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武堅鎮成人教育中心校
特殊群體是針對教育主體而言,包含老年群體、弱勢群體、已婚無業女性等群體,是社區教育中的重要一項。對于特殊群體的教育原則是以需培養,即根據群體的特點,了解特殊群體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
專題講座是針對已婚無業的婦女而言,這部分女性的學歷一般不高,結婚后長時間在家勞動,很少與外界有信息的溝通,一般在思想上和理念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經過了解,這類特殊群體的時間充足,需要一份比較穩定、風險低、簡單易學的學習內容。針對這部分群體,社區經常會開展專題家庭講座,講述家庭和諧相處的方法以及夫妻關系自我調節的方法,通過講座的方式,凝聚家庭力量。
例如:針對家庭主婦的需求,社區教育開展了“愛與家”“夫妻間的相處之道”“良好家庭環境的營造方法”等專題講座。為了吸引廣大女性的興趣,講座前期進行一定的宣傳,包括講座的內容,講師的資質以及課程的意義,鼓勵積極參與。在講座過程中,各位老師都會以受教育者能夠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身邊易發生的實際案例作為教學的內容,對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受教育者進行切實的分析。講座過后,還有一對一的情感咨詢,可以進行實時的調節和溝通。“愛與家”講座中,主講老師對“愛”的現代詮釋進行了講解,也指出了“家”的不同內涵,讓在場的學員都回憶一下自己的家庭,對自己的家庭關系進行重新思考,反思家中的角色關系。講到幾種不穩定的因素,學員自己參考,并且提出了四種情況,讓學員自己對號入座,思考自己今后的改進做法。一次家庭講座是對學員的一次提醒,也是社區教育的現實意義的重要體現。
專題講座的目標更加明確,也更能給學員以深刻的反思。在學員產生疑惑的過程中,社區教育中心也會為學員們提供咨詢的專業教師,幫助學員及時解開困惑,讓學員懂得與家里的相處之道,進而學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凝聚家庭的力量。
針對特殊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社區教育主要圍繞簡單易操作的老年活動開展。利用節日、紀念日等特殊日子的特點,組織老年群體開展下象棋、書畫展示、大合唱、評書等多種項目活動。每一項活動中設定專門的主題,并且在活動的過程中對老年人進行一定得知識傳播,講述活動背景,結合活動的特點,融入一些相關知識,針對老年人的需求,開展對應的活動比賽,讓老年教育在競爭和展示中散發光彩。
例如:“夕陽紅又紅”老年才藝表演,組織老年人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合唱比賽講求團體合作,為了取得更加突出的效果,社區教育中心聯合知名藝術院校的藝術專業,邀請專業老師,對老年合唱團進行專業講解。以涉及到的相關內容為主,對合唱團的現狀了解后,專業指揮老師會給予一定的專業評估,根據合唱團的特點,講解相對應的音樂知識,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也會為學員開設一些專業鑒賞課,圍繞著一些較知名的合唱樂團,為合唱團的成員探尋靈感。同時指揮老師會幫助合唱團進行專業上的指導,挑選合適的曲目,尊重成員的想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專業建議,最終達成一致。突出教學主體,積極調動老年人的參與熱情,在智慧的過程中,也會教學響應的發聲技巧和合唱技巧,讓整個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更能使得老人們懂得更多的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強化老年教育的實用性。
老年群體的教育與其他群體教育的共同點是結合實際,不同點是更加側重對思想層面的一種引導。通過豐富有效的引導,提升老年教育的實用性,也讓更多的老年人獲得新的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在社區教育中,弱勢群體一般是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而針對弱勢群體的技能培訓,一般都是針對殘疾人群開展進行的。在社區教育中,增加對殘疾人的技能培訓,讓殘疾人能夠獲得一技之長,也就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收入,供養日常生活所需,也改變特殊人群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社區教育一般都會開展烹飪培訓、電腦培訓、修理培訓、手工制作培訓等專業性的培訓,通過技能培訓來助力弱勢群體。
例如:“手工技能培訓”課程中,我們為聾啞人聘請了專業的聾啞作為助教,對聾啞人進行手工指導。剪紙培訓課上,老師從基礎開始,引導學生先對手工紙進行熟悉,然后選擇比較簡單的圖案,按照圖案進行裁剪。從簡單的內容開始,反復練習剪刀的控制力度,講解控制技巧,讓學員在基本功上先練扎實。針對索要修剪的圖形,學生先進行練習,然后自己嘗試著進行擴大和縮小的內容的練習,反復的練習中,學員會逐漸掌握其中的要領,夯實基礎技巧。當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裁剪技巧后,老師開始對學生進行復雜的花樣和圖案的練習,作為能力的提升,再掌握后再進行提升,直到成員能夠進行獨立的裁剪后,基礎課程基本結束。每次的難度提升,都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前期的技巧后,對技能進行的進一步銜接。通過由淺入深的技能培訓,學員學習到的技能比較扎實,而這只是一個基礎階段,教育中心會鼓勵學員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深入的探究,按照自身的想法,進行圖案和技巧上的創新。
弱勢群體的教育應該著眼于他們的適合程度,按照程度的不同,對學員所學的技能進行挑選,讓所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也為學員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就業或者創業的方向,提升學員的技能掌握能力。
公益實踐是以公益為中心開展的實踐活動,主要的群體是針對一些無業的人群,僅僅依靠傳統的語言教育是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改變作用的。只有讓這部分群里真正地去參與去感受,他們才會真切地認識到一些知識和道理,也才會從主觀上產生能動性。一般地,社區會通過一些宣傳日活動契機,組織社區居民參與到宣傳活動中來,在活動結束后,與居民談心,進一步進行引導,幫助居民轉變觀念,轉化不良習慣。
例如:“國家憲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憲法日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起到助力作用。在“國家憲法日”當天,社區教育機構會組織學員聯合公檢法機關進行憲法宣傳教育。一般的宣傳教育會通過觀看宣傳片、印發宣傳單的形式開展。學員們先要學習《憲法》的整體內容,了解《憲法》的地位、整體內容、設立背景、立法設立的內容、歷屆宣傳周的主題以及開展的相應活動。在宣傳的過程中,一邊按照活動的安排進行相應的活動內容,一邊對通過自己的想法,向身邊的人進行積極的宣傳?;顒咏Y束后,學員們會有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通過對活動的宣傳而產生的真情實感,能夠對自身自主地進行一種觸動。
公益實踐是一項全民動員的集體活動,單純地依靠某個人或者一部分人,是很難真正地達到效果的。社區教育面對的教育對象是社會大眾,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尤其在特殊群體中有著一定的教育引導責任。用公益實踐來豐富社區教育,既能讓社區教育的引導性更強,又能讓受教育者轉變想法,提升自身的素質,對社會的意義和影響都非常廣。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社區教育面臨的任務和挑戰也越來越艱巨。對于特殊群體,社區教育更多地是偏向于實際教學,堅持的是按照群體的客觀需求,進行的一種深入開展活動。尤其在社區教育方面,現在已經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方向轉化,使得特殊群體能夠掌握技能,用自己的勞動改善生活,也在教育中轉變觀念,改變自己的行為,能夠產生自主學習的觀念,也能對終身學習樹立一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