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文
膝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中常見且多發疾病類型之一,其主要臨床癥狀為膝關節持續性疼痛以及僵直等,病情進展嚴重的還會伴隨有關節功能損傷。且此類疾病治療難度較大,如果患者得不到科學合理的救治,極易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社交造成極大威脅。當前臨床上多使用關節腔內注射營養液、服用消炎鎮痛藥物以及理療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較好的效果,但是極易使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因而在臨床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有關研究表明,應用中醫精灸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比較理想的效果,可有效促進患者病情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本研究探討精灸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針灸科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80例,隨機分成2組。其中對照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52~83歲,平均年齡(66.3±2.5)歲;病程 0.3~15年,平均病程(7.8±2.7)年;左膝15例,右膝10例,雙膝15例。研究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6.5±2.5)歲;病程 0.4~14年,平均病程(7.9±2.8)年;左膝16例,右膝11例,雙膝13例。且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P>0.05)。
1.2 診斷標準診斷標準需嚴格依據中華醫學會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對患者進行診斷,具體如下:患者膝關節疼痛持續1個月以上;經X線檢查確診為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活動時存在明顯的響聲。
1.3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②患者精神狀況不存在任何異常且能主動配合治療。
1.4 排除標準①患者伴隨有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損傷;②患者伴隨有嚴重的精神疾病;③患者本身患有腫瘤以及癌癥等重大疾病;④患者對此研究所使用的治療方式不耐受;⑤患者伴隨有嚴重的急性外傷史。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布洛芬緩釋膠囊(廠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3 g×10粒;國藥準字H10900089)藥物口服,2次/d,0.3 g/次,10 d為一個療程,患者需持續治療3個療程左右。
1.5.2 研究組給予精灸治療。首先要選擇陽陵泉(雙)、陰陵泉(雙)、膝眼(雙)以及中脘等四處穴位,并在穴位找好之后,用棉簽沾少量的萬花油緩緩觸碰已經做好標記的穴位處,同時把艾絨制作成底直徑為2 mm、高為5 mm的緊實的細圓錐形艾灸炷,且形狀要上尖下平,以便于放置,然后將其放置在穴位處并點燃。直到艾炷燃燒到患者感覺有灼痛感之后及時用手指將其壓滅,每一個穴位需灸2壯,施灸穴位以在患者皮膚位置處出現輕微發泡最為適宜。患者需要1周治療2次,且2次治療的時間需間隔72 h,其中一個療程為10次,患者需要在4周之內結束治療。
1.6 觀察指標①對比分析2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VAS評分降低程度≥80%,且疼痛以及僵直等不良癥狀完全消除,患者關節活動已經不存在任何限制;有效:VAS評分降低程度維持在20%~80%,且疼痛以及僵直等不良癥狀得到比較有效的緩解,但患者關節活動會受到輕微限制;無效:VAS評分降低程度≤20%,且疼痛以及僵直等不良癥狀仍舊沒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逐漸加劇[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對比2組患者各項指標。應用骨關節炎指數(WOMAC)對患者的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動等進行分析,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受病情影響的程度就越嚴重[3]。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各項指標研究組疼痛評分、僵硬評分以及日常活動評分改善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例,
膝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膝關節疼痛以及關節功能損傷等,極易導致患者正常行走出現困難,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交[4]。當前臨床上所使用的藥物方式雖具有比較有效的消炎止痛效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是極易使病情出現反復,不利于患者康復。而中醫治療因其具有操作簡便以及費用低等優勢逐漸在臨床中得到廣泛使用。
中醫學認為膝骨性關節炎屬于“痹證”范疇,導致其發生的原因在于患者自身存在氣血虛虧、筋骨失養,當風寒逐漸侵入到患者身體之后,使患者出現嚴重的氣血瘀滯、關節麻痹以及筋脈失和等不良癥狀。因而,在中醫治療中強調先將患者體內濕氣以及寒氣徹底祛除,進而使患者體內氣血增強[5,6]。艾灸的特點在于其具有較強的溫熱功效,它在燃燒時所產生的溫熱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驅散寒邪,使患者經絡得以疏通,進而有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實現溫通的目的。本研究發現,研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臨床治療期間給予患者精灸治療可有效提高療效,進而使患者不良癥狀得到改善,降低疼痛對患者的影響,有利于患者盡快融入正常生活。分析原因為:艾灸治療本身具有扶陽補氣的效用,能夠對人體內的陰陽氣血進行有效的調和,進而實現溫補的作用,對于進一步減輕患者疼痛感、促進患者功能改善具有關鍵意義[7]。而精灸是在傳統灸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治療方式,其優勢在于配穴簡易、艾炷精小、壯數精少以及手法精巧等,且由精灸制作而成的艾柱會依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調整,因此在治療期間所使用的灸量更具準確性,小巧精細的艾炷對患者產生的刺激作用相對來說更加溫和,且具有較強的藥效滲透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強治療效果,使患者能盡快恢復[8]。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疼痛評分、僵硬評分以及日常活動評分改善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給予患者精灸治療具有比較理想的效果,可有效促進患者僵硬以及疼痛癥狀的改善,進而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患者病情盡快恢復。分析原因為:①艾灸所產生的熱力具有比較強的祛風寒以及濕邪的功效,進而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部位血液循環改善,有利于盡快降解膝關節部位產生的某些炎性物質,降低膝關節處的腫脹以及疼痛感,使患者膝關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9]。②精灸治療是一種純物理性的治療方式,同西藥治療相比,其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并且艾灸產生的熱力可以起到活絡止痛的效果,同時艾灸治療對于人體來說屬于一種良性刺激,可以有效促進患者病變位置血漿滲透壓的改善,進而使患者局部位置的血液循環恢復到正常水平,加快炎癥因子被吸收的速度,促進患者受損處組織的盡快恢復,對于進一步提高患者關節功能具有關鍵意義[10]。
綜上所述,膝骨關節炎患者應用精灸治療效果比較理想,可有效促進患者疼痛癥狀改善,使患者關節僵硬得到緩解,有利于增強療效,具有較高安全性,臨床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