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浩 蘇芳 李彬
摘 ?要: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正處在成長期的中國跨國公司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國內工業產業鏈斷裂、服務業停擺、企業投資疲軟、政府財政收入下降,國外經濟“反全球化”盛行、“政治疫情”蔓延、市場震蕩、經濟持續低迷甚至衰退。鑒于此,該文從強化政策研究、掌握核心技術、加強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推動產業鏈改革優化、搶抓政策紅利五個方面提出一些認識,提供參考。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跨國公司;應對策略
一、中國跨國公司的發展
跨國公司的概念。聯合國經濟理事會跨國公司委員會及跨國公司中心認為:“跨國公司是指由兩個或更多國家的實體所組成的公營或混合所有制企業,不論此等實體的法律形式和活動領域如何,該企業在一個決策體系下運營,通過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決策中心得以吻合的政策和共同戰略;該企業中各個實體通過所有權或其他方式結合在一起從而其中一個或更多的實體得以對其他實體的活動施加有效的影響,特別是與別的實體分享知識、資源和責任”。
中國跨國公司的成長。從全球跨國公司發展歷史來看,由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迄今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跨國公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是起步階段;二是初級發展階段;三是向成熟邁進階段;四是成熟階段。各國各地區跨國公司發展的階段和程度也不相同,一些歐美老牌跨國公司發展較早,已進入了成熟階段;一些亞太、南美新興工業化國家,則處于向成熟邁進階段;我國的跨國公司起步晚,基本處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近幾年,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若干省份和若干技術比較成熟的行業,開始出現跨國投資的新高潮,跨國公司的發展加快。中國跨國公司出現和壯大,是中國開始由對外投資小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的過程。
二、疫情對經濟的沖擊
(一)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
工業產業鏈斷裂。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企業停工停產,學生停課,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人員流動受到極大限制。和國際貿易相關的產業鏈,有的丟掉了訂單,使得產業鏈停擺。有的是因為一些關鍵的國際零部件供給缺位,使得整個產業鏈停擺。國內工業制造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國制造業所需高端元器件和重要出口市場是歐美地區,由于當前歐美疫情嚴重,短期內產業和貿易無法恢復正常,這對我國上下游制造業造成不利影響。
服務業停擺。為防疫的需要,商店關門,餐飲業、賓館停頓,娛樂場所停頓,整個的社會服務業受到的沖擊很大。被寄予厚望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實物消費、服務消費等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窘境。
企業投資疲軟。最近幾年,我國民間投資有5-6%的增長率。而2020年一季度的投資增長率是-20%,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投資活動或者外資、內資投資的活動停頓了下來。
(二)疫情對國際經濟的沖擊
國家安全的供應鏈將更為“反全球化”。中國在全球藥品供應鏈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美國一些藥品原材料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包括阿奇霉素、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等抗生素。印度是世界最大藥品出口國之一,但其70%的原料藥依賴中國,而許多關鍵的抗生素和退燒藥,依賴程度幾乎達到100%。比如,美國是世界上乙酰氨基酚最大單一市場,乙酰氨基酚是美國使用最廣泛的藥物成分,不僅存在于同名藥中,還是數百種感冒、流感和過敏藥物的成分。全球乙酰氨基酚供應量中有84%來自中國和印度,中國占總數的近三分之二。
鑒于地緣政治和經濟上分散風險的考量,疫情的進一步惡化助推了世界各國對生化戰爭可能性以及制藥和醫療器材供應鏈的擔憂。出于這種醫療“戰略”和社會公共安全物資分布方面的考量。歐美等國家有可能將其企業“撤回”本土,搞“反全球化”戰略。
進一步促使全球網購經濟快速發展。居家隔離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防止疫情進步擴散的方法,居家隔離催生了人們新的生活方式。沒有面對面的交流對很多人而言,從心理上就是難以接受的。而互聯網所提供的非接觸式交流渠道,為本次疫情防控期間居家隔離的人們打開了生活的另一扇門——網購。盡管網絡購物已經流行多年,但是疫情防控期間人們變得高度依賴互聯網,加快了網購經濟發展的速度。
極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出現后,各國采取措施應對疫情蔓延,包括對疫情嚴重地區采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賽事、停工停產等措施。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加大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極可能造成衰退。
三、我國跨國公司經營發展對策
