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零一九年,導演滕叢叢的作品《送我上青云》以女性化的視角和影片內容表達為電影市場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帶來了業界廣泛的關注度和討論度,因此,本文將從該片的女性敘事視角、故事內核、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對影片展開相應的評析。
關鍵詞:女性視角;女性敘事;人物形象
一、女性視角下的生活困境
《送我上青云》一片的女主人公“盛男”,從名字諧音上便可體現出人物所背負的表意內涵。故事一開始,“盛男”便陷入了生活的磨難,在生理上,她得了癌癥,而更令人絕望的是她的外在境遇:手術資金不足,父親的不作為,母親的不可依靠,以及博士學歷的她至今還沒有成就一番事業便面臨即死亡,便采取治療、手術成功,今后也可能無法享受正常的女性生活。在一系列的困境面前,“盛男”有些不服輸的選擇了放下尊嚴,賺取治療費用;而在這過程中,她依然試圖追尋真正的愛情與性,在一系列的經歷里,“盛男”獲得了成長,雖然這種成長帶有無可奈何,但她終究達成了與世界的和解。從”盛男“的困境以小見大,便可以窺見千千萬萬中國當代年輕女性的困境:原聲家庭的不幸、愛情的不順遂、事業的不如意,使得二十一世紀的極大一部分女性多少可以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生活的某些缺陷;有時,對于女性來說,事業或是家庭,甚至都不算是好的選擇,關于女性真正的出路,甚至難以得出完美的定論,這也是導演滕叢叢似乎想要在影片里傳達的:究竟女性應當如何平衡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片中以主人公和世界的個人和解作為結尾,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個沒有明確答案的話題,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二、女性敘事的構建
女性電影中的女性意識應體現三個問題的意識,即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應該怎樣做?首先,應摒棄傳統男權思維,女性思考“我是誰”時應以女性為主體,從女性視角出發,重新審視自我價值,體現的是女性內在的獨立自主的精神氣質;其次,在明確“我是誰”的問題之后,以此為基礎,指導自己對外部世界審視及建構,進一步明確“我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關于“我是誰”,主人公曾經有著明確的認知,她擁有高學歷,她有野心、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然而,當意外來臨,所有的既定認知都被現實擊垮,她先是漸漸發現自己沒有想象當中的優秀,不然她不可能身患絕癥卻無錢進行手術,隨后,為了籌錢她有不得不為自己反感的人工作,親情、愛情、事業,她全都是不如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關于“我是誰”,主人公的迷茫也是導演帶給觀眾的問題。而對于“我要做什么?我要怎樣做?”更像是一次在活命與尊嚴之間的抉擇,究竟為了保命放下尊嚴給人差遣,還是孑然一身保持孤高,是“盛男”對于人生的迷茫。導演給了“盛男”新時期的新女性該有的正常欲望,站在女性角度這些欲望都不過分,甚至有些卑微:渴望健康、渴望性、渴望尊嚴等等,然而,這些基本的需求卻在其生活的洪流下被席卷一空。
影片著力刻畫了一個不愿屈服,頑強獨立的女性形象,與以往眾多標榜女權卻無法自圓其說的影片不同,《送我上青云》客觀中立的站在了女性視角進行敘事,女主人公也許不美麗、不年輕,她的生活也是一團糟,甚至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但她始終保持著獨立與清醒的認知,她不是小鳥依人的,也不是完全不解風情的,她在不斷成長、不斷反思、不斷與生活達成和解。她與許多影片中固定刻板的女性形象不同,她始終在變化,在關注自己的內心,是一個女性群體的典型代表,而不是一個女性的標簽。
三、女性視角下的眾生像
電影中“盛男”身邊的人,無論是她愛撒嬌的母親,還是有曖昧關系的哥們四毛,或是上了年紀卻依舊春心不改的老頭,都代表著“盛男”需要處理的一類問題,而這些人物線索之間充滿戲劇性的纏繞,也處處增強著故事的可看性。導演甚至拋出了一些線索,在觀眾面前為其他不甚討喜的角色們說情。正是這些不同的人物,更加深刻的探索了當下社會,各類群體面臨的問題,例如大齡單身母親如何度過后半生、青年人如何摸爬滾打融入社會、群求出路等,都說明導演沒有將敘事局限在女性身上,而是通過主人公的女性視角,反觀男權社會中的一系列人物及其行為。男權社會中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悲劇,比如看似體面,實則生活的毫無尊嚴的“劉光明”,還有處事油滑想要變得富有的“四毛”,他們的困境同樣值得觀者深思,與其說創作者探討了當下女性面臨的問題,倒不如說其關照的是在女性視角下的蕓蕓眾生像。
四、創作內容上的晦澀
《送我上青云》作為導演滕叢叢的處女作,難免出現了一些創作和表意上的不足之處,因此,業界應當做出客觀的評價,在肯定其創作可圈可點的同時,也應當提出不足之處。一方面,它顯然體現了學院作品良好的人文涵養,尤其是在性別表述方面,不僅舉重若輕,而且能夠跳出二元對立的巢臼去展現女性心聲;另一方面,它也面對著學院作品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3]
首先,影片的主旨似乎在女權與普世價值觀面前搖擺不定,沒有將女性為主人公的故事提供真正有出路的結尾,而是隱約傳達一種眾生皆苦的思想情感,難以明確故事的核心內涵。其次,影片想要承載的內容過多并運用了各類隱喻符號,難免帶有晦澀之感。最后,影片的人物對白略顯生硬,通過大量的對話推動情節發展,雖無傷大雅但作品略顯生澀。綜合來說,作品已然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在我國的優秀女性電影中占有了一席之位。
參考文獻:
[1] 王春俠,蔡琦.《送我上青云》:新時期中國女性意識的銀幕投射[J].電影評介,2019(22).
[2] 柳鶯.《送我上青云》:久違的女性電影[N].21世紀經濟報道,2019-8-26(012).
[3] 許航.《送我上青云》:女性電影的性別意識變遷[J].中國電影市場,2019(10).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丹尼爾·笛福小說的女性意識研究”(編號:2016B313);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規劃課題“丹尼爾·笛福小說女性形象的文本分析”(編號:JJKH20170687SK)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小尚(1997—),女,山東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