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運彩
(廣西龍州縣上龍鄉上龍中心小學 廣西 龍州 532400)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會促進小學生對書面語言的理解,所以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能夠體現出小學生的語文水平。且新課程改革也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理解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同時,也要利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達到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
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是個很好的閱讀教學方法,但在讓學生自主閱讀之前,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使學生清楚閱讀的任務,而不是進行毫無目的、沒有方向的閱讀[1]。語文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與文章相關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會使得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
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個問題:在小興安嶺,什么東西是最多的?課文講述了小興安嶺不同季節的景色,各有什么特點呢?讀完整篇文章,你對小興安嶺有著怎樣的感受?將問題展示出來后,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這篇文章的閱讀,并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小興安嶺有著各種各樣的樹,且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美麗的景色,主要是由一些珍貴的動植物來代表不同季節,也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物產十分豐富,就如文章結尾所說的像是巨大的寶庫。通過問題的引導再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就能在閱讀中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梢姡谧寣W生進行自主閱讀時,教師若是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的自主閱讀進行引導,不僅能夠使學生的閱讀有正確方向,還能夠發掘其閱讀的潛力,從而慢慢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水平。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是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創設情境的方法同樣適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要創設與文章內容相匹配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情感[2]。
例如,在進行《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若是沒有創設相應的情境,學生就無法深刻感受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有多辛苦和認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課文中的作者,親眼目睹了周總理辛勤的工作,然后請學生富有感情地來朗誦課文。學生一旦把自己代入課文,就會有一種融入課文的感覺,體會到周總理工作的認真,從而在閱讀中展現出對周總理的欽佩之情。所以,教師若是能夠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融入課文,學生發現通過閱讀可以如此真實體會到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閱讀的興趣也就會漸漸得到提升,同時,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會提高。
實際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從實際出發,選擇出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都參與到閱讀教學的課堂中來,成為閱讀課堂的主體參與者。想要實現上述的目標,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是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也給予學生機會展示學習的成果,從而實現閱讀課堂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學習《找駱駝》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先讀一遍課文,實際上,學生讀到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時候,就已經對老人尋找走失的駱駝使用的方法很清楚了,但是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再進行提問:“讀過課文,同學們都知道走失的駱駝有很多特征,那為什么必須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駱駝呢?”隨后,教師讓學生就這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根據老人在文中提到走失的駱駝的三個不同特征,試著分別用三個方法去找,看看結果是怎樣的?在討論結束后,教師請每組同學派個代表來展示探究成果,也鼓勵其他學生表達各自的意見,給予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在這過程中,經過小組探究討論,收獲了來自不同學生的不同想法,會更多地進行思考,同時,在展現學習成果的過程中也增加了自信心,能夠更加積極投入語文閱讀的課堂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不斷對閱讀教學的方式進行優化,多給學生機會進行自主的討論以及學習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語文閱讀課堂的積極性,使得語文閱讀水平不斷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關鍵,所以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重視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不斷進行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創新,使得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速度、質量都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