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英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很多企業會受到外界的較大沖擊,面臨新技術的沖擊,導致企業運營面臨許多風險。企業可以優化設計內部控制體系,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使企業處于一個穩步發展的狀態。例如,一些小微型企業加強業務的控制,優化設計治理體系,培養高端的內部控制人才,逐步推動企業運營機制的健全,使企業的財務運營、業務拓展、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更加規范。
有些企業比較重視資金管理,而輕視物資控制。這在部分企業內是比較普遍的情況,企業過度關注資金,而忽略了對實物資產的控制管理,會導致固定資產損壞貶值、低值易耗品過度浪費,而且由于資產維護力度不足,可能使資產管理費用激增。目前有些企業比較注重成本費用控制,但是并沒有制定一套完善的控制制度。在企業的物資采購、運輸等環節,沒有實現不相容崗位的分離,導致生產運營部分環節的成本核算數據失真,領導無法準確掌握核算的數據信息。
有些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有待完善。企業不能一味放權或集權,導致自身運行的風險增大,企業董事會應該加強對基層員工運營工作的監管,避免企業內部出現產權不清晰的問題。董事會是企業法人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主體,應規范法人治理體系中董事會、監事會與各層級的管理權限和工作職責,但是部分企業沒有明確劃分股東與董事會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產權關系。一部分小型企業的企業法人權力過大,企業制度隨時變化,各部門權責劃分不清晰,導致員工壓力過大,權責不對等,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企業要加強對收款環節的控制,才能夠保證應收賬款得到及時的收繳。有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銷售和收款環節存在財務人員虛開發票、虛計收入以及違規計提壞賬的問題,導致記錄的會計數據信息不夠真實。對于銷售和收款環節,企業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會導致企業的經濟效益蒙受損失。
在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監督工作,可以不斷發現內部控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幫助領導處理問題,使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當內部控制監督能彌補控制機制欠缺帶來的損失時,內部控制監督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欠缺,很多領導往往不太關注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導致員工不太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使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流于形式,企業的運營改革工作面臨較大的阻力,各項運營活動不夠規范和系統[1]。
目前,部分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法人治理機制漏洞較多,董事會與經營層的工作相互交叉,董事會和監事會定位不清晰,部分監事會的崗位由經營人員擔任,使監事會喪失獨立監督的作用。董事會、監事會應從制定的工作職責和權限方面,明確各層級的定位,組織員工將經營目標、戰略目標落實,然后將戰略目標分解,把企業的組織目標與員工的個人利益相結合,進而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在現代化的法人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治理體系中的核心組織,治理結構的完善需要從明確董事會的職能開始,然后依次優化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權限。法人治理應該是一種獨立的運營管理方式,必須增強各董事的責任感,提升董事會的管理效率,使現代化的法人治理體系更加完善[2]。
要增強企業內部員工的內部控制意識,領導要組織員工參與內部控制管理培訓,讓其認識到內部控制的作用。員工是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執行主體,同時也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引發管理風險,要確保風險控制工作得到穩步推進,領導必須組織開展員工的內部管理培訓工作。部門作為培訓工作的執行主體,必須大力落實內部控制培訓方案,并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的運營計劃,進而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得到順利開展。之后,還要建立一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團結協作,落實內部控制制度,使員工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讓員工相互學習、相互監督,進而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氛圍。
在企業內部構建會計信息系統,是內部控制制度落實的重要途徑。要使用信息化技術優化企業的會計控制制度,并規范會計憑證的填寫要求,正確記錄業務數據,盡量減少主觀判斷引發的錯誤,避免給企業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和損失,有效規避風險,提高會計控制的效率。在信息時代,企業可以通過銀行提高企業的財務工作效率,會計電算化已成為企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工具。應用財務系統可以顯著地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效率,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在未來,企業可以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加強對會計業務的執行檢查,并對會計數據進行分析。應用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有效地發現問題,深入挖掘會計數據的潛在價值。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都設計了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將內部控制評價作為內部控制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標準可以真實地反映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期間存在的一些缺陷,而且可以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對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外部的會計事務所、市場監管機構都能夠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進行評價分析,企業要建立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制度,定期向上級部門反映企業的內部控制運營管理現狀[3]。
內部控制體系評價制度的建立需要從三方面著手。首先,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自我評價制度,企業領導應該定期開展執行結果的考核分析工作,對考評結果與企業現有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內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處。其次,要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漏洞,設計相應的改進策略,為內部控制機制的落實奠定基礎。最后,要建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內部控制審計體系是保證企業穩定運營的要求。各企業要按照預先設計好的經營目標和經營計劃執行,組建審計部,由審計人員到業務一線,對內部控制執行狀況進行檢查。審計人員必須獨立,有一定的管理權限,才能夠得到員工的通力配合,開展審計工作。
企業內部要開展風險控制工作,必須組建風險控制部門,給風險控制設置合理的工作崗位,并賦予風險控制人員一定的管理權限,讓其能夠深入一線業務,了解業務面臨的潛在風險,給員工開展風險宣講活動,讓員工樹立正確的風險控制觀念。企業要逐步構建風險控制體系,制定各個運營活動的風險控制目標。企業要根據實際的運營狀況,搜集運行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信息,并分析這些信息,制定風險控制處置措施。還要給業務制定不同的風險控制目標,使控制目標得到貫徹落實,并檢查風險差異,了解執行力度不足的問題,優化完善風險控制制度。
企業要組織員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在內部控制的執行過程中,各員工都要按照內部控制制度有關內容開展工作,不能夠出現違規的情況。要構建現代化的法人治理體系,明確董事會的工作權責,使治理結構中各方的權限劃分更加清晰。企業還要引入財務系統,以信息化技術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同時,還要定期披露企業的數據信息,讓企業的上級管理部門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執行狀況。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對提高整個企業的經營能力,降低運行風險有較大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推動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實。組織現有的員工參與內部控制管理培訓,有利于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