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而教育是孩子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且必經過程。2020年一場忽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開學被迫按下“暫停鍵”,為了讓孩子的成長不因此而受影響良好的家校合作是重要保障。本文以甘肅省慶陽市A校初中部為例,對該校在疫情期間通過導師制、家訪活動、線上班會、家校共學等策略加強家校合作,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居家學習保駕護航最終實現教育路上的共贏。
關鍵詞:疫情;家校;合作;共贏
作者簡介:孫芮晨,1989年3月出生,女,漢族,甘肅涇川人。中學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位,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現就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慶陽附屬學校。
甘肅省慶陽市A校是一所全新的、面向孩子未來的學校。該校以“為提供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樣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學習目標該校除了特色的課程外,還有導師制、分層走班、導師聯盟等先進的學習和管理模式。而這些面向孩子未來的教育方式為此次疫情期間的家校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讓教育沒有因為疫情受到絲毫影響,真正實現了居家隔離和學習兩不耽誤。
甘肅省慶陽市A校實行小班制教學,而導師制是該校初中級部的一大特色,每30個學生為一個行政班,每班配備2名導師,導師的主要職責有“三導”即:學業指導、情緒疏導、學業輔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開學按下了暫停鍵,同時給居家學習按下了開始鍵。這個時候學生和家長難免都會存在焦慮情緒。而導師制能夠很好的幫助家長和學生緩解焦慮情緒,從容應對線上教學。在疫情期間甘肅省慶陽市A校的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精細化管理,在學業方面導師進入到每一個老師的釘釘直播群中就可以隨時看到自己15名學生的上課、回答問題、作業提交等情況,而且對于個別學生的學習問題,導師可以及時和家長或者學生進行單方面的溝通。此外,導師會隨時和家長溝通了解每一學生的情緒狀態而且導師會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做好家長和學生的粘合劑。比如通過推送相關情緒調節視頻、推送放松游戲或者微信個別談心等溝通方式,讓學生及時化解情緒問題。導師制的全方位管理讓很多問題及時化解或者遏制,主要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為家長創建了發揮生命陪伴的條件,為居家學習賦能。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我們真正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益處,讓學校可以通過各種軟件進行直播上課、收交作業、家校溝通。但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溝通畢竟都借助的是工具,而工具的兩端是人。人是能思想、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因此,互聯網式的家校溝通雖然有好處,但是讓家校溝通無形之間蒙上了一層紗,不能最大化地實現家校合作的效果。鑒于此,甘肅省慶陽市A校為了更好地加強家校溝通,我們以區為單位進行了家訪活動。所謂的區就是初中級部為了提高學生管理的工作效率,每4個班級為一個區,每個區有8名導師組成導師聯盟,實行區域化管理,每區設置一名顧問和盟主。顧問由骨干教師擔任,盟主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在每個區顧問和盟主的帶領下召開家訪活動的會議,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匯聚重點問題并討論解決方案。 面對面的家訪活動進行非常順利,讓家長感受到在疫情期間家校合作的特殊溫暖。而且此次家訪活動重點關注的學生是在線上學習期間學習習慣不好、親子沖突比較多、游戲成癮等學生,而通過幾次家訪活動讓“問題學生”深受感觸,在一定程度明白導師和父母所作所為意義何在。
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有言:“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 足以見得集體力量對于學生的影響大小,學校是專門育人的集體,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學生不能回歸集體生活。然而,孩子感受集體歸屬感不能因此而停止。因此,為了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甘肅省慶陽市A校在疫情期間,定期召開線上班會,而且家長也參與其中。線上班會的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和學生溝通、教師和家長互通,當然還有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班會的主題和討論的話題主要是針對近期班級同學出現的突出問題進行解決。而召開的形式也是多樣的,集中表現為幾個方面:一是家長發言。家長針對自己對線上教學的心得或者自己孩子居家學習的表現進行發言,家長們異彩紛呈的發言為學校更好地開展教育,針對性的教育孩子提供了寶貴意見;二是優秀學生線上學習方法的分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線上班會時會展示近期表現優異的學生名單,而且個別學生會進行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以此鼓勵學困生的學習;三是頭腦風暴。