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虎
首先,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可以實現對企業各部門、全環節的有效監督和控制,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按照規章制度貫徹落實,最終幫助企業實現預定目標。內控通過動態控制和檢查,能夠有效反映企業經營決策執行情況,揭示企業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及時糾正偏差,保障經營活動的高效性。其次,內部控制的實施可以推進科技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要保障高效、有序的生產經營活動,就必須明確權責、分解職能、清晰產權,建立完善的核算、監督、保管制度,處理好利益分配關系,以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為依托,助推企業經營目標和效益目標的實現[1]。最后,健全有效的內控體系,可以保證會計信息采集、篩選、分類、記錄、分析、匯總全過程的規范性,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有效地反饋科技型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完整準確的會計信息可以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盡可能地避免由于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決策誤判風險。同時,通過健全授權審批控制制度體系,可以把控企業資金收支活動、現金流情況,強化財務活動控制,依托于完善的內控體系,可以建立風險管控系統,搭建完善的風險防線,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防控風險。
首先,完善治理體系,科技型企業應搭建以董事會為核心的治理體系,明確各職能層級的權責利,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確保權力行使既能相互協調,又能相互制約。通過加強董事會授權控制,可以促使決策的有效落實[2]。科技型企業應完善激勵制度,將經理人員的業績與薪資增長、職位晉升、期權鼓勵等相掛鉤,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以確保資金潛力的有效發揮,助推企業業績長效增長;還應建立約束機制,增強對經理人員的監督控制,可以發揮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將管理人員的績效與資產增值、企業發展相聯系。其次,強化授權控制,以某科技型企業為例,企業授權控制主要包含兩部分,分別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應注意明確二者之間的界限和責任。在授權時,要針對不同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并明確各類業務的授權審批標準和程序,還應建立相應的檢查制度,對授權審批權限的匹配性進行檢查監督,以保證業務質量。
科技型企業內部控制應重視對業務活動的控制,尤其是關鍵環節、重要方面要重點管控,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以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性。第一,資金控制。科技型企業對于資金控制應重視合理劃分職責,明確資金支付崗位和資金保管崗位的權責界限,合理設定權限范圍,對資金支出的審批程序進行合理設定,支出應以預算為依據,杜絕無預算超出或者超預算支出;對于企業的銀行存款、現金等資產的管理,應注意遵循相關法律法規,賬戶的設立、審批、清理必須規范有效,對于現金的盤點應嚴格按照企業的現金管理制度執行,在核對銀行對賬單過程中應嚴格執行規范程序;此外,還應注意票據管理,票據的購買、保管、使用、銷毀均應準確記錄。第二,采購、付款控制。科技型企業在采購過程中,應嚴格執行請購審批程序,先提出采購申請,在采購申請單中明確注明采購物資名稱、類型、數量等,并說明采購因由,由財務部門和物資管理部門核實后,方能執行采購計劃,必須統一組織采購,禁止多頭采購、重復采購;在采購活動結束后,要注意對入庫物資做好驗收,所有物資必須符合驗收入庫標準,對于不符合標準的物資要禁止入庫;還應注意供應商的選擇,可以建立客戶數據庫,及時關注市場各類采購價格動態,以便選擇資信狀況良好、價格合理的供應商;在付款環節,要注意付款方式的選擇,同時要注意明確付款審批權限和審批程序,合理選擇與客戶的對賬方法。
以某科技型企業為例,該企業組織結構相對復雜,且管理鏈條過長,集團總公司由于自身人員構成和職責規定等原因限制,無法過多地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從而導致監督力弱化[3]。基于此,科技企業應重視授予總經理一定的職權,由其全面負責經營管理工作。企業還可以由集團總監負責財務管理相關工作,并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主要承擔科技企業的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優化設計、財務人員的人事任免、財務人員的業績考評、企業年度資金預算編制等工作。將財務總監作為集團的第一財務負責人,由財務總監來負責制定符合企業管理要求和發展要求的財務管理制度,督促財務計劃有效落實,對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檢查及監督。由于科技型企業的分公司不能獨立進行投融資活動,因而應當由總公司統一規劃,并委派專業會計人員承擔會計核算工作。對于科技型企業各分公司,應自覺接受集團公司的監督管理,定期編制財務報告及相關資料,提交財務總監審查,并就財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財務總監匯報。科技型企業通過建立“下報上檢”的工作體系和“垂直”的組織管理體系,實施財務總監負責制,可以實時掌握科技企業整體財務情況、經營成果等,確保整體戰略目標有效推進。
為了強化對科技型企業的財務管控,企業應重視搭建財務結算中心,并將結算中心納入集團總部,由總會計師全權負責財務結算中心。首先,要優化結算中心的組織體系,明確權責,可將其分為兩個部門,即資金管理部門和資金結算部門。其中,資金管理部門要設立調度管理崗位、貸款審核崗位、審計監督崗位,各崗位人員必須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崗位人員應熟練掌握財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業務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資金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編制企業的年度預算,對內部貸款進行審核,同時定期對企業的資金運行情況進行審查,建立動態的資金監控體系,實時全過程監督資金流向,以便為企業管理層投融資決策提供依據。對于結算部,應設立出納崗位、核算崗位、分戶結算崗位等,并配備專業的會計人員,由出納人員負責企業的現金收支和銀行存款收支,并簽發票據;分戶結算人員主要負責審核各分公司的結算賬戶開設情況,并對資金收付、單據填制、工資撥付等進行審核;核算會計人員,主要負責對結算會計申辦的各類業務進行受理,并進行全企業的匯總與平衡,可以編制現金流量表,為自己管理部門提供有價值的財務信息。
在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被各行各業廣泛應用,而作為大數據時代的先鋒企業,科技企業在內部控制中應當更加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充分體現自身優勢。首先,企業要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基于內部控制的五個關鍵要素——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部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對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進行升級優化,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融入信息系統中,提升信息系統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其次,要加大對信息系統的資金、人力投入,為信息系統配備高質量的硬件設施,同時加強系統的安全防護,保證信息系統穩定運行;最后,加強對內部控制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能夠熟練掌握信息系統的實際操作,更好地利用信息系統展開內部控制工作。
科技企業加強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謀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這就要求科技企業內部控制必須做到有的放矢,遵循有效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如此才能確保內部控制作用的有效發揮。內部控制是構建和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科技企業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分析科技企業的基本特點和發展情況,設計出符合科技企業內控要求的基本框架,從組織規劃控制、財務控制、系統安全控制、審計控制、業務活動控制等方面入手構建既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內控管理新體系,發揮內部控制對企業管理的保障作用,助推企業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