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昌美,楊 劍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手機與平板電腦在高職學生中的普遍使用。學生帶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課堂,流連忘返于各種游戲、影視劇中,成為課堂中的“低頭族”,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紀律及教學課堂效果。為解決這一難題,有任課教師發出“無手機進課堂”的倡議,上課期間手機一律上交,但對提升教學效果收效甚微。對此,文章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勢利導,運用現代新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吸引力,讓手機變為抬頭學習的利器,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大數據背景下,各種輔助教學平臺、軟件運用而生,“雨課堂”免費向公眾開放,為高職學校能夠實施“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徑。
雨課堂是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組織研發的新型智慧教學解決方案,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兩者優勢相融合,將學生在課前、課堂、課后學習的每個環節實時、客觀、全面地記錄下來,全方位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體驗效果。雨課堂能激發教與學的能量最大化,創新引領課堂革命[1]。
雨課堂巧妙地將微軟辦公軟件中的PowerPoint 2010及以上版本和微信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到一起,記錄了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整個教學過程,使得教學過程數據化和智能化,推動了混合式教學,讓師生互動不受時間、地域影響。通過雨課堂小插件,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豐富的教學資源,如視頻、文本、聲音等輕松地插入幻燈片中,結合授課計劃制定出符合自身教學風格的個性化教學資源包,隨時隨地推送到學生的微信端。課件在推送的同時,可以設置闖關模式,即該章節學生可見,完成任務后解鎖下一章節。課件推送后,教師可查詢每位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并對未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進行提醒,學生在手機端能夠接收到提醒消息。課堂上的“不懂”和“收藏”按鈕,能幫助教師實時收集數據,及時調整課堂節奏和對重點難點的講解。通過雨課堂,在課堂上可實現彈幕、答題、投稿、課堂紅包、隨機點名,讓經典的教學活動活躍起來,手機在課堂上成了參與學習的有效工具,同時讓教師輕松掌控整個課堂的學習情況。通過雨課堂可實現快捷的課上測驗,一鍵發送融入PPT的習題,可限時可續時,隨時講隨時測;課上測驗的題型多樣化,可以是主觀題、客觀題或投票題,同時作答方式也有多鐘,如附件作答、拍照上傳和語音回復功能等。利用雨課堂插件,為課前、課堂、課后的整個教學過程提供了完整的教學數據,幫助教師量化分析學生,實現精準化教學,讓教與學更加輕松、便捷。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類專業的基礎課,也是非計算機專業培養計算思維的程序設計素養通識基礎課,內容豐富,體系龐大。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的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C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編程語言知識及編程技術,更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思想、方法。C語言是結構化的高級語言,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使用靈活方便,因此應用范圍廣泛[2]。但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相關的概念復雜,內容枯燥無味,雖看得懂程序卻不會動手寫程序。C語言課程的教學改革,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學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性特征,以教師在教室或機房理論授課、學生機房上機操作實踐兩者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理論講授課上,教師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在實踐課上,通過上機操作加深概念理解,編寫設計程序以解決問題。
當前高職教師在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進行授課時,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整個授課過程過于單一,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沒有體現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被動學習的方式導致了學習怠慢的現象出現,教學效果不佳。另外,高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多將課本作為唯一的授課資源,過度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少實踐操作,使得整個課程猶如“紙上談兵”,學生沒有真正消化被教授的知識。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提高師生互動的趣味性、積極性以達到輕松學習的目的[3]。整個課堂的組織與實施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需求、發展為目的的原則,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基于雨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導學、課中實施、課后總結3個教學模塊,以雨課堂為平臺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式教學。
3.2.1 課前導學
課前教師在電腦端、手機端安裝好雨課堂及相關插件,利用微信的掃一掃功能進行登錄,創建虛擬課堂班級并備課。在導入了學生信息后,可在課前將講義、視頻、錄音等教學資料發送到學生的手機端。課件在推送時,可以設置定時開放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沒有按時點開課件學習的學生會收到提醒學習的通知。教師能精確掌握每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對于課堂中的重點難點部分會著重講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情況進行反復觀看。
3.2.2 課中互動,增加課程的實踐環節
“C語言程序設計”具有實踐操作性強的特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學習、上機實踐操作、教師現場指導有機結合起來,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職教師需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增加實踐上機課的比重,帶領學生在學校機房進行課程內容實踐?!皹O域電子教室”是一套使用方便且穩定的教學系統,具有屏幕監控、屏幕廣播、文件分發、學生演示、作業提交、分組教學等教學功能。教師通過屏幕廣播講解演示檢驗的編程,利用雨課堂PPT,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呈現重點難點內容,并開放投稿和彈屏功能,學生可以在雨課堂平臺上對老師進行提問,在實驗中遇到問題可在線聯系教師,提高了師生互動的趣味性。
3.2.3 課后反饋
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發布的作業需涵蓋上一節課所學的所有知識點。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完成后可以看到分數和題目詳細解析。教師在平臺上能夠查看每位學生整個教學周期的詳細教學數據,后臺數據為教師進行教學整改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有利于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學。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課堂進行教學改革勢不可擋,雨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尤其適合計算機專業類等偏重動手操作實踐類的學科。在該模式中,學生可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對重點難點進行深度講解,利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上機練習,高效率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增加了課堂的實踐環節。在“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雨課堂對課前導學、課中互動、實時答題、數據收集和課后教學評價進行反饋,即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化教育,讓教與學變得輕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