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虹 甘肅省康縣城關鎮中心小學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學領域的改革,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要對師生互動教學形成正確的認知,為了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以及激發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可以適當的將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自己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要把更多的時間給予學生進行自由發揮與自主學習,并且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對學生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從而可以逐漸完善自己的英語教學方案。下面,筆者就具體談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教學生寫而不教學生說,這種啞巴英語對學生將來沒有多大用處。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重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因為通過師生互動,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比如在教學了單詞或句子后,就得通過師生互動過程來考察學生掌握的程度,如果全班大多數學生都會讀會說,那教學效果肯定是好的,但如果在互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畏手畏腳,表現得極其不自然,那充分說明學生掌握的還不夠好。同時,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師生互動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英語學科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都十吃力,一是發音,二是語法,如果在小學階段學生剛剛學習英語時,就對英語這門學科失去了興趣,那學生上初中或高中后,學習起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但是在課堂上組織師生互動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說、演等感覺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重要性,學習起來就更加主動積極了,整個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時,大多情況下都是教師單方面的互動,即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師教得很吃力。一方面,是教師的自問自答。互動時沒有深入鉆研教材和分析學生,對學生期望過高,教師提的問題學生根本無法回答。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教學活動繼續下去,往往都是自圓其說。如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有位教師在給三年級學生教學上冊第四單元《We love animals》時,提到了狐貍、狼、牛等動物,但由于學生初次學習英語,教材當中只學過豬、狗、鳥、老虎、熊貓等常見動物的英語單詞,當教師讀出這幾個陌生的動物單詞后,學生一下子都愣住了。好在教師反應快,自己又做了一番解釋才緩解了課堂氣氛。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組織師生互動之前,一定要精心備課,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以免尷尬局面的發生。
我們都知道,英語由于音標、句型、語法等與漢語區別較大,學生起初學習還都有較高的興趣,但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加大,大部分學生都會慢慢的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一個班上,英語水平較高的往往都是女生,因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音標、語法等,最重要的還是要積累大量的詞匯才行。如果邊學邊忘,那英語水平是很難得到提升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如指名聽寫單詞或者進行對話練習,為了能夠使師生互動順利進行,往往都會指名那些英語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如筆者在一次聽課活動中,一節英語課結束,主講教師總是指名班上的極個別學生。這樣做,會使那些英語水平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因為在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英語水平會越來越糟糕,本來就什么也不會,課堂上更沒有機會表現。教師的這種偏向性會嚴重打擊那些英語水平普通的學生,時間久了,對英語學習便失去了興趣,其水平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形式本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大多英語教師急于求成,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互動的形式僅僅局限于問答、對話等簡單的活動,如單詞怎么讀,怎么拼寫,漢語什么意思等,教學對話里,先是教師范讀,然后學生跟讀,最后師生之間進行簡單的對話練習即可。由于師生互動形式過于單一,一堂40分鐘的英語課,往往都是前緊后松,前二十分鐘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盡量節省時間,但后二十分鐘又無事可做,然后就是機械重復的記憶單詞或是熟讀對話。
因為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很少關注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因此,整個師生互動成了優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那些基礎水平一般的學生,只能看教師與優生之間的表演,等讓自己練習或互動時,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大都是應付了事。同時,教師在設置互動環節時,只注重互動成果,很少關注互動過程。特別是在一些展示課或聽評課活動中,為了讓整個課堂看起來成效明顯,往往在互動時只指名英語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如在一次英語公開課中,坐在門口的一名學生,被老師點名十多次,整節課的互動環節幾乎成了講授教師和這位學生兩個人的表演了,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大多情況下不敢舉手,即便偶爾舉手,教師擔心不能很好的完成師生互動而影響整節課的成效,也很少顧及得到。正是由于如此,時間久了,打擊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后面的師生互動環節中,即使自己知道自己會,也不舉手了。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邊關系,作為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前提是教師也得學會尊重學生,因此,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教師要學會彎下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們始終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神圣的,就如同父子母女關系一樣,長輩說什么晚輩服從便是,至于對錯不能追究。這種師生關系是極不和諧的,課堂上學生總擔心說錯什么或做錯什么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責怪,學生在極度緊張和恐懼的狀態下學習,其學習效度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教師要學會關心愛護學生。作為教師,至少得做到以理服人,教育學生時不要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大喊大叫,嚇得學生頭都不敢抬。