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玉笑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廣州 510515)
在中職教育發展過程中較為特殊的形式就是舞蹈的教育,不論是表達形式還是傳承方式都較為傳統,以肢體語言進行交流為主進行肢體語言表達交流的基礎,以此進行舞蹈教育的傳承,同時以鑒賞的眼光的對待舞蹈藝術的發展,教育模式也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優化,而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結合舞蹈教育則能夠促進相關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推進教育機制的持續性發展,加強舞蹈教育的創新管理。
1.1 當前舞蹈教育教學方式較為落后。由于舞蹈教育長期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口傳身教的模式為主,學生一直執行的教育理念就是進行模仿并進行后續聯系,進而掌握相應的督導動作技術,這種舞蹈教學模式綿延長久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育內容,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很難完成百分之百的模仿訓練,不僅占用的時間較多,同時也是對不同的學生悟性的考驗,在教學過程中會占據過多的課時時間,單純的模仿很容易消磨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即便是一部分學生即便對舞蹈學習有興趣或者自身天賦不錯,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會讓本身對課程內容沒興趣的學生心生厭倦,讓天賦不錯有興趣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惡心理[1]。
1.2 舞蹈教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舞蹈的接觸也存在差別,一部分學生很小就學習過舞蹈相關的知識,身體對于舞蹈有一定的肌肉記憶,一部分則是對舞蹈專業本身就有學習興趣,還有一部分就是對于舞蹈沒有相應的了解,但是身體較為柔韌還能做出基礎的舞蹈動作,而比較需要教師重視的就是一部分沒有相應基礎的學生,需要針對學生不同的舞蹈發展狀態進行不同的引導工作,在教學初期難以實施系統化的舞蹈教育。
1.3 舞蹈課程在中職教育中學習積極性較低。對于舞蹈學習而言肢體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體能,同時還很容易出現磕碰、擦傷等情況,這種創傷貫穿整個舞蹈學習過程,甚至已經具有一定舞蹈基礎也無法避免肉體受傷,這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不少學生會因為自身的能力不足導致受傷更多,形成惡性循環。同時一部分有一定舞蹈功底的學生學得更快一些,容易產生自己非常優秀的錯覺,實際上還處于初級階段,使得后期的舞蹈學習帶上怠惰情緒。
要梳理完善的職業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就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要重視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以職業道德與普適的道德規范對學生進行正向的引導。職業核心素養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對于人們思想的引導,以德育為主的教育不能放松,尤其是針對中職階段的學生,自身還未形成比較完善的為人處事體系,不少中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學習還是停留在文憑是敲門磚的階段,對于自身的性格塑造、三觀形成、職業道德以及法治教育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部分學校在進行職業核心素養教育時也是進行形式主義的教育,只是實施簡單的說教教育,不能達到強化學生自身職業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尤其是舞蹈教育這種主要是肢體教育的方針,在教育時更需要將職業核心素養擺在重要的位置上進行細化學習。
其次,要重視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的可持續性發展,重視對于職業核心素養相關教育內容的培養。職業院校強調自身的職業教育方向,因此不少教育課程中都會融入模擬就業的相關技能,從而起到直接就能夠上崗的目的,因此教育中是以實用性為主的教育模式,無論是課程的安排還是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都是以職業為目標,針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系統性培養,但是往往犧牲了對于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時間,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忽略了舞蹈教育中學生自身性格的塑造[2]。
最后,中職院校對學生自身職業核心素養的發展方向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并未把素質教育與職業核心素養相結合,對學生未來的崗位認知比較淺薄,只是提供給學生一個模糊的目標,忽視了隱性引導學生不斷優化自身學習的職業核心素養,即便了解了職業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也并未制定出切實的提升計劃,沒有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來完善職業核心素養的教育機制。
一方面,要關注當前舞蹈教育的發展動向,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不僅僅需要注意舞蹈教學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學生自身的職業核心素養培養,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在進行舞蹈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舞蹈基礎訓練,同時明確每個學生所需要達成的短期以及長期的任務目標,發展學生自身潛能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職業核心素養的關注[3]。
另一方面,優化教師自身的舞蹈知識和職業核心素養相關知識體系構成,在中職院校中不僅需要培養實用性人才,與市場相連接,圍繞市場需求培養學生,同時也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進行全面教育,培養學生不怕挫折、勇于奮斗的思想,從而有效提升職業核心素養,保障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舞蹈技巧的同時還能夠面對舞蹈職業帶來的壓力以及挑戰[4]。
隨著社會對職業化的專業人士的需求不斷增加,職業教育為了滿足社會獨有的需求模式,就需要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專門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提升整體舞蹈教育與社會接軌的適配程度,促使中職院校學生能夠擔任更加專業化的職務,從而完成學生自身職業核心素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