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進程 王紅扣
《關于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的通知》(國衛財務函〔2020〕262號文件)要求,所有公立醫院應加快推動補齊內部管理短板和弱項,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活動主題:規范管理、提質增效、強化監管。活動原則:堅持主管責任與屬地責任相結合、問題導向與結果導向相結合、業務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規范管理與提質增效相結合、改革創新與長效機制相結合。把經濟管理各項要求融入醫教研防產等業務流程控制和質量控制各環節,促進業務管理與經濟管理深度融合。以提升質量、提高效益為主線,轉變重業務、輕管理的現狀,增強全員執行制度和重視內控的意識,不斷提高單位經濟管理工作整體水平。
內部控制是指為確保實現組織目標而實施的程序和政策,同時也是確保識別可能阻礙組織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并采取預防措施的手段。具體來說,內部控制是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及經營管理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2017年泰州市委巡察組在泰州市人民醫院巡察后發現其財務存在多年“其他應收款”沒有清理,要求在2019年12月底前徹底清掉。2019年11月15日,醫院啟動“其他應收款”清理工作,審計科、財務科協同作戰,邀請了江蘇運泰律師事務所和經緯會計事務所一同參與,分別通過發出律師函、注冊會計師逐一核實,做到核銷證據鏈完整,并邀請市財政專家來現場把關,核銷前逐項審核,找出不足,提出進一步完善資料準備的建議。
在醫院往來賬清理過程中,針對一些由于歷史原因出現個人借款,人員調離、失蹤、死亡,或雖已聯系到本人但超過法律訴訟時效,由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進行核銷。
一些單位如市某機關退回了原來的規劃押金、上海某醫用材料公司退回了多收的款項、市某檔案館出具了城建押金收費正式票據,協助醫院處理陳舊欠賬。
醫院在2000年9月為4名引進人才購進4套房50.58萬元,因對方單位未提供購房發票和購房合同,醫院只好暫先辦理了“借款人”轉借手續,轉入法律訴訟程序等待處理。2020年2月通過法院調解,妥善解決了這部分借款。
綜上所述,此次往來賬從1993年至2015年底的“其他應收款”,時間跨度長達22年。清理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資產處置審計鑒證報告,作為醫院資產壞賬處置的依據。經過院內公示,院內核銷28項,院外核銷15項,計320.12萬元。在報請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國資處審批后,于2019年12月23日,財政部門出具核銷審批意見,順利完成了清理“其他應收款”的任務。
泰州市人民醫院是百年醫院。第一,1999年9月,根據泰州市政府要求,原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原第二人民醫院整合為泰州市人民醫院,由于時間倉促,以“1+1”簡單方式合并,留下了眾多往來賬等遺留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有效清理。第二,醫院多年來在發展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為了解決職工福利(煤氣集資)、醫療集團合作、高層次人才引進、部分對外投資等,盡管滿足了當時面臨的現實需要,但后續管理沒有跟上。醫院曾多次進行清產核資,每次都提及清理長期往來賬問題,最終一拖再拖,形成呆賬。
多年來,泰州市人民醫院領導一直由醫療專家擔任,他們一般在自身專業內是醫療專家,而在醫院內控管理及財務體系方面知識儲備不足,對于醫院內控體系建設和運行、財務風險管理遠不及對醫療工作重視,特別是對“內部控制是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是管理運營風險最重要的工具”的認識不清楚,缺乏對內部控制基于風險管理這一最本質問題的重視。雖然醫院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只是停留在書面上的文件,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效果差,產生財務風險,帶來無法把控的損失。
醫院內部控制管理基本上由財務部門牽頭,而內部控制系統的高質量運行需要高素質人員來實現,有些醫院的會計參加內控管理、風險管控相關系統培訓的機會少,對財務事項內控的內涵和標準掌握不清,風險識別能力不強,往往因工作量過大,力求盡快完成任務,而在風險防范上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另外,財務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沒有適時進行系統化、規范化補充和調整,也給內部控制的運行帶來了不利影響,增加了財務管理事項的風險。
目前,一些醫院缺少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和評價機制,缺乏統一監督和評價的標準和體系。比如對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原則,制衡機制不健全,缺乏對決策層的約束監督,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缺乏相互制衡,重大事項決策和執行也沒有很好地實行分離制約制度等,缺乏應有的監督機制,內部控制難以發揮其作用,控制風險的能力偏弱。
通過此次泰州市人民醫院對陳年往來賬的清理,可以看出醫院內部控制管理基礎薄弱。內部會計控制作為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管理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醫院財務會計的自我檢查、保護醫院財務資產的完整性、防范財務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內部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醫院應盡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改:
醫院要加強建立和完善醫院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建設。泰州市人民醫院雖然一直有財務部門牽頭編制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確定了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組織文化、社會責任要求。但內部控制不單是財務部門需要做好的工作,還涉及醫院各項經濟活動的管理,而醫院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有效落實要靠相關職能部門。因此,醫院內部控制制度不是墻上制度,而是要靠全院、全員自覺執行。因此,醫院要從領導層面重視內控,開展全員、全方位的培訓,使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有章可循,建立違者必究的制度,達到醫院內部控制有效執行的目的。
醫院發生的每項經濟活動都有其風險性,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日常管理,將內部控制建設與業務管理優化緊密結合,不斷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常態化,對內部工作運行流程開展系統的梳理和業務流程圖編制工作,明確主要環節和關鍵控制點,并對應各環節、各節點的歸口部門及崗位,落實內控責任,實現內部控制制度流程化、信息化。醫院應當全面識別權力運行、業務活動和經濟活動的關鍵風險點,檢查關鍵風險點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執行是否有效,明確制定各風險點的管控措施,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風險覆蓋程度和風險防控效率,將風險識別、分析、應對等工作落實到具體崗位和責任人,切實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對風險防范的保障程度,突出對上級巡視、院內巡查、審計問題的整改,把風險防控和具體內部控制工作落到實處。
醫院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領導要改變內部審計總是找被審部門的問題與不足,改變被審部門的陳舊觀念,內部審計能幫助醫院找出內部經濟管理的短板和弱項、識別風險環節,要提高內部審計權威性,保障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有序開展。這樣,內部審計可以針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全面、系統、動態的監督檢查,定期進行內部控制的常規性評價和特殊評價,及時發現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漏洞、風險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和整改措施,形成內部審計報告,向醫院領導匯報,促進醫院進一步優化內部運營管理。
為了順應新的發展要求,醫院要改變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有效提升醫院內部控制框架建設質量,強化風險預警,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現代化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順應醫院內部控制建設與發展的新趨勢,建立醫院風險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