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中國70年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與經驗總結

2020-11-26 14:26:22惠建國劉冠軍
財經問題研究 2020年9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惠建國,劉冠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勞動經濟學院,北京 100070)

新中國70年是一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斷開拓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史。70年砥礪奮進,中國發展在創造了一個個中國奇跡的同時,在作為最大民生的勞動就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其突出的表現是在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生產力發展活力的同時,接續不斷地推進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有效保障和不斷擴大就業規模、不斷優化就業結構和不斷提高就業質量,使中國這一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國家的就業問題從注重就業規模發展向注重就業質量提高轉變,并向著高質量就業的更高形態邁進。本文根據新中國(1949—1978年)、新時期(1978—2012年)和新時代(2012年至今)三個發展階段的特點與背景,系統梳理和研究中國就業政策的70年創新發展歷程并進行經驗總結,對實現新時代中國的高質量就業目標、應對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和“無就業增長”困境以及破解世界性就業難題具有重大意義。

一、新中國創立發展時期就業政策的艱辛探索和“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徹底結束了百年屈辱史而站了起來,標志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開辟了新紀元,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過渡,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使中國人民走向了嶄新的社會主義道路。同時應當看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面對的是一個飽受戰爭創傷、一切百廢待興的局面,面臨的任務是如何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和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急需解決的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以及“中國這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1]人民的就業吃飯問題,同時要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盡快安置歷史遺留的大量人員的就業。因此,新中國創立之后黨在民生方面所面對的嶄新課題,是在鞏固人民政權的前提下解決全國人民的就業吃飯問題,這在沒有經驗可資借鑒的前提下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符合中國國情的就業政策。

要解決人民就業吃飯問題就必須盡快恢復生產和大力推進經濟發展,而要鞏固人民政權就必須發展重工業,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很快就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路徑[2]。在國民經濟基礎薄弱的條件下發展重工業,就需要集中和調配包括勞動力資源在內的一切有限資源。在這種發展環境影響和發展戰略指引下,為了使飽受戰火涂炭的勞動人民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國共產黨人結合國內外發展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符合當時國情的“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

在城鎮,1949—1952年三年恢復時期任務完成后,于1953年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確定目標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并確定了三十多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其中房屋建筑面積確定為2 700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建設規模是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這就需要大批量的優質勞動力,客觀上要求國家采取勞動力統一調配的政策措施,東北、京津等地區為此而設立了相應的職能機構。從1955年起,這種統一調配制度逐步從建筑業擴展到礦山和運輸等行業,各企業部門要向勞動部門申報用工需求的數量、待遇和計劃等,需要由勞動部門批準方可招工用工。同時,由于“三反”“五反”,一些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私有企業倒閉,增加了當時的就業壓力。國家針對這兩個方面并存的狀況,一方面,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實行用工“統包統配”政策;另一方面,鼓勵“還鄉生產”,開始限制農民進城就業、統一調配城鎮居民就業。由此,城鄉二元的就業體制開始形成,其標志是政務院于1952年頒布的《關于勞動就業問題的決定》。

與此同時,政務院于1952年和1955年先后出臺針對糧食供銷的計劃管理辦法,限制糧食自由買賣,并強化了城鄉糧食供銷制度的分割,逐步派生出隔離城鄉居民自由流動的城鄉戶籍制度。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獲得通過,中國農民從此被排除在城市就業系統之外,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二元就業結構已然形成。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存在完善勞動力市場制度條件下的市場混亂,也標志著中國城鎮“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已經形成。

在農村,這種“統包統配”就業政策體現得更加明顯。195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逐步實現了農民耕者有其田的樸素目標。隨著1953年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農業改造的完成,農村個人所有的土地所有制逐漸演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農村經濟組織形式逐漸由互助組、初級社演化為高級社、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組織形式下,生產資料由集體全體成員共同占有,并由人民公社統一調配農村勞動力、統一使用生產資料、統一生產和平均分配。農村“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也已形成。

