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偉然
21世紀,我國經濟進入新時期,發展相對穩定。但復雜激烈的國際競爭仍然要求每個企業必須抖擻精神,提升可持續競爭力,為自己贏得生存空間。因此,要提升自己的可持續性競爭力,分析影響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根本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研究,在不同的理論中術語不盡相同,通過分析和總結,汲取各個理論的精華,本文認為: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是綜合企業管理能力、企業戰略決策能力、企業生存能力和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企業可持續競爭力重要程度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是形成、強化、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應形成均衡協調發展,企業不僅考慮現在要發展,而且要以后長時間可持續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核心競爭力決定著企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企業長久發展,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企業成長、經驗積累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專長,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對于企業的兼并、重組等具有特殊的意義。企業可持續競爭力能夠促使企業擁有長期競爭優勢,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全球化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然而,提升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途徑有很多種,如提升組織管理的競爭力、企業文化的競爭力、人力資源的競爭力、供應鏈的競爭力、品牌及銷售渠道的競爭力和企業創新能力的競爭力,其中最核心的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競爭力。華為作為民營企業,產品及服務遍及全球,華為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50強中的45強及全球1/3以上人口,在世界范圍內的5G競爭中成績卓越。華為的成功就在于創新能力的競爭力,華為10年前就著手布局5G技術研發,取得現在的成績是必然的結果。企業著眼于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在美國不斷的打壓中處于不敗之地,領跑世界5G網絡發展?,F在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已經占國內的98%,各個領域都支持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支付,一部手機就解決了各行各業的消費問題,再也不用考慮找零錢的麻煩,既安全又快捷??梢哉f,移動支付是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創新,給人們帶來了便捷。軍工方面蓬勃發展靠的也是創新,遼寧艦、山東艦北斗導航等都是靠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創新能力,同時創新能力也會促進企業的發展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影響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沃納·非特強調資源的重要性,他認為資源指的是企業用來為顧客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要素。資源又可分為非財務資源和財務資源。非財務資源是企業的無形資源,主要包括管理、技術、制度因素等,非財務資源不能從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財務資源是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直接反映出來的資源,如資金、利潤等。企業經營實質上是以資金為主體的資源配置和運動過程,主要是企業資產保值增值和盈利。所以本文所指的資源主要是財務資源。企業應加強財務資源的管理,優化財務資源,即把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源分配和布置在不同領域,并有效合理地利用財務資源為非財務資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服務??梢酝ㄟ^借助企業財務報表考察財務資源配置的效果,分析企業可持續競爭力。企業的資產權益比率、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增長率等能夠體現企業的收益,反映可持續競爭力。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競爭能力理論中強調市場的作用,認為開拓、保持市場是企業長期可持續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市場競爭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一種無形推動力。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競爭,更要正視國際市場的競爭。要想生存與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許多企業產生了由市場競爭所帶來的強烈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本身就是企業謀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推動力。海爾總裁張瑞敏說:“有市場才有海爾的今天。”同時也有為數不少的企業日趨萎縮,關停并轉破產,在市場競爭中消亡。因此,企業要生存發展,就要適應市場、占有市場,擴大產品銷售,把市場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約瑟夫·熊彼特的技術進步理論強調技術進步決定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而企業生產經營能力的核心因素是技術。所以,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應注重技術的作用,提高經濟效益的科技含量。根據邁克爾·波特的觀點,企業只有兩大持久的優勢:一是低成本,二是差異化,差異化來自創新。競爭實際上是通過差別化來戰勝競爭對手的。每種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通過技術創新,可以促進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或提高企業現有產品的技術含量,不但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最終還能提升企業的可持續性競爭力。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重視技術。
我們將能夠把企業的資源加以統籌整合以完成預期任務和目標的技能稱為管理能力。單個資源通常不能夠形成企業的持續競爭力。管理和資源共同構成了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基礎。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固然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但所有這些條件的實施最終還要靠人的管理。因此,管理能夠極大地提升和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主要原因可以歸為:第一,管理創新能夠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優化配置和使用資源,擴大企業經濟規模。第二,管理能提高生產要素效率并優化配置。管理是一種人力資本,對生產力其他要素作用的正常發揮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可實現生產過程中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三,良好的管理水平能夠煥發和激起創新活動的積極性。第四,管理能夠推動企業技術和產品的創新。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企業的活力源泉與生存之本。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管理不但可以降低資源配置的不確定性,還可以使企業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良性運行,從而使企業工作總體保持高效率。
營銷能力是企業競爭力,更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銷能力是指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主要表現為產品和價格的競爭力、促銷力度、營銷網絡建設、開展營銷調研及收集和利用市場信息的能力等。一個企業要想迅速成長,不僅有賴于它的技術能力,還有賴于它的營銷能力。營銷能力低,缺乏對市場的滲透能力,就會受制于他人,企業就不能順利發展。因此,企業營銷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企業可持續性競爭力的強弱。
環境即組織環境,企業所處環境并不是企業的地理環境,而是指企業生存所面對的經濟環境,是指企業邊界之外對企業生產經營可能產生影響的一組力量和條件,是國民經濟的子系統。這些力量和條件不斷變化,從而為企業帶來機會和威脅。環境又分為內部環境和一般環境。內部環境是指來自消費者、供應商、分銷商、客戶以及競爭對手等帶來的威脅,因為他們會對企業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帶來壓力,產生影響。一般環境主要是指外部的大環境,如經濟政策、社會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全球力量等。企業要想發展,走出國門并立足世界,必須重視并利用環境因素來提升自身的可持續性競爭力。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一般環境產生于環境變化中的機會和威脅,比產生于內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更難以確認、更難作出適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