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袁集中心小學 梁 仿
小學課堂適時使用提示性詞語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把握課堂效率,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同時由于語文課堂的知識遷移和擴展性較強,學生往往在話題轉換時出現(xiàn)走神現(xiàn)象,不能靈活地進行知識點切換。教師在強調每一個知識點之前對學生進行提示,有助于學生在不同話題之間順利過渡,利用切換的空檔調整自己的聽課方式。這樣師生之間的配合有利于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后教師需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注意”的提示,讓學生有效地抓住課堂重點,做到課堂上的事半功倍。
語文課堂的話題切換體現(xiàn)出語文課堂知識的遷移性,豐富的課堂話題轉移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話題的延伸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但是多話題之間的遷移往往會使學生因為一個感興趣的話題而喪失對于聽課的注意程度。因此教師可以使用“注意”引起學生的注意,暗示學生將發(fā)散的思維集中化。
比如,教師在《聽聽那秋雨》的課文講解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中以多感官的視角觀察秋天的寫作特色,對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觀察并討論其特性。在這個話題遷移過程中,教師仍要牢牢把握課文中例句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注意”利用課文中多感官的描寫技巧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這里使用“注意”是提示學生不要忘記課堂的中心內容,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時刻以課文為主導,這樣學生在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中也能有章可循。
一般來說,語文課堂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總結。這種對于討論問題的總結過程包含著教師對分析問題方法的歸納,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組織能力,提高對于問題核心的把握能力。在問答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使用“注意”的詞語提示學生一方面是注意對于老師的評價和建議及時總結,另一方面是教師提醒學生終結對于原話題的討論,明確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劃分,在相同時間內得到更大程度的收獲。一般來說,教師對于一節(jié)課程內容的概括總結通常是在課堂即將結束時進行,但是此時學生的思想難以集中,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進行合理的提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制力,讓學生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多一分定力,少一分浮躁。
語文課堂上存在許多知識類比運用過程。課文中使用的描寫技巧或者是出現(xiàn)的重點語段都是可以運用在作文中的優(yōu)秀素材。此時教師就可以適當?shù)剡\用“注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類似的寫作手法我們在另外一篇課文中也遇見過,有同學能想出來嗎?通過“注意”的合理鋪墊,引出問題進行巧妙過渡,能夠使學生迅速切換知識,教師可以在等待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實時進行引導,并觀察學生的聽課效果,在教師的課堂合理設計之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
以一個例子來介紹在課堂知識類比環(huán)節(jié)教師如何進行引導來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教師在講授《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課外知識的類比:比如課文中說蒲公英的花瓣可以隨著時間進行開合,教師可以通過一句“注意”來轉變話題,讓學生討論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遇見過類似的自然現(xiàn)象,這樣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況下轉變課堂氛圍,讓學生緊繃的注意力得到放松,學生也在類比環(huán)節(jié)中也體驗了頭腦風暴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使用“注意”來增加課程的趣味度,緩和課堂嚴肅的氛圍,使得課堂氛圍的切換不至于太突兀。
語文知識的總結對于語文課堂知識靈活運用有著關鍵性作用。由于語文知識內容過于龐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因此語文課堂中,教師在講授一般性總結規(guī)律的時候,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對知識歸納總結的一般方法,并讓學生由總結內容針對實際語文問題進行補充完善。
比如:教師在講授《山居秋暝》時,可以對其中以動襯靜這種寫作方式進行總結,這首詩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運用了以動襯靜。教師可運用提示性詞語讓學生緊跟教師步伐,比如:在“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也使用了類似的方法。這樣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推進高效課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實踐。
課堂上使用“注意”適時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課效率,在培養(yǎng)學生對重點把握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節(jié)奏的適應性,使學生迅速地從一種知識點向另一種知識點遷移,對于學生在日后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效學習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應在課堂中的問題總結、知識點切換等一系列過程中進行“注意”的使用,在日常課程中與學生形成默契,最終達到讓學生充分把握住課堂規(guī)律,對于不同的課文內容的重點把握有更為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