隨著“一化三改”的逐步完成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人民政權得以鞏固,國民經濟得以快速恢復,勞動人民的就業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得到完全確立和推行。但是,隨著生產力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日益固化乃至僵化,形成了畸形的就業結構,主要體現在:首先,所有制就業結構方面,從多種所有制結構逐步轉化為單一公有制結構。城鎮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體戶的就業職工分別由1952年的63.5%、1%和35.5%,依次演化為1958年的85.6%、12.5%和1%。其次,城鄉就業結構方面,城鎮就業比重偏低,農村就業比重畸高。 農村就業比重一直較高,在1978年以前始終在70%以上。最后,輕重工業就業結構方面,輕工業就業比重由新中國成立前后高于重工業就業比重發展為低于后者的狀況。尤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輕工業就業比重急速下降,最低值是1958年的19.6%(重工業就業比重為80.4%)[3],雖然后來有所回升,但一直沒有超過50%。

“統包統配”就業政策是新中國創立以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創新性成果之一,它符合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鞏固和壯大新生人民民主政權,快速恢復國民經濟發展,以及保護和增加人民利益以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等各方面迫切需要和美好心愿,因而具有重大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人民政權的鞏固、國民經濟恢復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不斷強化的全面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開始顯現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消極一面,表現在重積累、輕消費的發展模式和重工業比重過高、輕工業比重過低的經濟格局,而重工業就業吸納能力有限,就業吸納能力強的農業、輕工業發展又相對緩慢,最終形成“就業的低效率的動態均衡”,陷入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就業困境,嚴重影響到了勞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力的發展呼喚經濟體制和就業政策等的改革創新,探索和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創新勞動就業政策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民生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開放新時期“雙軌制”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和積極就業政策

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4]。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于1978年勝利召開,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富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始探索實行“雙軌制”經濟體制下的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積極就業政策,使市場在就業調節中越來越具有基礎決定作用,以保障廣大勞動人民充分就業的主體地位,激發個體的就業活力。

(一)“雙軌制”就業政策的探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為了緩解城市待業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于1980年提出了“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促進勞動就業“三結合”方針。這個方針在改革計劃經濟體制的初期提出,而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換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成為中國就業政策市場化改革的先聲。在這個方針指導下,中國的就業政策伴隨國有企業改革而不斷地得到創新發展。國有企業改革越深入、范圍越大,企業用工問題、員工就業問題就越凸顯。針對國有企業經營和員工就業問題,國家提出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雙軌制”就業政策。這是對“三結合”方針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化,深入到了企業用工機制,按照“人才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原則,對員工實行聘用制[5],中國“雙軌制”就業政策就此正式形成。

“雙軌制”就業政策的探索是對過去“統包統配”就業政策的“辯證揚棄”,既有符合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實際情況的一面,也有在實行改革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受時代、認識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等因素限制的一面。此時的就業政策改革只是從屬于經濟體制改革,并沒有真正觸及到傳統就業政策的根基,必將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而發生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城鎮的就業政策市場化改革呼聲越來越高。1990年前后,價格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快速推進,國有企業大量的冗余勞動力開始推向市場,下崗待業已經越來越普遍,人們在思想認識上越來越認同勞動力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并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后,通過市場之手實施再就業工程已成為20世紀90年代就業政策改革的主要任務和中心環節。市場對就業的調節作用日益得到凸顯,進一步破除“雙軌制”中計劃的干預、加快包括勞動人口流動機制在內的就業政策改革已是當務之急。二是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加速向城市轉移。從1984年《國務院關于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1985年居民身份證制度實施到1997年《國務院批轉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于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意見的通知》、1998年《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于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意見的通知》,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悄然開啟,城鄉戶籍制度隔離開始松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由“禁止流動”開始向城市進行“有限轉移”。2001年《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于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的頒布標志著戶籍制度改革的全面推進,戶籍制度隔離徹底松開,最終促成了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出臺,城鄉就業逐步實現了均等化、自由化,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由“有限轉移”演化為“自由轉移”。