強化對國內外經濟政策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相關政策法規從無到有逐漸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但從近幾年來看,國際局勢發展不穩定,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到201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先后用各種借口對我國新興高新產業進行無恥打壓,如何在這種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推動本國跨國公司經營發展,就需要跨國公司團隊精心研國內外相關經濟法規政策,全悉掌握游戲規則,吃透規則、利用好規則,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跨國公司在海內外的合法權利。打鐵還需自身硬,用好規則的前提是懂規則。
奮力掌握核心技術,避免受制于人。創新是企業發展和獲取核心競爭優勢的源泉,在面對當下全球疫情蔓延、競爭日趨激烈和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環境下,就更需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和對創新機會的把握,關鍵核心技術是一個企業的底牌,是一個大公司破浪前行的壓艙石,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關鍵核心技術積累越多,原始創新挖得越深,企業整個科技創新就越有后勁、越有輻射力,對企業發展的拉動效應也越明顯。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發展動力不足、前景堪憂等問題,避免發展受制于人的處境。
掌握核心技術,關鍵在于研發人才,怎樣才能留住人才是每一個企業首先應該著重考慮的大問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要重視基礎研究,更加重視激勵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研發,激發出創新的“源頭活水”,作為跨國公司應建立完善用人激勵政策,加大對原始創新的激勵。要加強投入、培植沃土,用合理的制度去引導人才投身到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克中去。還應大力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讓有志氣、有能力、有才華的科技工作者能心無旁騖地啃“硬骨頭”,一步一步地攻克難關,一步一個腳印地奮力追趕先進,甚至超越先進。
加強防范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建立突發事件、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管理機構,明確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部門負責人的工作職責,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應分國家、分地區、區分重點疫區和非重點疫區,有側重點地設置不同應急預案和防范措施,對員工排查到位。各子公司要組織對每一名員工的籍貫和14天內去向進行排查。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或與確定感染者有過接觸史的員工建立重點監控清單,暫不復工;對來自或者去過疫情重點地區或與確定感染者有過接觸史的返單位員工要排查其抵公司的時間,并按規定完善落實企業內部醫學觀察、自行隔離等措施,確保其隔離觀察14天并經體溫測量正常后方可上崗。保障應急防疫設施物資到位并有合理庫存。企業要準備必需的防控物資,購置快速紅外體溫探儀、消毒水、口罩等必要疫情防控物資,根據公司人員數量、疫情發展態勢、地方法律法規等妥當保持必要合理的物資庫存。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每日對出入辦公場所的職工進行體溫檢測,并做詳實登記,重點做好被監控人員的健康觀測工作。落實好職工崗前個人防護知識培訓工作。建立監督反饋機制,對疫情防控不力、推諉塞則、玩忽職守的責任人予以嚴肅追究、嚴格處理。
抓住政策紅利,搶占市場先機。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還有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的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鐕痉e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抓住政策紅利,從短期來看,能夠幫助公司度過疫情難關,增加產品銷路,保持營業收入穩定,有助于克服疫情沖擊帶來的產出缺口、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從長遠來看,適度深入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新基建建設、重大工程建設能夠夯實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搶占市場先機,為企業開辟新增長的廣闊天地,同時造福一方人民。
參考文獻
[1]周夢.安全發展思維下跨國公司應急治理架構建立與運行技巧研究——評《治理、發展與安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與全球經濟治理》[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0,20(04):1611.
[2]丁雪萍.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探析[J].現代商業,2020(23):65-66.
[3]鄭俊鏜,鄭文焱.新冠疫情環境中重啟產業經濟——機遇挑戰趨勢與施策[J].上海企業,2020(08):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