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媛 余維田 徐旭東
摘 要 雨課堂將復雜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普通的教學軟件PowerPoint和流行的通信應用程序微信中,將學生的課外預習復習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二者進行了有效的銜接,新冠疫情期間,雨課堂在沈陽市各大普通本科高校進行推廣應用,為了解雨課堂在沈陽市普通本科高校的應用現狀,從多個角度深入調查分析疫情期間雨課堂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提升雨課堂在沈陽市普通本科高校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 雨課堂 普通本科高校 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87
Abstract Rain classroom integrates complex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into ordinary teaching software PowerPoint and popular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Wechat, effectively connects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review review and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During the new epidemic period, rain classroom was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enya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ain classroom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 Shenyang.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rain classroom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in classroom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 Shenyang.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傳統線下授課無法正常進行,教育部倡議要積極開展網絡教學,實施“停課不停學”。雨課堂教學模式相對成熟,是目前最容易對傳統課堂進行智慧教學改變的教學工具,[1]但是,雨課堂在此次疫情下大規模推廣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為此,對沈陽市普通本科高校雨課堂應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探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 雨課堂在沈陽市普通本科高校的應用現狀調查
(1)調查對象及目的。調查對象為沈陽市使用雨課堂開展教學活動的九所普通本科高校的任課教師,采用線上調查和專家訪談的方式。以了解雨課堂在沈陽市普通本科高校中的應用現狀為目的,對疫情期間雨課堂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提升雨課堂教學效果所提建議提供參考。
(2)調研情況。如表1所示,教師所反映的教學模式情況為:單一雨課堂進行教學占總體的43.69%,應用“雨課堂+”模式占比55.34%。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認為準備和上傳在線課程材料是否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這個問題上,有15人表示非常同意,占7.28%;有68人表示比較同意,占33.01%;有101人表示基本同意,占49.03%;有18人表示不太同意,占8.74%;有4人表示很不同意,占1.94%。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由此可見,對于教師而言,使用雨課堂進行線上授課是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在對雨課堂是否有很好的互動性調查中,有29人表示非常同意,占14.08%;有39人表示比較同意,占18.93%;有71人表示基本同意,占34.47%;有65人表示不太同意,占31.55%;有2人表示很不同意,占0.97%,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由此可見教師對雨課堂的師生互動情況基本滿意,但雨課堂這方面仍需提升。
基于教師視角對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是否充足的問題進行了調查,發現認為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非常充足的有19人,占總體比例的9.22%;認為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充足的有98人,占總體比例的47.57%;認為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一般的有71人,占總體比例的34.47%;認為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不夠用的有16人,占總體比例的7.77%;認為雨課堂提供的教學資源稀少的有2人,占總體比例的0.97%,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梢娪暾n堂提供的教學資源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并不是很充足。
為了更明確了解教師在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對教師群體進行了調查分析,其中有87人認為學習使用雨課堂時間成本太高,占42.23%;有80人認為備課時間長,占38.83%;有63人認為課件版權沒有很好的保護機制,占30.58%;有25人認為身份綁定容易出錯,占12.14%;有158人認為雨課堂不穩定容易擁堵,占76.70%;有157人認為使用雨課堂上課難以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占76.21%;有94人認為網絡、硬件設備不足,占45.63%;有3人認為其他原因,占1.46%,具體情況如表5所示。此項為多選題,大部分教師選擇了3-4個雨課堂存在的問題,可見雨課堂在使用簡便性、運行穩定性等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
2 基于教師視角提升雨課堂應用效果的建議
(1)學校應加強教師雨課堂技能培訓,提高教師對雨課堂功能利用率。學校在對教師進行基礎培訓外,還應拓展培訓內容,從對雨課堂的初步認識與應用、教學改革、案例分析等多方面落實培訓,減少教師因不了解雨課堂使用方式而做的無用功,讓教師深入了解雨課堂功能后,在使用時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線上教學的質量。
(2)雨課堂平臺應關注師生互動情況,完善平臺互動功能。雨課堂平臺設計了師生互動功能,但是調查反饋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仍然較差,雨課堂開發人員應當著重關注互動功能的使用情況、關注師生參與度以及師生反饋情況等,可以通過優化平臺響應速度,減少師生之間的時間差,幫助師生更好的進行交流。
(3)教師應做好所教授學科的教學設計。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在線上教育,教師都是學生的引導者,對于教學效果的體現都起到決定性作用。[2]教師在使用雨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科特點出發,結合雨課堂線上教學模式,分析學生上課需求,做出合理且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線上教學的有序進行。
(4)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改善教學資源不足問題。教師的教學需要大量教學資源支持,而在網絡上尋找高質量的教學資源較為費時費力,加重了教師工作負擔。為了方便老師也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雨課堂可以在現有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對資源的數量及質量進行完善。雨課堂的教學資源庫應提供更為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比如案例、文獻、電子書和習題等,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并且保證資源的更新頻率要能夠適應學習內容的快速發展和變化。
(5)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雨課堂這種線上教學模式是以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教學目標的一種方式。[3]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們改變線下教學帶來的傳統教學觀念,將教學重點轉移到深度挖掘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疑問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基金項目:2020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遼寧裝備制造業高端創新人才能力特征識別與成長規律研究”(2020lslktwzz-049);2018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物流管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機制研究和實踐”(序號70,指南題號4-15)
參考文獻
[1] 王靖雪,徐紅梅,倪兵,鄒麗云,吳玉章.雨課堂在文獻研討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評估[J].基礎醫學教育,2019(9):751-754.
[2] 馬曉東,余維田,施宇婷.沈陽市高校翻轉課堂應用效果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9):238.
[3] 多依麗,付曉巖,海軍.“雨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大學教育,2017(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