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新時期對小學課程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長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校長的素質和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長只有不斷提升課程領導力,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積極探索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加強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有個性特長學生的對策探析,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價值。本文圍繞校長課程領導力內容進行研究,分析了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內涵及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意義;分析了當前校長課程領導力匱乏的原因,并結合實際針對如何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有個性特長學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措施,以供參考。
校長課程領導力是指校長帶領教師團隊在新課程開發等方面的探索能力,以期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成效。一個學校的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通過構建校級團隊,對課程進行實踐探索和研究,從而更好地探究教學的本質,全面提升學校綜合育人成效。
校長課程領導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國家政策方針等方面的把握和研究深度,是否對國家相關的課程等有正確的理解,并進行精準的定位;二是需要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科體系建設形成更具指導性的體系化課程資源,不斷加強課程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全面創新,切實提高教育的時代性和科學性。校長的課程領導力需要校長全面履行自身的職責權限,對課程進行有效規劃,加強課程文化體系建設,針對學校的發展和學科體系的建設等不斷進行融合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有針對性的特色課程文化體系,從而為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是新時期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但現在正處于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越來越多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教學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成為現代教學研究和探索的重點。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一定程度上為教學改革的探索提供相應的針對性參考,只有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和現有的教學現狀等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才能更好地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同時,加強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學校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新模式,圍繞課程體系和資源開發等形成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和新資源,全面推動校園團隊建設水平的提高,有力推進教學改革的有序開展和有效實施。
課程領導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體現。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則體現在其對課程價值的理解、課程規劃的設計、課程內容的開發、課程體系的研究,以及具體組織實施、課程的評價管理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目前,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從總體上看相對偏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校長對課程領導力建設方面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加強校長課程領導力對推動學校有序開展、提升教育成效的重要意義。同時,校長也存在對國家相關的政策以及學校自身的發展實際等研判不夠,沒有認識到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戰略意義,在課程的設計及組織實施方面習慣于按照固定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理念來進行研究探索,從而不利于全面提升課程建設的成效。另外,校長在課程規劃引導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將課程體系建設和學校的規劃、現有的教育形勢等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課程規劃引導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在課程規劃體系建設方面,目標導向性不強,缺乏特色性探索,導致不利于全面提升課程資源體系建設的持續性和科學性。
校長課程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就是課程內容的建設開發方面。目前,我國小學在課程內容建設方面對校長研究關注程度不夠,習慣于按照常規的模式,圍繞課程標準等選用相應的教科書資源,沒有按照學校的發展規劃等積極爭取學校資源等;校本課程的設計也往往局限在心理、法制等領域,沒有發揮班級的能動性和教學團隊的力量,也沒有加強校本課程資源的系統化、多元化創設,不利于教學活動的組織。另外,校長是學校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目前,校長對課程組織實施方面的創新能力偏弱,只是單純地按照上級的要求等來落實相關的課程計劃,按計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等,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注重基礎課程的教學管理,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實施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創新性探索。
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關注教學成績,對課程資源的體系建設及實施情況等主要圍繞教學評價活動的開展來進行測評。校長普遍缺乏課程概念,對課程評價等方面指導性不強。校長將學業成績、升學率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評價也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帶有較強的行政主導色彩,最終不利于協同育人成效。
此外,校長在課程文化體系建設方面關注度不夠,沒有從加強校園環境優化、完善校園教學配套設施體系等角度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的成長等提供良好的平臺和氛圍,不利于師生的健康綜合發展,也不利于提升學校綜合發展效能。
為了進一步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有個性特長的時代新人,校長應當圍繞課程領導力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探索,具體建議對策如下。
校長不僅應當具備高素質管理能力,還應當不斷加強創新和統籌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為學校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更重要的指導和幫助。所以,相關教育部門應當加強校長隊伍建設,每年組織開展多樣化的素質拓展工程及學術交流活動等,全面提高校長的綜合素質;同時,應當加強對校長課程價值領導力、理解力及規劃力的培養。校長應當首先提高對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深入研究課程領導相關的理論、內涵及意義等,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等統籌規劃體系設計;同時要提升課程領導意識,對傳統課程管理模式進行剖析,從自身及學校發展的實際進行全面的梳理總結,加強角色轉化,成為新理念的引導者、帶領者、營造者、服務者,敢于突破局限思維和常規意識,結合教學改革的新趨勢等,將國家課程政策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特色等進行深入融合分析和研究,借助專家的力量等集思廣益,繪制適合學校長遠發展的課程體系建設藍圖,提升導向性。
校長課程領導力的培育,需要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以及課程教學資源現狀針對性開發系統的特色性教學資源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校長一方面要在教學思想和理念等方面先行一步,加強理念的創新研究,并結合課程體系建設出臺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將教學理念、教學資源及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用制度來規范教學,從而切實提高制度管理的規范性,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另一方面要加強特色品牌課程的建設。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圍繞校長課程領導力培養,注重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開設了豐富的特色課程,引入了中華傳統文化課、數學繪本課、英語口語課、巧算24 點、趣味七巧板、燈謎、STEAM 課程、書法課、圍棋課、創意美術課、心理健康教育課、健美操課等。學校在進行理論基礎授課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當下的教學形勢等融入了趣味性多元化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參加相關的基礎課程以外的課堂。這既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又有助于引導他們將興趣和學習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比如,圍繞中國傳統節日等舉辦相應的美術、書法課程比賽,或者定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課;注重外部資源的引入,鼓勵教師圍繞課程建設等搜集更多的外部資源;借助互聯網載體等宣傳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情況,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成效。
校長對教學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調度安排,同時對教師應當加強教學理念、教學政策以及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培訓,加強課程資源共享和對學科間體系建設探索,從而切實提高教學資源的共享水平;還應當圍繞備課、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作業設計、輔導模式及評價過程等進行不斷的優化調整,發揮教師的力量等對團隊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師平衡教學、科研等方面的關系,全面提升校園課程資源體系建設的深度和廣度。
新時期需要提升校長課程領導力,全面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和素質拓展,也要加強校園課程資源的制度體系建設和特色性課堂模式的創建,還應注重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借助信息平臺等優化校園環境,完善教學資源配套設施,從而為師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好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