思想只有經過相互碰撞才會產生火花。居家學習很多學生反映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和同學進行討論交流,而線上班會就給孩子們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頭腦風暴環節,學生自由提出自己目前在學習生活方面面對的問題,然后由學生自由發言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不僅僅解決了問題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且很多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方式,因為只有同齡人更懂同齡人,他們的同理心更強。
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最能檢驗一個孩子的自律性。居家學習干擾因素多,手機、電腦、電視等誘惑也多,總體而言甘肅省慶陽市A校學生在線上學習期間表現非常不錯,這緣于A校一直堅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育人方式,非常注重對學生規劃意識的培養,在校學習期間每個學生每天每周都要做好自己白自習和晚自習的規劃,這是A校每一個學生必備的素養。當然,學生整體表現也離不開家長對學生規劃的檢查和督促完成。凡事都有例外,學生的學習也是。在居家學習期間,A校也同樣出現跟不上進度、學習習慣不佳、多次拖欠作業等“釘子戶”,這讓家長非常頭疼。對于這些問題,A校從學校育人理念出發“提供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爭取讓每個孩子不掉隊。因此,“釘子戶”學生導師和任課老師及其相應家長建立微信群,成立“整治”小分隊聯合幫助和引導個別后進生的學習,在家校共同的努力下居家學習保證了每一個孩子時刻都“在線”。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養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通過這樣的一個看似很平常的過程讓家長認識到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家庭和學校共用力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建設重要講話中提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學生教育的起點。有相關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占85%,而學校只占15%。因此,家庭有怎樣的狀態,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的大。2020年,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就是很好的證明,疫情首先關乎家庭,父母同孩子一起居家隔離,而孩子的差距也因此拉開。因此,建設學習型家庭勢在必行,這是家庭在此次疫情下必須要做的改變。此次疫情中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家庭,孩子作息規律,自我管理強,家庭氛圍和諧。相反,沒有良好學習氛圍和學習習慣的家庭,無論是家庭成員相處模式還是孩子學習狀態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第一,自我管理能力弱。疫情防控為開學按下了“暫停鍵”的同時為線上課程按下“啟動鍵”,而家庭如果長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對孩子上網課就是很大的挑戰。不按時起床、不洗漱、不打卡、不聽課等自我管理問題就接踵而來,這與家庭長期的習慣有很大聯系;第二,親子沖突頻繁。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疫情防控子下,很多父母不能復工復產,孩子不能復學。家長存在焦慮、煩躁的情緒,加之上網課既要做好后勤保障,又要做好家庭輔導老師。而孩子不能達到家長的高期望,嚴要求時言語沖突、行為沖突等親子沖突就頻繁發生;第三,夫妻關系緊張。家庭核心的家庭關系就是夫妻關系。當親子沖突頻繁發生,夫妻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時候,夫妻矛盾也會隨之爆發。因此,忽然以來的疫情指明教育孩子不僅僅教師需要學習,家長同樣要與時俱進進行學習,才會有更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保駕護航。因此,為了幫助家庭教育解決上述問題,除了加強教師線上教學相關知識的學習外,甘肅省慶陽市A校為家長提供專業、豐富的講座、家長課堂、專家直播課程等形式增強家長的學習意識涉及的課程如:孩子需要怎樣的親子關系、疫情期間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居家親子游戲等。在這些課程或者講座進行過程中教師也會參與聽課,而且每次的課程結束后教師和家長都會在家長群進行交流和分享。這樣的學習交流活動讓學校和家庭的聯系更緊密,讓孩子的教育因為學校和家庭的互通更美好,實現育人路上的共贏。
參考文獻
[1][臺]魏慧娟編著.學習型家庭方案——從理論到實踐[M]臺北:臺灣五南圖書出版1999.
[2]楊在英.小學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問題研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43-44.
[3]白蕓.如何開展家校合作研究[N]中國教師報,2020,第11版.
[4]“停課不停學”在線特殊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J]現代特殊教育2020,(6):29-30.
[5]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