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芳/江西科技學院
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生面臨著各種難題,如在多義詞的記憶上費時費力,對復雜陌生的長難句望而生畏。這些難題會挫傷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阻礙其英語成績的提高。基于隱喻的普遍性,教師可以嘗試將隱喻理論運用到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來,通過培養學生的隱喻意識,提高隱喻思維能力,來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從亞里士多德開始,隱喻一直作為一種修辭手段被認識和研究。美國學者萊考夫和約翰遜于1980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開啟了隱喻認知研究的里程碑。從著作中我們了解到“隱喻不僅僅是語言的事情,人類的思維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隱喻性的,人類的概念系統是通過隱喻來構成和界定的”[1]。它廣泛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在語言、思維和人類活動中,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著作中介紹了一種新的理論,即概念隱喻理論,其認為隱喻是運用類比的方法通過一事物(即目標域)來認識另一事物(即源域),將源域中比較熟悉的、具體的事物的一些語義特征映射到目標域中比較陌生、抽象的事物上;也就是用我們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來認識陌生的、抽象的事物,在語言習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Richards 指出隱喻是人類無處不在的原理,人類口頭交際中平均每三句話就有一個隱喻。 大學英語的教材中充滿了隱喻性的語言。下面主要探討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隱喻有助于多義詞的記憶
大學英語四級對學生詞匯的掌握有比較高的要求,學生不是記住單詞的一個義項,而是要記住一個單詞的多個義項。如果死記硬背、孤立地記憶單詞的各個義項,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不好,運用隱喻理論來記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單詞的多個含義不是任意產生的,而是遵循人的認知發展規律、在一定的認知模式基礎上產生的。[3]隱喻模式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模式,它在多義詞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義詞的不同義項中,最先產生的是基本義項,然后在此基礎上,通過隱喻模式或轉喻模式,引申出相互聯系的各擴展義項。[2]我們來看單詞capture,牛津辭典中該單詞有八個動詞義項,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該單詞八個義項之間的聯系。
義項(1)“俘虜;捕獲”是該單詞的基本義項,俘虜、捕獲某人、某物就是抓住、控制了某人、某物。義項(2)“用武力奪取;攻占”就是控制某個地方;義項(3)“奪得;贏得”,成功地控制某種東西的時候就是奪得,贏得,所以基于“控制”這個相似性推導出義項(2)和義項(3)。俘虜、捕獲某人就是抓住,控制了某人,引申到捕獲抽象的人的注意力或情感等方面。就推導出義項(4)“引起(注意、想象、興趣)”和義項(7)“使…愛上(或傾心于)”。俘獲、捕捉這種“動作和結果”的相似映射到文學或藝術作品“捕捉、表達出某種感情,氛圍”上就有了義項(5)“(用圖畫、文章、電影等準確地)表達,刻畫,描述”的含義。“捕捉”映射到攝影域“捕捉圖像、聲音”上,于是就有了義項(6)“拍攝;錄制;繪制”。運用到計算機領域,基于過程和結果的相似性,“文字”、“信息”被采集、記錄了,就是義項(8)“把……輸入計算機;采集;記錄”的含義。所以單詞的各個義項間的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是由基本義項拓展、引申出來的。capture 詞義的拓展可以用下面的圖式來表示:
義項(2),義項(3)的產生是由于人們將沖突或打獵時對某人、某物的“捕捉和控制”,投射到具體的戰爭、打架等事物上,強調了結果“獲得對某種東西的控制權”的特征。而義項(4),(7) 捕捉的對象是抽象的人的思想、心理、或情感。(5),(6), (8)是基于捕捉的“動作和結果”的相似性映射到抽象的各個概念域而產生的含義,其產生是因為人們利用源域中具體、熟悉的概念來認識抽象的、新的概念。
2、隱喻有助于準確把握多義詞在句子中的含義
隱喻還有助于理解多義詞在句子中的含義。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2 讀寫譯教程,Unit5 Text A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the essential message is cemented into our consciousness. 學生對單詞cement 的含義理解和記憶起來都比較困難,cement 此處是動詞,含義為加強,鞏固,而本詞的基本義項是“水泥”。牛津辭典中本單詞的含義如下:
名詞:(1)水泥 (2)膠合劑;黏固劑 (3)(共同利益聯合起來的)紐帶,凝聚力動詞:(1)(用水泥、膠等)粘結,膠合 (2)加強,鞏固