我們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當學生犯了錯誤,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發自內心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決心改正,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最后,要與學生打成一片。課堂上可以嚴肅一些,但課后要學會與學生交心,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如為什么不喜歡學習英語,課堂上還存在哪些困惑等,進而改進教法,不斷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心智處于慢慢成熟的狀態,并且,由于生長環境和自身性格的原因會使小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個性和差異,所以小學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特長。在一個小學班級當中的學生數量是非常多的,每個學生在學習效率和理解能力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教師應該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形成正確的認知,并且將師生互動教學方式應用到實際課堂活動中,這將會增強實際教學的效果。比如在講解一個英語知識點的時候,教師不能按部就班的依照課本進行講解,而是應當與學生一起學習本節課堂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且進行逐個講解與分析,之后教師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適應能力的差異,要開展小組互動學習活動以引導學生鞏固和復習所學習的英語知識,在確保大多數學生都已經對所學英語知識有一個全面掌握的基礎之上,再次開展溝通交流活動,在這次交流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檢測小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但是為了保護小學生的學習自尊心,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測,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以真心的投入到其中。有些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那么英語教師可以適當的對這一部分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還有一些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差,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對他們反復且認真的講解知識點,確保學生能夠掌握好所學習的知識即可,之后在課堂結束的最后五分鐘時間內可以與全班同學一起進行一個整體的知識回顧與復習,再一次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筆者經常這樣對學生講,學習英語只要不偷懶,勤快一點,就一定能學好。十個單詞,反應快的學生十分鐘不但會讀會拼還知道了漢語意思,但反應慢的估計只能做到會讀,但利用課后的時間,勤奮練習,等第二天學習新的知識時,同樣也能記住。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英語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優生提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朝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要求可以放低一些,平日里以鼓勵為主,慢慢的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再促使其不斷提升。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小學生喜歡各種新鮮有趣的事情,特別是他們對于游戲充滿了興趣,所以在小學英語師生互動環節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計劃,將英語游戲應用在實時互動環節中,為小學生創造一個比較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引導小學生以一種更加輕松愉悅的心態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在整個過程中小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與學生,從而增強小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但是在小學英語師生互動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設計好英語游戲的開展步驟,要將英語教育目標融入英語游戲活動當中,但是要明白英語教學才是整個游戲的重心與關鍵,要把握好英語游戲的功能與優勢。其次就是要注意不能設置具有太大難度的英語游戲,但是也不能設置過于簡單的英語游戲,要確保所設置的游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為如果游戲過難會打擊小學生的自信心,太簡單的英語游戲無法激起小學生的參與熱情,所以教師在設置英語游戲之前一定要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具體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如筆者在教學人教PEP版四年級上冊英語《Unit 4 My home》時,設計了這樣的游戲,為了讓學生熟記課文單詞“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和kitchen”等,利用多媒體動畫功能,在網上搜集相應的圖片,然后出示單詞讓學生找相應的圖片內容,當相符時出現一個大大的笑臉,當找錯時出現一個大大的哭臉,游戲中惹得全班學生哈哈大笑,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可謂是一舉兩得。
英語作為語言類的課程范疇,與他人溝通交流才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主要目的,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必須充分體現英語學科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學生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并為學生拓寬語言表達的空間,可以將學演結合英語活動應用到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用英語與其進行深度有趣味性的互動交流。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個引導者與輔助者的角色,學生才是整個活動的關鍵與主體,所以,要將更多自由發揮自我表現的空間與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唱歌來增強對于所學英語知識的記憶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方法,在如此和諧融洽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之下,學生可以提升掌握英語知識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適當的情境表演,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充分發揮特有的英語語言潛能。如筆者在教學人教PEP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下冊第四單元《My home》時,讓學生課前準備好自己家人的照片,上課后指名讓學生用英語把自己的家人介紹給全班學生了解,這樣做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加深了對詞匯句型及常用表達法的記憶。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整合過程當中,主要是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小學生充分發揮所特有的語言潛能,并且還要意識到小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在英語課堂至少有所收獲,逐漸地構建一整套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從整體上提升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