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艷 趙美蓉
結腸癌屬于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及發病率。常通過手術、化療等綜合治療,以延長結腸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抗癌治療及相關病變時所引起的癌性疼痛,是導致結腸癌患者痛苦的原因之一[1]。目前臨床對于中、重度癌痛患者多采用阿片類藥物治療,但會引起便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此,在給予患者止痛藥物的同時,也要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中醫治療具有安全性高、療效顯著等特點,目前已運用到各臨床疾病中,并取得良好效果[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對老年結腸癌患者應用臍灸聯合中藥熏洗對其癌性疼痛的影響。現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接受治療的59例老年結腸癌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29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4.34±6.61)歲;病程7~14個月,平均(9.79±2.31)個月。觀察組中男17例,女12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4.17±6.70)歲;病程7~14個月,平均(9.81±2.37)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4];②家屬及本人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意識、表達障礙者;②伴有精神疾病者;③肝、腎、心等臟器嚴重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使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Bard Pharmaceuticals Limited,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477):藥物不耐受患者,起始量為10 mg/12 h;耐受患者,根據前24 h總藥量,進行1/2首次滴定;隨后參考美國國家癌癥綜合網絡(NCCN)疼痛診療指南開始劑量滴定,1 h后評估藥物療效,NRS<4分,24 h內予以目前有效劑量;NRS>6分,即釋嗎啡片(杭州民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3020014)加至50%~100%;4~6分,即釋嗎啡片加至30%~50%,并于給藥1 h后再次進行評估,至評分維持4分內;若患者持續3 d疼痛評分仍>4分,考慮予以皮下注射嗎啡進行鎮痛;根據前24 h鎮痛藥物使用總量,換算成同等藥效的鹽酸羥考酮緩釋片。
1.3.2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臍灸聯合中藥熏洗。①臍灸:將冰片、芒硝、生大黃、枳實根據0.2∶1∶1∶1的比例進行配制,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后混合,每次10 g,用醋調和后制成稠糊餅狀,長度約2 cm,厚度約0.5 cm,敷于患者神闕穴處,上放置有小孔的生姜片,將適量艾絨放于姜片上方,將其點燃灸之,每次1 h,灸后將藥物留置肚臍,用塑料薄膜固定,敷12 h;每日1次,持續30 d。②中藥熏洗:處方:七葉一枝花、苦參、青黛各15 g,生大黃、山慈菇、穿山甲各10 g,蒲公英8 g;將所有藥物置于5000 ml左右水浸泡30 min后,煎煮20 min,隨后囑患者躺于熏蒸床,用藥液對患者疼痛處熏蒸,當藥液溫度約38 ℃時,對其疼痛最明顯部位進行沖洗;每日2次,上午9點及下午3點各熏洗1次,每次30 min;西藥用法用量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①疼痛程度:應用NRS癌性疼痛評分對2組患者治療30 d后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分代表無疼痛;1~3分、4~6分、7~10分分別代表輕度、中度、重度疼痛。②阿片類藥物用量:根據患者使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用量進行計算。③惡心嘔吐程度:根據WHO標準,無癥狀為0級;惡心為Ⅰ級;一過性嘔吐為Ⅱ級;嘔吐無法控制,需治療為Ⅲ級。④便秘癥狀:無便秘為0級;便意減少,但仍可正常排出為Ⅰ級;無便意,需采取藥物排便為Ⅱ級;無便意,腹脹,需灌腸為Ⅲ級。

2.1 2組患者NRS評分及阿片類藥物使用劑量對比2組治療前NRS評分與阿片類藥物用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RS評分與阿片類藥物用量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NRS評分、阿片類藥物使用劑量對比


組別例數時間NRS評分(分)阿片類藥物使用劑量(mg)對照組30治療前5.16±0.7145.43±16.17觀察組295.19±0.6945.50±16.21t值0.1650.017P值0.8700.987對照組30治療后2.06±0.481)40.39±14.31觀察組291.20±0.301)33.45±11.271)t值8.2192.065P值0.0000.044
2.2 2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對比觀察組惡心嘔吐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惡心嘔吐程度對比 (例,%)
2.3 2組患者便秘癥狀對比觀察組患者便秘癥狀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便秘癥狀對比 (例,%)
結腸癌是我國常見的癌癥類型之一,其發病與社會環境、飲食、遺傳等因素均相關,對社會發展及患者健康造成一定威脅[5]。癌性疼痛是癌癥患者常見的伴隨病癥,多數患者會受不同程度疼痛的影響,導致預后不佳。阿片類藥物作為臨床治療癌痛患者的首選藥物,能夠發揮強效止痛效果。但其不良反應明顯,用藥后對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響[6,7]。近年來,中醫用于癌癥治療中所發揮的作用受到重視,故積極尋求能夠提升癌痛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中醫方案為本次研究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RS評分與藥物用量均較對照組低,惡心嘔吐程度及便秘程度均輕于對照組,表明臍灸聯合中藥熏洗用于老年結腸癌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降低癌性疼痛程度,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量,進而改善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中醫學認為,癌痛的病機為氣虛血瘀,屬虛實兩證,虛指“不榮則痛”,因長期腫瘤所致正氣損傷、氣血虛弱,造成臟腑經脈失養而引起疼痛;實指“不通則痛”,因寒邪凝滯、血脈受阻、惡毒內郁等原因造成經脈閉阻而引起疼痛。中藥熏洗藥方中七葉一枝花、山慈菇、穿山甲能夠起到消腫散結、活血化瘀的作用,且穿山甲能夠直達病灶,起到改善局部微循環的作用。同時現代藥理表明,穿山甲能夠發揮抗增生、抗炎的作用。生大黃、青黛、苦參、蒲公英起到利濕排膿、清熱解毒的作用,現代藥理表明,苦參、生大黃、蒲公英均有止痛、抗炎、消水腫的效果;諸藥合用,利用熏洗手段,將藥力與局部熏洗結合,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消腫散結之功,而發揮出鎮痛的功效[8,9]。加之臍灸,方中生大黃瀉下攻積;配厚樸下氣消脹;枳實導滯消痞;冰片能夠促進藥物滲透;全方共用,敷于神闕穴,達到脾升胃降調理臟腑氣機的作用,進而防止惡心嘔吐、便秘的癥狀。聯合中藥熏洗,鎮痛效果增強,同時減少阿片類藥物使用,有利于降低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10]。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結腸癌患者應用臍灸聯合中藥熏洗,能夠有效減輕其癌性疼痛,降低阿片類藥物的使用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