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中紀委的工作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黨內監督的重要開展方向,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對于提高國有企業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進一步滿足中央和最高紀委的要求,國有企業的內部應該開展關于促進全面黨政嚴格管理監督方向來開展相應的工作,保證紀委監督責任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責任;有效落實;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劉軼希(1989.06.08-),男,滿族,吉林省伊通縣人,本科,助理政工師,主要從事紀檢監察方面的工作。
紀委對于企業中黨建工作的開展和指導具有重要作用,而紀委的監督任務主要是為了監管國有企業相關委員職能的正常執行。我國今年來一直對黨的作風建設進行監督,明確紀律委員會的工作,并明確其責任和權利的行為標準和范圍。
1 企業要深刻意識到監督、監管責任的重要性和意義
紀委的監督職責具有重大作用。在企事業單位領導機關,他們更加注重紀檢,企業紀委對于黨風、黨紀遵守的監督非常嚴格,這也更加有利于黨風建設。隨著我國對腐敗的打擊力度加大,目前國營企業內部反腐倡廉的口號非常響亮,因而在這種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紀委監督職責和監督責任顯得更加重要。其次,企業紀委的主要作用也是為了確保國有企業資金的安全。近年來,我國的總書記對于國有企業內部的監管力度也有過多次的強調,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加強黨風作風建設也是目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點,這更加體現了加強企事業單位的反腐敗工作的現實意義多么重要。對此,各大國有企業也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發展建議,但是在改進的過程中,許多企業、事業單位的問題很多,這需要長時間的發展才能夠解決。各個國有要重視改進紀委的監督制度,并強調加強監督職責范圍,以確保國有企業部門的透明度和問責制的正常實行。從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國有企業的紀委問題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職責問題,更是政治意義上的改革。因此,國有企業紀委監管部門應嚴格履行企業監管職責,能夠保證企業發展的正確的政治方向。
企業發展需要紀委監督責任的輔助。對于我國的國有企業制度來說,企業紀委擁有著特殊的權力和責任,國家賦予了國有企業有效的管理權限,但是權力的使用必須要建立在職責履行的基礎之上的。作為國有企業,所具有的發展標準都遵循國家經濟需求,因此其內部管理權必須要按規定履行,這也是國有企業發展需要紀委進行監督職責輔助的原因。紀委監督職責是國有企業建立嚴格管理制度的基礎,正因如此企業紀委必須明確:貪污賄賂、受賄、國有資產轉移等腐敗現象一律不能存在,一經發現要給予嚴格的處分。我國目前在黨的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取得了明顯成效。作為與我國經濟密切相關的大型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紀委會必須團結一方,進一步加強我國國有企業紀委的監督責任。
2 國有企業紀委監督責任落實的相關策略
監督策略的制度要進行完善。目前我國紀委的監督制度還存在進一步的完善,在履行自身監管責任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根據國有企業的發展情況來進行完善監督的制度,進一步落實自檢、自查、自我批評的工作。首先,國有企業紀委要注重在紀委系統內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依靠 “三會一課”等相關制度進行職責的教育,其次企業內部的輪崗方式采取交流、掛職、下發等方式,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紀委的自檢和監督體系。第二點,為了進一步明確國有企業監督過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國有企業紀委要明確監督和權力分工的流程,確保監督工作規范實施和發展。對此,國有企業的紀委方面要進一步對相關監管問題進行細分處理,保證監管流程的邏輯嚴謹性,促進我國紀委監察職責的發展,也需要確保每一項工作的開展、每一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審批方式和相關體現形式,使監督工作有痕跡、有評價反饋的功能。
理順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發揮監督職能。國有企業的權力監督職責應該充分的發揮其作用,在政治上,加強國有企業黨委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礎上,企業要對其紀委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理順。另外,企業需要去調整和完善紀委進行監督的職責,對于所出現的問題和需要改善的部分工作進程提出相關的建議。要想保證國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保證政治方向正確,通過組織和黨內生活,能夠給予紀委監督和審計權,對于不同部門的紀檢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別是加強對貪污腐敗的監督。所監管的主要方面有企業人員、工會、安全生產等監督機構的合作。為了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監管工作人員應該在不同的時間有一個定期的會議,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的民主管理,建立和改進報告民主評分系統,保證監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另外監督職能的應用也要明確的進行任命,避免出現處罰人事被報復的情況出現,要與企業員工共同參與促進紀委監管監督機制,提供適當的政策方針。
權力細分,進行相互制約。國有企業中各級部門的權利需要進行詳細的劃分,進行相互制約,更需要企業認真的對待責任制,樹立廉潔的黨風。其中,國有企業紀委的監督職責必須要在自檢的基礎上進行,其團隊應該發展其他部門對紀委進行監管,確保權力的制約性。企業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并監督職責劃分,對于企業的部門和單位經理進行進一步的劃分,而高級部門和部門領導者則必須簽署職責認定書并接管監督職責。對于無效監督和拒絕監督導致的違反紀律和法律的問題,不僅有必要進行處罰相關責任人,而且有必要調查更高一層的監管部門,確保監管部門責任實行的有效性。其次,企業應該適當的限制無關職位的權力,例如人員,財務,物料和個人權限的問題,保證各個部門之間權力的制約性。另外,企業應該合理的分配每個部門的權限,對于紀委的監督職責也要進行分配明確,進而保證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執行驗證和批準程序,保證監管職責使用的嚴密性。
參考文獻
[1]王東煜.論國有企業紀委如何履行監督責任[J].科技與企業,2015,(08)11:76.
[2]肖衛宏,陽桂桃.對國有企業紀委落實監督責任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5,(11)0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