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勇
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恢復重建,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相輔相成的。1980年,財政部印發《關于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該暫行規定的頒布實施在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由此正式拉開了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重建的序幕,開啟了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新篇章,標志著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獲得了新生。
40年來,伴隨著經濟體制的逐步轉變,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制度依次經歷了恢復重建、初步確立、體制創新、快速發展和深化改革等階段,也像新中國的孩子,從襁褓、垂髫到豆蔻,從弱冠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比起意大利、英國、美國,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誕生,像極了“襁褓中的嬰兒”,需要倍加珍惜和愛護。很長一段時間里,社會對于這個新生行業不太理解,認可程度也較低,影響了行業的成長、發展。
終于,在“垂髫之年”的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注冊會計師條例》。自此,行業步入了法制化的軌道,掛靠在財政局成立“會計師事務所”,采取考核方式選拔注冊會計師,既是事業單位,又具有行政職能,主要為政府服務,兼做市場業務,但發展速度依舊很慢。
1993年10月,行業步入豆蔻年華,有了自己法律《注冊會計師法》。二八年華的1996年,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章程》標志著“兩師”、“兩會”的成功聯合,推動行業發展邁入新階段。考試制度的確立,為選拔行業優秀人才奠定了基礎,能夠“十有五而志于學”。豆蔻年華,腎氣盛、天癸至、陰陽和,在此期間,密集出臺了21個準則,執業規范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為了能夠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確立了繼續教育制度,初步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之道”的過渡,就像《會計口述歷史》中尹錫章老人說的:“好像從一個需要抱著的嬰兒變成15歲的英俊少年了。”
及近“弱冠之年”的1999年,全國范圍內的脫鉤改制開始了,行業已步入青年,為防止獨立性受到影響,要與行業的“母親”——政府“分家另過”了。脫鉤改制后,真正成為以注冊會計師為投資主體發起設立、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市場中介組織,增強了風險意識,為后續順利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脫鉤改制的洗禮和新體制的運轉,會計師事務所成功地由事業單位轉變為由注冊會計師發起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自主執業、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社會中介機構,真正成為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負責任、擔風險、享利益的、不用政府掏錢的“經濟警察”,真正成為了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
但,年輕人就有年輕人的躁動與不安,沖動與過激。在國內,1999年的“東方鍋爐”事件、2001年的“銀廣夏”等一系列財務造假案件及與之關聯的審計失敗案件相繼爆發;國際上,“安然事件”使得民眾對行業產生了極大不信任感,并對行業的公信力產生了極大懷疑,急需進一步自律、自立、自強,快速成長、成熟,化危為機。
進入“而立之年”的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求進步的階段。
2009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意見中要求行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結構優化、執業領域大幅度拓展、執業環境顯著改善等發展目標。
2010年7月,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的暫行規定》,規定的頒布實施有助于突破發展過程中因組織形式選擇而帶來的瓶頸,促使大中型事務所全面轉向特殊普通合伙形式,使得行業做強做大戰略有了完善的組織制度保障。
而立之年,精力旺盛,干勁十足,密集修訂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及應用指南,實現與國際審計準則持續全面趨同。
而立之年,對人才極度渴求,2010年9月21日,財政部制定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全國中長期會計人才發展規劃——《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對未來十年人才發展目標等進行了詳細規劃,為行業人才建設提供了清晰的行動綱領。
“非常6+1”的考試改革,也在而立之年完成,此次改革對創新行業的執業理念和技術、增強我們職業判斷能力、促進我們做大做強有著重大意義。
而立之后的行業,筋骨隆盛,肌肉滿壯,深化改革,修訂法律法規,完善行業制度保障;“總結過去、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深入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支持和服務我國企業“走出去”;審計準則國際趨同,助力“一帶一路”經濟帶發展,是歷史賦予行業的光榮使命,為將來我國注冊會計師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
世界經濟風云復雜多變,國內會計誠信事件層出不窮,審計失敗案例時有發生,注冊會計師事業面臨很多挑戰與機遇。冷靜思考,要珍惜40年間創建的大好環境,振興注冊會計師事業,助力行業穩步發展,走向世界大舞臺。
愿做到,任憑淤泥遍地,自若蓮花不染;任憑荊棘遍地,也不垂頭喪氣;獨自信步漫游,坐看行云變幻;
想做到,即使風和日麗,也不狂喜失態;即使春風得意,也不肆意忘形;即使顛沛流離,也會不屈不撓;
能做到,不管風吹雨打,我自閑庭信步;哪怕道路泥濘,我自大步向前;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四十而不惑”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想象著,就像四十歲的中年人,為人處世,不再沖動,不再愚蠢,不再迷惑。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考察調研時曾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史以明志,借古而鑒今,不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制度恢復重建40年,從行業的籌備成立、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脫鉤改制,到行業的清理整頓、誠信為本、革故鼎新、勵精圖治,再到行業領軍人才培養、審計準則國際趨同、事務所做強做大、“走出去”的戰略思想,不久的將來,即將迎接行業的大繁榮、大發展、大開放、大創新的全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