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超
食道癌是我國較為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發病率居腫瘤死亡疾病第4位,遠高于西方國家[1]。目前臨床仍依靠手術為主要根治方案,但由于其惡化程度較高,術后極易出現轉移,5年存活率僅為20%左右。臨床為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以中西藥物聯合應用可顯著改善消化道刺激癥狀及藥物副反應效果。我科通過對食管癌患者應用紫杉醇化療聯合啟膈化瘀散內服方案頗有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腫瘤科病房接受治療的晚期食管癌患者60例,按照治療方案的不同,將研究患者通過信封法隨機分組。試驗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7~71歲;平均年齡(63.1±6.1)歲;其中胸上段9例,胸中段15例,胸下段6例;TNM分期中I期10例,II期12例,III期8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6~70歲,平均年齡(63.2±5.8)歲;其中胸上段8例,胸中段16例,胸下段6例;TNM分期中I期9例,II期14例,III期7例。通過統計學分析,2組的年齡、性別、病位及TNM分期等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納入試驗研究。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此次研究納入的患者均符合2011年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食管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中食管癌的診斷標準:胸骨后灼燒、針刺樣疼痛,可有牽拉樣感,進食吞咽緩慢、滯留感明顯,后期出現食管反流。影像學檢查及胃鏡、組織活檢病理可明確診斷。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辨證為邪阻中焦,經絡郁阻證,主癥:吞咽哽咽,胸骨后灼燒、刺痛,吞咽困難,時輕時重,食少納差,情緒抑郁,面色無華,舌暗,苔薄,脈沉澀。
1.3 排除標準①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患者;③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的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既往接受過化療及免疫抑制治療者。
1.4 治療方法2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項理化檢查,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評估患者體質及病情,擇期行食管癌腫物切除術。術后抗感染、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治療,并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后應用紫杉醇化療方案,紫杉醇注射液(揚州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121,30mg)175 mg/m2,順鉑DDP 75 mg/m2,21 d為一個周期。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啟膈化瘀散內服治療方案,選方:丹參10 g,砂仁10 g,郁金15 g,法半夏10 g,香附10 g,黃芪25 g,當歸15 g,紅花10 g,貝母10 g,雞內金15 g,茯苓30 g,甘草25 g。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麥芽,反酸呃逆者加旋覆花,惡心嘔吐者加竹茹,火熱內郁者加火麻仁、郁李仁。上述方藥加水1500 ml,水煎2次濃縮去渣,取煎液300 ml,150 ml分早晚2次飯前空腹溫服,14 d為一個療程。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療效。
1.5 觀察指標①中醫證候積分:研究患者均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惡心、嘔吐、反酸、吞咽能力等消化道癥狀及食欲、二便、體力、免疫力等臨床體征及癥狀進行評估,每項癥狀及體征分為無、輕、中、重4個級別,分別判定0分、2分、4分、6分。②QLQ-OE18功能評分:根據QLQ-OE18消化道功能評分量表評估,包括吞咽能力、進食能力、食管反流、疼痛程度、言語能力等方面。③臨床效果及穩定性評估:顯效:消化道癥狀好轉,食欲正常,自理能力恢復,癥狀積分較前降低75%以上;有效:消化道癥狀減輕,食欲恢復,自理能力改善,癥狀積分較前降低50%以上;一般:消化道癥狀略減輕,食欲尚可,自理能力部分喪失,癥狀積分較前降低30%以上;無效:消化道癥狀未改善,食欲及自理能力喪失,癥狀積分改善不足30%。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治療后,2組中醫證候積分、QLQ-OE18評分、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試驗結果比較
我國是食管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并且疾病發病呈顯著的地域差異,與人們飲食、生活習慣、環境變化、工作壓力及遺傳因素相關[2,3]。由于食管癌早期癥狀不明顯,難以及時發現并確診,多數患者首發時已為中晚期,無法行手術根除治療,部分病灶出現轉移傾向僅依靠姑息性手術方案,臨床效果不佳。臨床藥理學證實,中醫藥可顯著抑制腫瘤細胞活性及擴散能力,對疾病的預防、復發及患者生存質量效果顯著[4]。傳統中醫學將本病歸屬于“噎膈”“膈塞”等范疇。如《素問·通評虛實論》中曾記載,三陽所結謂之膈,而膈塞閉絕,則上下無以貫通,暴憂之病。認為大腸、小腸、膀胱三陽經循行受阻時易出現熱結臟腑,陰陽、津液耗傷而前后閉塞不通,氣塞不調而成噎,氣結則無以宣泄,郁阻中焦后發病[5]。歷代醫家通過辨證用藥,以啟膈化瘀散通理經脈,方中丹參、茯苓以滋陰潤燥,滋補脾胃之氣;砂仁、郁金、香附以理氣導滯,疏肝解郁,貫通三陽之脈絡,輔助貝母化痰理氣,避免痰濕內阻而阻遏氣機;紅花活血化瘀,調理氣血壅滯;雞內金益氣和胃,以緩酸液上逆腐蝕。中西藥物聯合應用可顯著減輕化療藥物對人體消化道及免疫系統的刺激,潤燥養陰、生津解郁,條暢氣機,提高食欲及消化功能,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