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穎
(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新華二校 遼寧 撫順 113006)
所謂教書育人,既指對學生知識層面的教育也指學生品德層面的教導。學校的教學工作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與核心素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是符合全新教育標準要求的教學模式,即要求學校在進行英語授課過程中同時兼顧對學生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及社會觀念的培養,屬于全面覆蓋性的教學模式。而由于英語并非日程生活中能夠隨時接觸到的事物,所以相較于語文數學來說學習起來可能會更加有難度,學生也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為了保障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選擇一些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
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學前幾乎都是沒有接觸過英語的,所以英語學習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如果這種困難不能盡早的解決,那么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教師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長久不衰的熱情。引入一些有趣的元素的豐富課堂內容;更新教學手段,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通過音樂、圖片或視頻等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趣味教學。綜合以上所有方式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創造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導學生尊敬師長,認真學習,在課上將注意力專注于課堂之中,合理劃分課上課下的時間,保證學生的聽課效果,實現英語教學的教學目的。
英語的學習任務包括閱讀和寫作兩方面,而寫作相較于閱讀來說難度則會更大一些。英語寫作不同于語文寫作,英語寫作對于語法的應用要求更加嚴格。不同時期發生的事情要用同一單詞的不同形態表達出來,謂語動詞也要根據語句或文章的時態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也就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單詞和語法并能夠將其熟練的組合。雖然小學英語的學習內容相對簡單,但是對于學生的單詞運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具有一定要求的。而且寫作的分值在英語試卷中還占據了10%,所以教師必須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一些優秀文章的引導讓學生從仿寫入手,借鑒文章材料,在欣賞和品讀中逐漸學會運用和組合語言并創作出合格的文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對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學生快速的掌握和應用英語、清晰的理解我國與英語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意識,教會學生尊重他國文化、有助于學生國際意識的形成。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對課堂內容的補充,為學生科普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開闊學生眼界,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結合英語國家的文化標志,包括但不限于知名建筑、節日習俗,生活方式和政治環境等。通過這些知識的補充讓學生們體會到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拓展學生語言知識,豐富學生的詞匯儲備,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魅力和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語言是溝通的最有效手段,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們可以借助語言提出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隨著我國國際化的腳步不斷加快,英語交流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步入社會的青年必須掌握的技能。英語屬于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校園階段的英語學習就是為學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所服務的,因此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重要。為避免出現所謂的“啞巴英語”模式,小學英語教師要重點鍛煉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英語入門開始就為學生奠定好口語基礎。而環境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我們的母語是中文,所以英語的語言環境是相對匱乏的。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英語交流的環境,盡量在課堂上采取英語口語教學的模式,讓學生習慣與教師用英語進行交流。為學生布置用英語對話的課堂作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發音技巧,糾正學生在對話過程中出現的發音錯誤,穩固學生的口語基礎。經過長期的訓練與耳濡目染,為學生日后的英語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教育下的英語教學是對學生文化與品德的雙重培養,既教授學生新的知識又教導學生尊重文化差異,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