城鄉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了勞動力的市場活力,保證了勞動力供給的規模。與此同時,國際產業轉移帶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外投資企業大量涌現,勞動力需求大幅增加,二者既存在數量上的矛盾,也存在結構上的矛盾。面對勞動力市場供求或就業供求的新形勢、新變化,國家一方面大力發展職業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另一方面實行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的就業再造工程,實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鼓勵個人自謀職業、企業安置就業、社會幫扶有機結合,并逐步在全社會范圍內推行勞動合同制(1983年勞動合同試點、1995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失業保險制度(1995年推行社會保障制度,1999年實行《失業保險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加快了就業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市場在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方面越來越具有決定作用[6],“雙軌制”就業政策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采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積極就業政策,已經成為緊迫任務。

(二)積極就業政策的創新與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2年9月在北京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就業和再就業方面最高規格的會議,并在當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正式提出了積極就業政策。這一政策的關注群體依然以失業人員為主,但是,其關注的群體范圍已經開始向所有勞動力人口擴大。也正是從2002年開始,勞動就業被納入到國家宏觀政策體系中,并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決定》中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充分就業的發展目標。從此,就業政策開始擺脫經濟體制改革的從屬身份,成為宏觀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確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7]。中國勞動力就業和就業政策開始正式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穩步發展。同年召開的全國再就業工作會議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快就業政策改革,實施積極擴大就業的長期戰略。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則提出了更加綜合的就業政策目標和任務,尤其是在城鄉二元經濟背景下提出了將統籌城鄉就業納入宏觀就業政策的任務,強調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協調性,這說明積極就業政策已經基本成熟。2006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則進一步推動了積極就業政策的完善和發展。

在關注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的同時,黨和政府日益關注經濟增長和就業增長這兩方面的質量問題和協調性問題。譬如,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但就業規模增長率始終保持低位,即使在就業率較高的2001年也僅僅達到了0.99%的增長率,整體上呈現穩中趨降的特征,并沒有出現“奧肯定律”所認為的經濟增長可以較好地促進就業增長的狀況。因此,2007年頒布并于2008年1月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強調,必須“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經濟發展體現在就業方面的質量問題開始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2008年1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就業政策發生了新的變化,從只關注就業規模轉換為關注就業規模與就業質量并重。2008年確定了“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8]的就業促進方針,標志著中國就業政策創新發展開始進入新時代。

三、新時代“雙創”背景下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政策

自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與之相適應的就業形態突破了傳統雇傭式就業模式,勞動者自主擇業的靈活就業、市場調節的非正規就業、政府推動的自主創業促進就業的新樣態不斷涌現,自主創業規模快速增長,就業質量隨著就業規模擴張不斷提高,就業政策也隨之從擴大雇傭就業規模為主要目標發展為以鼓勵創業、高質量就業為主要目標。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新時代

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壓縮了本就有限的世界市場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但是,國內的互聯網第三次浪潮(2009—2014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此種的影響,使國內經濟在世界范圍內呈現“風景這邊獨好”的良好局面。“互聯網+”的崛起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帶動了工業、零售、包裝和快遞等行業產業的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創業的人數不斷增加,自營網店和網店店主隨之大量出現,非正規就業相伴而生。尤其是伴隨著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團購網站、網店迅速增加,非正規就業和個體創業規模空前高漲。據統計,互聯網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達到7%—22%,到2025年可以創造4 600萬個就業崗位。在就業形態不斷增加的同時,促進勞動人口流動的體制機制改革也在繼續加快。譬如,2013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放開中小城鎮落戶限制,并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由“自由轉移”演化為“全面轉移”。從此,農村剩余勞動力、城市新增勞動力(主要是青年學生)和下崗失業人員開始成為中國城市內部各行業勞動力供給的三大主要群體。規模日益擴大的勞動供給人口極大地減緩了資本邊際收益遞減的趨勢,有利于更加充分地發掘國內人口紅利。

