代償和重組功能。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盡早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可刺激患者大腦皮質功能的代償和重組,從而促進肢體及語言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運用補陽還五湯聯合早期康復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有很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