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多、壓力大等問題,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考慮到思想是行為的領導者,思想背后往往蘊含著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分析,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的生活與學習中的心理問題。基于此,下面筆者將分析和探討“心理疏導”的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心理疏導”,不僅有助于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心理問題,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結合時代特點融入心理疏導,這不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做到“對癥下藥”,而且可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加快把心理疏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基于大學生心理狀態的需要,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精神。當前心理疏導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與手段,要做好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心理疏導放在重要的位置。
目前許多高校普遍存在心理疏導宣傳力度不夠、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完善的現狀。大學生嚴重缺乏心理知識,很少主動要求進行心理疏導。而且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有相應的政治思想教育與心理疏導課程,但只是流于表面。高校對心理咨詢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了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困難,也造成大學生對心理疏導缺乏認識,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
當前政治教育者在進行心理疏導時,采取的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咨詢的效率低下。政治思想教育者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只是廣泛采取一般的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方式的單一僵化,也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如今就業形勢和學業的雙重負擔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沒有給予大學生心理健康充分關注,協調多方共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加上缺乏完善的心理疏導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難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出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心理疏導流于形式。
大學生忽視心理健康知識,也是阻礙思想政治工作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給大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幫助和指導,有必要加強心理疏導知識的宣傳。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況,并且遇到心理問題能夠主動尋求心理疏導。高校可以借助多種手段,增強學生對心理疏導的重視程度。例如高校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心理知識宣傳周”、“心理知識我來說”、“心理知識班會”、“心理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利用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結合相關的心理素質進行拓展訓練與游戲體驗。讓大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心理疏導的作用,促進心理疏導的傳播與宣傳。高校也要結合時代特征,借助班級QQ 群、微信群、官方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現代信息手段,加速心理疏導知識的傳播。讓大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大學生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并讓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心理狀態,找到適合自身的心理疏導方法,切實解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同時加快大學生心理疏導知識的宣傳,也有利于政治思想教育者更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大學生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高校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疏導有機整合,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高校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心理疏導方法,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進行常規的傾訴宣泄手段以外,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借助聆聽音樂、觀看視頻、靜心冥想、發泄運動等多種方式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高校也可以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讓大學生通過社團心理游戲活動緩解心理壓力,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或者結合志愿者協會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及時發泄負面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讓大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個人感情和觀點。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釋放常態的心理壓力,也要關注大學生特殊的心理問題。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相結合,也需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再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而且溝通與聆聽的技巧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真誠的態度,讓大學生能夠自然的進行真情流露,以達到良好的心理疏導效果。同時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心理疏導對象提高不同的心理疏導服務,并且以尊重和保護大學生隱私為基礎。高校要選擇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法,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切實解決大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習中的心理問題,推動大學生健康發展。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靈活多樣的運用心理疏導方式。高校要根據大學生的具體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加以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可以采取聆聽的方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再讓大學生通過一些“跑步”、“拳擊”、“打籃球”、“踢足球”等運動,發泄大學生心理壓力。最后再讓大學生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接受音樂的洗禮并且進入冥想,傾訴心理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加強溝通與聆聽的技巧,根據具體心理問題,給予大學生有效指導,從而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高校要不斷構建完善的心理疏導體系,進行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也要結合多方支持,不斷完善心理疏導體系。高校要加強教師、輔導員、學生等多方協調,以大學生為基礎給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指導。同時高校的心理疏導要從落實大學生最關鍵、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出發。例如高校要完善貧困學生的資助機制、畢業生就業指導機制、學習指導機制等,從大學生的心理誘因出發。使大學生在學習、成長、就業等方面都得到科學的指導,有效的消除大學生心理失衡的外在誘因,解決大學生的后患之憂。高校不斷完善心理疏導體系,也有利于幫助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過多方協調,不斷完善心理疏導與咨詢體系。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來尋求心理疏導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了解大學生具體心理狀況的基礎上,也可以通過輔導員,任課教師,班級同學等多方了解。政治思想教育者要綜合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找到最合適的心理疏導方式。由此層層加強心理疏導的體系。高校要找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誘因,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會”、“學習交流會”等有效活動,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假如是擇業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引導大學生扎根基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持續發展。
心理疏導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讓心理疏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應用。這不僅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而且也是有效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好心理疏導的宣傳工作,不斷創新心理疏導的手段,協調多方來不斷完善心理疏導體系,切實解決大學生生活與學習中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