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8月14日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人民幣儲備規模達2176.7億美元,占標明幣種構成外匯儲備總額的1.95%,排名超過加拿大元,居第5位,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2016年開始公布人民幣儲備資產以來的最高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資產金額合計6.41萬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股票市值2.1萬億元,債券托管余額2.26萬億元,存款余額為1.21萬億元(包括同業往來賬戶存款),貸款余額8332億元。(摘自參考消息網)
國家統計局8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與6月份持平;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3.5%,較6月份上升1.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總的來看,7月份國民經濟繼續穩定恢復,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改善。下階段,將鞏固擴大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摘自新華財經)
深圳證券交易所計劃于8月24日組織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據悉,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4個月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相關業務規則正式發布,上市委員會、行業咨詢專家庫和股票發行規范委員會相繼設立,企業申報、受理、審核、注冊、發行等工作有序推進,相關技術系統改造穩步落地,市場組織和投教培訓全面展開,廉政監督制度體系同步運行,各項準備工作就緒。(摘自新華財經)
記者1 9 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30日,為期4個月的我國首次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工作已順利結束。記者采訪發現,作為新個稅紅利“落袋”最后一步的個稅匯算,在今年首次實施就呈現出稅制設計科學簡化、 匯算渠道便捷多樣、 協同創新智能申報等特點,使得納稅人匯算更輕松、辦稅體驗更優化,讓數千萬自然人納稅人收獲了個稅改革“紅包”。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并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繳個稅。(摘自經濟參考報)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19日發布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41萬億元,名義增速達到22.14%,占GDP的比重為3.44%。預計今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3.78萬億元,成為推動國民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動力。當前,工業互聯網與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農業等實體經濟各個領域融合,使實體經濟的新動能蓬勃興起,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摘自人民日報)
作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一環,P2P網貸風險正加速出清。一段時間以來,監管頻頻發聲,明確網貸整治“時間表”。據相關部門透露,專項整治工作可能會在年底基本結束。隨著專項整治臨近收官,地方正加速問題平臺“大掃除”。《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已有江蘇、湖北、重慶等近20個省市宣布取締轄內全部網貸業務,尚未“清零”的網貸密集地區機構也在陸續退出中。與此同時,機構轉型也在推進,一些平臺正在申請網絡小貸等相關牌照。但業內指出,監管部門對于機構轉型非常謹慎,最終能成功轉型的可能只是“鳳毛麟角”。(摘自經濟參考報)
針對第三方支付違規問題,監管重拳出擊。8月18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至少已對支付機構開出41張罰單,罰沒金額共計2.665億元,其中28張是機構涉反洗錢違規被罰,累計被罰金額高達2.634億元。從處罰類型來看,違反反洗錢規定、銀行卡收單管理辦法等是機構違規的“重災區”,機構因反洗錢被罰的金額最高,而銀行卡收單和支付結算領域違規問題也較為突出。(摘自北京商報網)
美國政府日前宣布,繼續對歐洲飛機制造商空客公司的大型民用飛機加征15%的關稅,同時維持對其他100多種歐盟產品加征25%的關稅。這一決定引起了歐盟及其成員國的不滿。有分析認為,此舉可能招致歐盟方面反制,歐美貿易爭端短期難解。美國和歐盟航空制造業補貼爭端始于2004年,雙方互指對方為各自的航空工業巨頭波音和空客提供不合理補貼。世貿組織曾裁定,美國和歐盟均存在對各自航空企業提供不合理補貼的問題。美國政府去年10月依據其中一項裁決,正式對75億美元歐盟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其中對歐盟大型民用飛機加征10%的關稅。今年2月,對歐盟大型民用飛機的加征關稅上調至15%。(摘自人民網)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德國商業景氣指數7月實現連續第三個月回升,制造業、服務業、貿易和建筑業指數均環比上升。其中,制造業指數環比上升超過10個點。德國經濟顯露復蘇跡象。德國商業景氣指數基于對約9000家德國企業負責人的調查結果編制,被認為是德國經濟發展重要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德國商業景氣指數今年年初連續大幅下跌,從2月的95.8跌至4月的74.3,隨后開始回升,7月的90.5是該指數自德國發生疫情以來首度回到90以上。(摘自人民網)
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近日發布年度外貿狀況報告稱,2020年意大利出口總額預計將下降12%。后疫情時代全球貿易復蘇將主要由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引領,中國貢獻尤為突出。報告指出,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借助電子商務應用的高速發展和普及,推動消費及經貿復蘇。其中,中國市場的電子商務增長速度將達到11%。意大利《共和國報》報道認為,中國經濟顯示出令人鼓舞的反彈,比預期更快、更堅實,顯示出中國政府采取的嚴格防控措施正取得重大成果。(摘自人民網)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8月7日上午8時,印度累計確診病例達2027074例,死亡41585例,成為亞洲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同時,印度也是繼美國和巴西之后,全球第三個確診超過200萬例的國家。8月6日,印度央行宣布保持4%的回購利率不變,并表示,疫情的反復讓部分地區重新實施封鎖,從而使經濟復蘇難以穩定??挂咝蝿輫谰洕熬翱皯n,印度政府也沒有停止對中國的打壓。在此前宣布對TikTok、微信等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的禁令后,路透社8月6日援引3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印度將再禁用47款中國App,其中包括小米和百度開發的應用程序。不過截至記者8月7日發稿,印度政府還未公布最新決定。(摘自人民網)
數字稅爭端正成為新一輪全球貿易摩擦的潛在引爆點。今年以來,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先后宣布對大型互聯網公司征收數字稅。對此,作為互聯網公司巨頭扎堆的國家,美國表示強烈反對并威脅實施貿易制裁。但美國此舉反而激起更多的國家加入征收數字稅的行列。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依然籠罩全球。數字稅爭端引發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讓全球貿易環境雪上加霜。國際社會呼吁,放棄單邊主義和貿易霸凌,回歸國際多邊協商的談判桌,才是維護世界經濟發展的正確選擇。(摘自人民網)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8月17日報道,美國公司的總市值超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值,通常對市場而言不是好消息。對于著名投資者沃倫·巴菲特而言,這是市場泡沫的嚴重警告。2001年和2008年,在互聯網泡沫和次貸危機襲來之前,都發生過這樣的現象。2001年底,巴菲特在分析網絡公司是否會崩潰時,為其他投資者提供了他的一條重要經驗。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經濟發展與市場價值之間的直接關系。實際上,這是一個預測市場泡沫的簡單公式。從那時候起,美股市值占GDP的比率通常被稱為“巴菲特指數”。巴菲特認為,該指數“可能是在任何時候了解市場估值的一種好方法”。(摘自參考消息網)
外媒稱,當地時間8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菲律賓經歷了有史以來幅度最大的季度萎縮,陷入經濟衰退。因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封鎖措施導致工商業凋敝,數百萬人失業。據法新社馬尼拉8月6日報道,菲律賓統計局說,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萎縮16.5%,因為該國為減緩新冠病毒傳播而頒布的居家令,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居家令之一。報道稱,這是菲律賓經濟活動自1981年開始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也是30年來首次陷入衰退。此前,經數據修正后,今年頭三個月經濟萎縮了0.7%。(摘自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