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今年,是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40周年。40年來,注冊會計師行業一路見證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伴隨并參與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行業自身也不斷發展壯大,發揮著服務市場經濟、助力國家治理的功能,成為社會監督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了新的改革發展機遇,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不斷錘煉提升專業本領,主動作為,在實現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健康發展彰顯擔當。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是改革開放直接的受益者和見證者。一路走來,行業的成長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相伴而行,與改革同頻共振,在查漏糾錯和防范會計舞弊、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運行效率、助力資本市場健康運行和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服務國企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范圍和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市場經濟運轉乃至居民生活離不開的一支重要專業力量。
40年來,行業制度建設也從無到有,取得了豐碩成果。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建持續深入,促進行業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和改革大局。行業法制建設不斷發展完善,研究制定了適合國情和實踐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標準體系,探索建立了以誠信道德和執業質量為導向的監督檢查體系,同時與時俱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應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歷經數次修訂完善,構建形成了以《注冊會計師法》為核心、以部門規章為根基、以行業執業規范為導向的行業管理規范體系,為注冊會計師行業建設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進程的推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也不斷完善發展,行業隊伍持續壯大成熟。截至2 0 2 0 年3 月底,全國會計師事務所達8308家,分所1190家,執業注冊會計師11萬人,全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業務收入規模超過1000億元,行業為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400多萬家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包含審計、財稅咨詢等專業服務。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市場監督體系的制度安排和社會誠信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對會計信息進行審計鑒證、發表專業的審計意見和審計結論,在有效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引導科學合理決策、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促進及保障作用。
近年來,財政部門高度重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圍繞會計領域“放管服”做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一方面,通過取消證明、精簡材料、壓縮辦理時限等方式,不斷提升服務效能;通過“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零跑路”等行政管理新模式,使會計師事務所及相關從業人員辦事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不斷凈化規范政府采購市場。財政部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清理政府采購市場相關不合理問題,維護政府采購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會計師事務所和其他第三方服務行業一樣,制度環境更加透明,服務市場環境也更加開放有序、公平公正,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同時,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事務所辦事流程更加便捷,切實減輕了事務所負擔,為注冊會計師執業創造了良好環境。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現代化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經濟秩序、參與國家治理、服務市場經濟建設和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無論是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還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新基建、數字經濟的崛起,無論是集團企業還是個體工商,市場經濟的各項參與主體,都離不開注冊會計師專業服務的參與。尤其是近年來,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范圍和深度不斷擴大,專業服務在國家治理和相關公共服務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強化,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咨詢等相關專業服務也提出了巨大需求。
同時,新《證券法》核準制向注冊制的轉變,意味著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把相關的審核權力交給市場,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質性審查將主要依靠中介機構進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對會計信息質量提供鑒證服務的專業性中介機構,在證券市場生態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積極保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升證券市場治理水平中發揮著重要的核查審驗和專業把關作用。
隨著注冊會計師行業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行業隊伍的壯大成熟,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范圍和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法律地位不斷提升。
2017年修訂發布的《會計法》,把“注冊會計師”寫入會計法,并明確規定了被審計單位向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資料的責任,以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有力地保障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執業環境和法律地位。
同時,新《證券法》明確規定公司最近三年的財務會計報告必須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賦予了注冊會計師發表的無保留審計意見作為首次公開發行的必須條件,強化了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的法律地位,更大程度的凸顯了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參與權和話語權。
隨著“放管服”的深入推進,以及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中釋放出的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大大激發了會計服務行業市場發展的活力和動力,申辦會計師事務所的便利度和申辦意愿均顯著提高,全國各省會計師事務所(不含分所)申請執業許可數量由2017年的187家達到了2019年的493家,新所申請數量大幅上升,行業發展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
同時,注冊會計師也成為國內頂尖、深受社會認可的職業資格品牌。近年來,注冊會計師考試報名人數逐年增長,2020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有175.56萬名考生報名參加,涉及498.81萬科次,均創歷史新高。
在回望注冊會計師行業40年發展取得的歷史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新時期行業服務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的要求。這不僅是對審計行業建設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注冊會計師這一職業的業務素質要求。注冊會計師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把關者和資本市場的看門人,要響應國家對行業提出的新要求,牢記初心,積極投身行業建設新的實踐。
1.以審計精神立身,以獨立性為核心保持職業道德水準。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新準繩,獨立性更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靈魂,在發展中必須牢牢把握。會計師事務所和行業每一位從業者,都要以依法守法、獨立公正的審計精神立身正身,心懷對法律的敬畏和對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觀公立,對經濟事項發表獨立審計意見。 注冊會計師要保持堅持原則、嚴謹負責、敢于碰硬的優秀品格,依法履行職責、嚴格執行審計程序、遵守執業規范,將客觀、嚴謹、真實體現在每一份底稿和每一份審計報告中。
2.以自身建設立信,打造提升服務能力。誠信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立命之本,專業能力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基石和保障,二者互為支撐,缺一不可。行業必須恪守職業操守,遵守執業規范,發揮專業作用,真正成為當前我國審計制度框架下的堅實力量。注冊會計師應當潛心鉆研專業技能,適應改革需求,強化自我修養,主動探索適應復雜多變的外在環境,積極補足能力短板,更有效地識別評估并應對各類風險,提高審計職業判斷能力,不斷提升服務客戶、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能力水平。同時,行業還要不斷擴展審計的外延,加強技術研發和審計手段創新,加強對各種信息數據的整合利用能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3.以創新規范立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而言,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征,便是創新審計理念和審計方式,堅持質量至上、一體化管理和優良合伙文化的構建。從以追求規模和速度為發展導向的階段,轉為更重視自身質量建設和執業質量水平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要充分運用現代化審計技術和手段,創新審計理念,及時跟進并捕捉適應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現象、新情況、新問題。同時,會計師事務所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風險導向,將質量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牢固樹立風險意識、責任意識,深化事務所內部治理,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體制和治理機制。
4.以需求為導向服務改革,提升行業地位與價值。與新時期對行業服務的新要求相比,行業的專業服務水平、綜合服務能力還存在不相匹配或不相適應之處。作為為經濟改革服務的專業性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置身改革的前沿,結合市場需求,在對自身發展進行充分把脈的基礎上,為公司治理及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提供專業服務,借各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拓展自身業務領域。在產業結構調整、投資兼并重組過程中,提供個性化、多元化的高層次服務,為其決策提供支持。同時,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預決算審計、項目評審、績效評價等都給注冊會計師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事務所必須緊跟國家戰略,深入學習相關新政策新文件,站在國家治理的戰略高度,積極參與承接政府職能轉移,拓展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和醫療、教育、社會福利事業等社會治理創新領域的新業務,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部署,發揮行業專業優勢和第三方作用。
5.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更好服務行業發展。對于行政管理部門而言,在“放”的同時,要不斷創新服務理念和管理方式,持續推進行業監管模式創新,筑牢行業誠信之堤。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和質量控制,對不符合持續經營條件的事務所依法進行取締,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查處,維護行業秩序。加強誠信管理和信用信息管理,依托信息平臺,綜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數據信息,建立健全聯動響應機制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形成聯合監管的協同共治新格局。同時,不斷跟進并研究解決行業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推動行業優化,提升行業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歷史的重要關口,注冊會計師行業也要同頻共振,響應國家對行業提出的新要求,著力提升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質量,實現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