各個義項之間都有相似性,都是由基本義項“水泥”引申而來,水泥是堅硬的,水泥的用途是在建筑中把磚塊粘結起來,使其成為非常堅硬的表面。基于水泥用途的粘合性,cement 便隱喻出名詞義項(2)“膠合劑;黏固劑”。水泥的特點“有粘合力,連接起來,使更有力”映射到抽象的“組織、團體聯合”上就有了名詞義項(3)的含義“(共同利益聯合起來的)紐帶,凝聚力”;映射到抽象的概念關系上就有了動詞義項(2)的含義“加強,鞏固”。
所以文中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廣告的重要信息早就被鞏固加強像粘合劑一樣凝聚到我們的意識里了。在隱喻的教學下,學生能夠進行聯想,將多義詞的各個義項相互聯系,加強記憶,也能夠形象準確地把握單詞在句子中的含義,進而更好地理解整個句子。
所以文中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廣告的重要信息早就被鞏固加強像粘合劑一樣凝聚到我們的意識里了。在隱喻的教學下,學生能夠進行聯想,將多義詞的各個義項相互聯系,加強記憶,也能夠形象準確地把握單詞在句子中的含義,進而更好地理解整個句子。
隱喻理論有助于掌握單詞在句子中的含義,更好地理解句子。如新視野大學英語2 讀寫譯教程,Text A 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 其中有一句:…studying the humanities invests us with insight and self-awareness… “invest”本來是投資的意思,此處引申為賦予,此句可用隱喻性思維來進行理解,看成是概念隱喻“學習是投資(STUDYING IS INVESTING)”派生出來的句子。學習就像投資一樣。投資會帶來金錢收益。而學習人文學科的收益是獲得偉大的洞察力和自我意識。這樣投資的特點就映射到人文學科的學習上了。學生就會更容易領會單詞和句子的含義。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隱喻可加深對語篇的理解。語篇隱喻是由隱喻思維將事物的相似點加以擴展,由一個關鍵的相似點,找到一串對應關系,然后層層深入展開,[4]隱喻在這種情況下表現為一個貫穿語篇全文反復出現的基本隱喻或概念隱喻,它派生出與其相呼應的各個隱喻句。新視野大學英語2 讀寫譯教程Unit5 Text A Spend or save -The students’ dilemma 課文中就有一個貫穿全文反復出現的概念隱喻:“廣告信息是敵人(ADVERTISING’S MESSAGE IS ENEMY)”,文中用大量與敵人打仗的語言來描述廣告信息對人們生活的侵襲。
下面來自課文中的五個句子都是概念隱喻“廣告信息是敵人(ADVERT ISING’S MESSAGE IS ENEMY)”派生出來的隱喻,這些句子都在傳達一個信息:“廣告信息像敵人一樣”。隱喻內的映射是兩個不同語域的系統對應關系,所以“敵人”這個語域的一些特征在相似性的基礎上,映射到“廣告信息”這個語域,如下所示:
1.…advertising’s permissive message, is inescapable.
(敵人無處不在,文中廣告信息無處不在)
2.…sometimes disguised, the messages are everywhere we look…
(廣告如敵人一樣會喬裝打扮,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各個地方)
3.Advertisements invade our daily lives.
(廣告還會像敵人一樣侵襲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4. …be constantly surrounded by the message to spend...
(時時被包圍在讓你花錢的廣告信息中。)
5.…the only time you can escape advertising is when you’re in your bed asleep.
(唯一逃脫廣告的時間就是在床上睡覺的時候。)
文中與敵人相關的詞語“inescap able(無處不在)”,“disguised(喬裝打扮)”, “invade(侵 襲)”,“surrounded(被 包 圍)”,“escape(逃 脫)”都 用到廣告信息對人們生活影響的描述上來。敵人的系統語域的詞語被系統地映射到廣告信息的領域,形成了敵人(enemy) 和 廣 告 信 息(advertising’s message)兩個概念域間的語義結構上的系統對應,所以對學生從概念隱喻角度進行教學,會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變得容易,并能加深對句子和語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基于隱喻的普遍性,基于語言的本質是隱喻,教師有必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隱喻性思維能力,將隱喻理論充分運用到詞匯教學、閱讀教學中來。通過隱喻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利用隱喻性思維記憶單詞,理解語篇。當然這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強的隱喻能力,不僅能識別和教授學生隱喻,還能創造出新的隱喻,這樣才能在教學中舉一反三,將隱喻意識貫穿于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隱喻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隱喻能力和語言能力,改善英語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