基于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互聯網經濟崛起和人口流動等情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新時代就業方針,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逐步完善,創業時代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加快和各項扶持措施的出臺而快速來臨。這些重大改革和扶持舉措包括:2013年《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得以頒布和實施,從信貸資金、基地建設和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同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也就是公司資本注冊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先照后證”制度,即變審批為先申請營業執照后續再辦理相關手續;以及2014年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河南)上線運行,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正式運行,等等。這些重大舉措的實施,大大激發了群眾的創業熱情,推動中國積極就業政策開始發生新的變化,從單一增加雇傭就業開始轉向促進雇傭就業和自主創業并重,大眾創業正在成為中國就業發展的新亮點。

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公開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2015年又將“雙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于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以更加科學、精準地實施“雙創”就業政策。由此,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草根創業”浪潮,中國就業正式進入“雙創”時代。“雙創”政策是中國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延續和升華,生動體現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高質量就業狀態。

(二)“雙創”與高質量就業的政策創新

國家對積極就業政策和創業扶持政策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并最終將其完全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要求“以創業帶動就業”,這被稱為“就業政策4.0”[9]。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就業優先的戰略;2017年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10]。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明確穩定經濟增長的首要目標是為保就業。在強調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協調的基礎上通過就業政策地位提高來強調經濟增長的首要目標是就業,再次凸顯了黨和政府在實現高質量就業中的責任和擔當,也體現出就業工作頂層設計的不斷深化。

進入新時代,黨和政府在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各地創辦創業大學、建設高標準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通過政策、培訓、場地等方面立體式、深入地推動大眾創業。作為配套措施,積極調整、完善用工政策和社保政策,有效適應非正規就業、靈活就業等不斷涌現的就業新業態,進一步調整、優化戶籍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進一步促進勞動人口的自由流動。這些“組合拳”從就業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助推高質量就業的實現,以及高質量就業政策的探索、創新和發展。目前,盡管國內外理論界尚未對高質量就業加以界定,只是在歐盟、國際勞工組織等地區和組織中有一些關于就業質量指數和體面勞動等方面的探索實踐,但中國的高質量就業及其政策的關注重點在于就業機會充分與否、收入與分配、工作條件與環境、勞動關系和諧程度等方面。同時,基于新經濟、新業態的不斷出現,就業質量評價和高質量就業政策還要兼顧新業態的就業問題。

同時應當看到,1978年中國拉開改革開放大幕以來的就業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鎮,對農村的就業問題研究較少,這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有很大關系。但是,自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決定、2016年進一步明確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具體做法后,農村經濟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又重新煥發出活力。之前的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更加注重“統分結合”下作為農村主要生產資料的土地的“分”,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則更加注重“統分結合”下土地資源的“統”。這種新的“統分結合”,保證了集體經濟的公有制底色,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又因為各類型企業在此誕生而激活了土地這一生產要素,激發個體經營活力、提高個體經營效率和就業創業效率。就其就業影響和作用而言,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既增加了當地有限空間上的分工和崗位,吸納區域內外人口的就業,又間接地、有效地緩解了城鎮的就業壓力。從本質上講,農村經濟發展和集體經濟新組織形式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當地勞動人民的就業向著“自由勞動”的高質量就業階段快速邁進,與城市高質量就業的推進遙相呼應,共同推進中國總體高質量就業目標的實現。

四、新中國70年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經驗總結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11]。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到哪個階段,勞動人民就業發展到哪種狀態,我們關于就業政策的思考研究和總結就要到哪里。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梳理和研究中國就業政策70年的創新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勞動人民的就業正在由“低效率的動態均衡”加速向“高效率的動態均衡”轉變,新中國的就業政策在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持續創新發展和調整完善,先后出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中國“統包統配”的就業政策,新時期的“雙軌制”就業政策和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及新時代的“雙創”就業政策和高質量就業政策。這些創新發展的背后有著非常深刻的經驗需要總結和挖掘,這必將對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就業問題的更好解決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就業政策不斷創新發展的根本政治保障

