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偉
摘要:影視作品能夠反映社會生活,是通過視覺效果對生活的提煉和表現。影視作品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與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語言環境,更加直觀、立體的展示中國人的語言運用和交際活動。
關鍵詞:影視;漢語教學;優越性
中文影視作品展現了地道的漢語口語使用境語,貼切生活、易于模仿,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口語化詞語,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訓練聽的技能和口語交際本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聽說和交際能力,達到學習漢語的根本目的。
例如電視劇《家有兒女》,其中部分對白語速稍快,但對于漢語水平較高的留學生而言,是一部很好的聽力素材。因為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中國人彼此交談時就像家有兒女里的人物對話一樣,語速非常快,如果不認真聽就不會跟不上說話者的節奏。但在聽力訓練課上,留學生聽到的永遠是錄音員標準的普通話,而缺少生活化的語音、語速、語調,甚至包括特殊場合下的用語。作者在西安博愛國際學校進行教學實習時發現,有些留學生指出自己所學的漢語與實際漢語交際有所偏離,尤其是口語交際,因為書本上語言的用法和實際交際時口語的用法是存在區別的,結果學生百般努力好不容易學會了書本上的語言,但到了實際交際中還是會遇到一頭霧水的情況。就如《家有兒女》中好多口語詞語、句子在課本上找不到,但在生活中卻經常用到,像“得瑟、別介、得了吧、就這么著”等,這些在教師給學生提供的語言材料中很少會出現,但在日常生活交際中會經常被用到,如果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語言,那么在遇到時就會不知所以,造成交際困難。
一、有助于學習真實有效的語言材料
我們根據5C標準得知,語言材料是影響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影視作品最大的優勢就是為學習者學習漢語提供了大量生動的語境和真實的語言材料,雖然影視作品是戲劇化的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再加工,但它仍是以現實生活為原始材料的,其語言仍然是蘊涵真實信息的日常生活語言。影視作品中的語言材料是漢語學習者在生活中普遍接觸和可能用到的,是真實有效的,仍以《家有兒女》為例,它描述的就是中國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可以利用的語言材料。所以,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就能了解一部分漢語知識的使用環境,理解語言材料的內涵,并學會利用,這就為下一步的學習和使用漢語打下了基礎,有助于提高學習漢語的水平和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有助于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它認為有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的環境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因為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受到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諸如學習動機、自信心、心理狀態等,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被吸收,從而產生習得。也就是說學習動機明確、自信心足、心理狀態比較放松的學習者容易產生習得,學習進步就快,反之,則慢。
將影視作品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這一教學方法與重復的朗讀、聽寫相比,創造了一種生動而真實的學習環境。影片內容和課文息息相關,由此明確了學習目的,增加了獨生學習的動力,而且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熟悉的學習環境中保持放松的心態和自信的態度,還可以幫助學生減少焦慮情緒,降低情感屏障。這就使學生的學習狀態達到了最良好的程度,有利于加大語言輸入量。由此可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影視作品,有助于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更好的狀態下進行漢語的學習。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影視作品是現代綜合藝術,是傳播語言、文化和接收知識的重要載體,它集視、聽、說于一體,集圖像、聲音為一體,是文化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通過畫面、聲音、蒙太奇、故事情節等介質來傳達與表現。在課堂上應用影視作品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積極性,影視作品中豐富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語言、真實的生活場景、百感交集的故事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了解和學習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極大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并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在播放武俠題材的電影《臥虎藏龍》時,學生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整部電影極富畫面感地表現了東方古老文明的美妙與神秘,打造出了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視聽奇觀。在影片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中國地域文化獨具特色的各種景致:戈壁荒漠,雪山冰峰,激流溪谷,蒼翠竹海,皇城宮網,市井庭院,鏢局作坊等,加上武俠功夫,刀光劍影,飛檐走壁,丹青書畫,等等,就讓人置身于非常“中國化”的氛圍之中。這場視覺盛宴極大地刺激了學習者的視聽器官,深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視聽欲望和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四、有助于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滲透
對外漢語教學是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的課堂,更是培養具備全方位綜合素質人才的事業。對外漢語教學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漢語知識;其次是幫助學生熟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背景知識,讓學生更加了解漢語以及中國的文化內涵;最終是鍛煉學生的口語水平和社會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夠真正的掌握和使用漢語。可見,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中國人文知識,熟悉中國國情和社會文化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培養目標之一。中文影視作品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和體現,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不像中國畫、中國書法,也不像中國古典舞蹈直接展現在人們面 前,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和感觸,它可以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對話動作等諸多要素,讓學生自己感覺到情節的發展變化、人物的情緒轉變或是社會形態的變遷,其背景畫面和演員的服裝、道具等還能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和感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學會在不同情景中得體地使用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社會發展背景和社會狀況,而不是簡單直接的進行知識灌輸。所以,它具有課本教材達不到功能,就是可以在學習漢語的時候潛移默化的進行文化滲透。
如李安導演的作品《飲食男女》就集中中國的飲食烹調藝術,將烹飪藝術家庭、情感生活融為一體,使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事物產生了各種聯系,共同投射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囊括中國的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沖突、新舊觀念沖突的一系列場景。在影片中學生不僅可以看到令人垂涎三尺的各式菜系,而且能充分感受到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
五、有助于滿足漢語學習者的不同需求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漢語學習者的差異性,包括漢語學習者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興趣差異以及學習目的的多樣性等。針對漢語學習者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求,教師應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并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對對外漢語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費時費力的過程,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是非常靈活和方便的,而其他的教學方法則很難做到如此靈活和人性化。影視作品資源豐富,對影視作品的選擇和剪輯可以因人而異,根據具體的教學對象進行選擇播放;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影視片段的時間長短,還能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要求選擇播放的具體時機;而且,大多數漢語學習者對中國電影電視劇等都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將影視作品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盡量滿足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更有助于漢語的應用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