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婕/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疫情防控背景下,探究線上職業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利弊具有重要性,讓師生明白線上授課與課堂教學需要優勢互補,是學者們在特殊時期需要完成的重要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線上授課是為適應當前疫情而應運而生的,這對高職院校的教師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實現與小學傳統教學的融合,成為教師需要攻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1]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是一個熱點,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較少,筆者致力于這方面研究,期望添磚加瓦。
寧夏高職的學生特點,重點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生源復雜,學生整體質量不高,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能力低下;高職院校學生以“應用型”為主,與社會聯系比較緊密,更加注重實踐教學。[1]
從生源質量來看,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分數較低,其本身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自我定位能力弱,他們無法準確認識自己,在他們的成長經歷和教育環境中,很少自己做決定,大多數學生都抱著依賴的心態,由家長和老師做決定,導致他們在客觀上沒有認識自己的需求,主觀上沒有認識自己的動力,最終造成自我定位能力較弱。[2]
高職院校的文化先天性,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這就把學生能否為用人單位所接納,能否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看得至關重要。學生畢業不是為了升學或者其他,而是從事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工作。[3]這種“經世濟用”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強烈的實用主義色彩,是應企業對學校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而發生的。所以,高職學生大多以就業為目的,是應用型人才。
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有利有弊。好處在于,網絡環境對學生來說是時空的解放,寬松的學習氛圍更可以使學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可以在學習活動中相互啟發、協作交流,學會交流與合作。學生學習有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不迷信教師,能批判性地學習。網絡背景下的學習是一種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動,學生在獲取不同的學習資源時可進行比較,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益于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學生學習動機呈多樣性,學習壓力因素各異;而在網絡背景下的學習者可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4]
弊端在于,網上資源紛繁復雜,尤其是還有許多不健康網站,面對網上的多元價值觀時往往難以做出正確的選擇。很難保證學生學習不受不利資源的影響,有些學生甚至可能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上網課時對學生也沒有很好的監督機制,并不能確保手機的另一端學生的行為具體是什么,也許是睡覺,也許是游戲,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在學習。
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有利有弊。好處在于,線上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開展產生的一系列教學成本,從而緩解學校的經濟負擔。打破時空界限,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自由。解放了勞動力,把教師從學校中解放出來,時間與精力更加自由。
弊端在于,高職院校的教育,特別是需要有實訓課程的專業,除了理論教學外,實踐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是線下課程,教師能夠帶領學生,親自模擬演練教學內容,但是線上授課給實踐教學帶來障礙,很多需要實際操作的課程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能。此外,線上教育使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的距離拉遠,感情疏離,不利于親密關系的建立。
傳統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有利有弊,好處表現在,學生統一管理,有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能在這一學習氛圍中,轉變對學習的態度,更加積極的投入學習生活中,通過老師的指導及時發現自己發現不了的問題,通過反復的實訓練習提高實踐技能。此外,師生間能建立親密無間的感情關系。弊端在于,學生沒有互聯網強大信息資源的后盾,多元化思維與多元化信息渠道容易受到限制,讓學習陷入傳統教學的困圄。
傳統的課堂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有利有弊,好處表現在,教學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很好的駕馭學生和課堂,將所知轉變為所教。同時,能夠利用課堂教學優勢,展開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問題和錯誤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這對高職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弊端表現在,教師的自由時間相對減少,教師集中管理多個班級時,難度比線上教育要大。
在疫情期間,基于現實情況出發,在線教育代替了課堂教學,為了更好的使在線教育為師生服務,在線教育要應該在充分利用優勢的基礎上,進行最大限度對不足和弊端的克服,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順利開展以及學習成果的驗收。疫情期間,使所有老師對于網絡教學的優勢有一個充分的理解,通過這次不得不進行的網絡課堂,讓老師們了解到網絡教學的好處,而未來如何把在線教育與實際的課堂進行結合,是筆者關注的重點。
首先,豐富教學方式,將在線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采取混合式教學法。要實現在線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優勢互補,充分利用線上的高傳播,覆蓋率,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做為課前預習與課堂分析等步驟強化課堂教學;同時還要為線下的課程做互補,提供線上教育沒有的實訓課程。只有將兩者相結合才能取得長久發展。[5]
其次,將在線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尊重教師主觀性發揮。高職院校因其自身專業的特性,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因此,如何將在線教育與實踐教學更好地融合成為擺在高職教師面前的一項難題。在具體教學中,學校應該盡最大可能減少對網絡教學的限制性相關要求。例如在教學時間和課時量無法較大變更的前提下,就充分尊重教師對知識內容及教學模式的選擇,集思廣益,突破教學難點。比如可以讓學生在線上實際視頻演練,教師通過視頻指導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于學生反響優秀的課程,讓更多的教師進行學習交流,更上一層樓。
最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關客戶端并且強化相關技術維護。在線教學網速和設備的問題確實從根本上制約了在線教學的進行,要想解決相關的弊端,筆者認為還是要從客戶端的選擇以及相關技術維護上入手。高校在選擇在線教學客戶端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一方面在結合疫情之前學校一些在線課程的客戶端選擇經驗,從而避免“扎堆”;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考慮各種客戶端的功能及優勢,再就是應該根據本校的專業知識特點進行選擇。最重要的是學校的網絡技術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參與網絡教學的設備、技術維護,做好隨時為師生答疑和提供服務的準備。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些客觀因素產生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