新中國創立以來就業政策的三個階段創新發展是接續不斷的,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新時期的就業政策是對新中國成立后“統包統配”就業政策的辯證揚棄,而新時代的就業政策是對新時期就業政策的否定之否定。從借鑒蘇聯計劃經濟體制模式到“摸著石頭過河”,再到將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和推出就業優先戰略,已經鮮明地展示了中國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在不斷加強,有力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就業政策的創新形式和內容不斷發生變化,但其目標和宗旨是一成不變的。無論是為了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吃飯問題的“統包統配”就業政策,為了激發勞動人民生產積極性、實現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斷探索和提出的“雙軌制”就業政策、積極就業政策,還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雙創”與高質量就業政策,都鮮明地揭示:無論在哪個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都不會忘記初心、都會牢記使命,始終都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視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這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就業政策不斷創新發展而初心不變的根本政治保障,高質量就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樣也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二)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是高質量就業增長和就業政策制定的前提條件

在新中國成立之時,落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積貧積弱的國民經濟決定了當時的就業政策必須是“統包統配”,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國民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決定了就業政策的快速市場化,從計劃管理與市場調節并存演化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積極就業政策,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在新時代,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生產力發展質量得到了巨大提高,國民經濟已經從積貧積弱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大激發了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創業熱情,催生了“雙創”就業政策。這足以說明中國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是就業發展、就業政策制定的前提條件,同樣也是實現未來高質量就業目標的前提條件。

需要注意的是,包括勞動、資本、科技和土地等在內的影響經濟增長的決定要素是基本相同的,但它們的組合方式或表現方式往往因為體制機制的不同而不同[12],進而決定了就業表現的不同。因此,在加快科技創新以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需要注重經濟發展方式,需要重新設計經濟組織形式和體制機制,兼顧高質量經濟發展與高質量就業目標。

(三)體制機制改革是高質量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很長時期以來,受西方經濟學影響的經濟學者在研究就業和就業政策等問題時往往忽略了問題背后的生產關系問題,然而要理解各種經濟社會現象,包括就業及就業政策的變化,就必須關注生產資料所有權、生產模式等因素[13]。因此,如果生產資料的剝奪與勞動者生存危機、就業危機存在著一種不可逆的因果關系,如果私有制不能兼顧個體效率與公共就業,似乎廢除私有制并使勞動資料所有權重新回歸勞動者才是正道,還需要在協作和“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設計個人所有制[14],以保證個體和整體具有足夠高的效率。

正是看到了私有制的弊端,中國人民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選擇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通過“一化三改”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真正地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就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的,隨著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轉變和全面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而不斷創新發展。可以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15],它創造性地重構和再造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16],在協作生產和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探索和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兼顧共同富裕與個體效率;在實現就業增長目標的同時通過增加非就業收入來弱化就業作為謀生手段的工具性、強迫性,增加勞動者就業的自由度、獲得感和幸福感。中國未來高質量就業目標的實現和高質量就業政策的制定同樣需要繼續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優化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不斷探索、設計新的經濟組織形式。

(四)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

長期以來,就業研究主要停留在經濟學領域,而經濟學領域的就業研究是要服從資源配置下的產值最大化研究的。在這種研究范式下,勞動人民的就業不過是生產函數中的一個變量而已,以至于在出現就業危機時,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只能糾結于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關系和“無就業增長”這兩個方面的數字調整,這對實際問題的根本解決并沒有實質意義。中國經濟社會的實踐和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共同打破了這一局限,即就業不僅是一個變量的變化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民生問題、倫理問題和文明問題,需要將人的發展放置在經濟學研究、就業研究和就業政策創新發展的核心地位。中國就業優先戰略將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設定為促進就業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破除了西方經濟學長期堅持的“財富中心”理論桎梏。

總之,新中國70年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及其經驗總結充分揭示一個道理: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有高質量的就業和高質量的就業政策,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推動生產力發展和推動生產關系變革以及二者的有機協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就業政策的創新發展及其經驗總結也是貢獻給世界的寶貴財富,必將為世界各國解決本國的就業難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國有企業如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4:26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午夜小视频在线| 思思热精品在线8| jizz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综合亚洲网| 欧美精品另类|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天堂.com|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黄网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a级毛片在线免费|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乱视频网站| 男女精品视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无码免费试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看|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喷水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无码一区18禁| 最新国产在线|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毛片网站观看|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欧亚日韩Av|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 福利一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