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市稅務局稅收科研所課題組
新年伊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不僅給人民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也對企業復工復產等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許多困難。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天津市委市政府也適時出臺了21條惠企措施,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幫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天津市稅務局稅收科研所組織9個基層稅務局開展了調查研究,征求了部分業務處室的意見。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面向納稅人開展線上調查問卷,及時掌握了相關政策實施效果,了解企業所想所需,經過梳理綜合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天津市稅務局黨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迅速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四力”要求,以實打實、硬碰硬的惠企惠民舉措,強化責任擔當,戰疫情、準施策、優服務、細分析,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將嚴格落實“網上辦、不見面”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切入點,積極回應納稅人繳費人在稅收征管方面關切的現實問題。將納稅人繳費人安全和順暢辦理涉稅繳費事項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點,持續優化便民辦稅措施,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納稅服務。堅決將貫徹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落腳點,緊密結合天津實際,積極出臺相關措施,為企業復工復產、持續發展提供稅收助力。從調查問卷情況看,對新出臺的稅收政策知曉率達91%;認為可以進行“非接觸式”辦稅的達99%;有86%參與問卷人認為新出臺的系列措施有助于企業復工復產。
由于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宣傳方式和渠道有限,政策宣傳難以做到全覆蓋。參加調查的企業中近10%表示對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的稅收政策不了解;有近70%的企業表示了解不夠充分;非常了解的比例僅為21%。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推進,天津12366電話咨詢量明顯增加,自2020年2月3日春節假期結束以來,至2020年2月21日,天津12366熱線共接聽疫情防控類咨詢電話1375條,部分企業沒有完全熟知現有稅收優惠政策及復工復產后相關涉稅事項的辦理流程。
部分政策不明確,落實過程存在不確定性。如增值稅優惠政策中,未明確符合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在4月進行季度申報時,如何享受現有優惠政策。出口退稅政策受疫情期間人員進出管制的影響,無法正常到企業實地調查,增加了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時間的不確定性。納稅人發生捐贈支出后,由于公益性組織資格認定時點滯后,能否享受相應優惠政策不確定。申請臨時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屬核準類減免稅,常規審批手續辦理環節多、時間長,受疫情影響的納稅人難以及時享受到稅收優惠。
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普遍存貨周轉快,增值稅留抵稅金少,增值幅度大,導致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效用不夠明顯。延長虧損結轉年限政策對困難行業的判定方式需完善,可能會出現實際受影響很大但不屬于困難行業企業的情形,導致企業無法享受政策優惠,同時政策兌現時間較長,對于困難行業企業近期面臨的經營困難,短期內難以實現支持效果。
疫情對文化娛樂行業造成了重大影響,目前政策未包含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減免。天津目前個人出租住房稅負較周邊地區整體稅負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業降低成本和促進用工。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零售、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的稅費優惠政策力度還不夠大,刺激消費需求端不明顯。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無法按時對取得的發票辦理認證確認,在申報增值稅時進項稅額無法抵扣,造成企業當期稅負較重。按照疫情防控人員少接觸的要求,對于百萬元版增值稅專用發票審批實地核查的要求難以有效實現,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參加問卷調查的企業中約12%表示電子稅務局、微信公眾號及增值稅發票服務平臺等“非接觸式”電子辦稅渠道操作復雜、速度慢,還有24%的企業反映部分業務仍需在辦稅服務廳辦理。電子稅務局在納稅征管中存在具體業務操作上的瑕疵,網上業務辦理功能有待優化。社保費和非稅繳費業務網上辦理能力較弱,存在數據處理錯誤、繳款途徑不夠便捷、額度限制等問題,造成網辦率低。
繼續強化線上宣傳,區分不同類型納稅人和不同稅種,分類發布線上培訓資料,貼近企業實際需求。加強與新聞單位合作,在報刊網絡開設稅收政策宣傳專欄,多利用電視媒體、網絡媒體,以“面對面”講稅課、做訪談等形式,增加與納稅人和繳費人的互動。加強與通訊公司等部門的溝通,通過短信、微信等方式,發送提示提醒,擴大宣傳覆蓋面。
進一步細化現有規定并制定統一執行標準,盡快出臺詳細的操作指引。及時掌握不同行業需求,建議進一步出臺、儲備一些普惠性更高、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的稅費優惠政策,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如完善延長虧損結轉年限政策的行業判定方式,建議由企業選擇按照2020年度或2019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判斷是否屬于困難行業企業,以解決企業2020年度主營業務下降可能導致不符合困難行業企業判定標準的問題。如優化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管理,建議調整現有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管理方式,年初認定公布當年具備公益性組織資格名單,或已認定資格設置3年至5年有效期。如放寬房產稅、土地稅困難減免的認定條件并簡化審批流程。如降低個人出租房屋稅負,促進降低企業成本。如適度放寬增值稅管理,擴大免征增值稅范圍,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在疫情期間無償為疫區運輸物資行為。如進一步推進增值稅改革,加快實施“三檔變二檔”。
及時調整信息系統配置,根據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區分企業類型,進一步完善電子稅務局和手機APP等線上辦稅繳費平臺功能及流程,簡化系統操作,優化系統配置,提升反應運行速度,建議開通電子稅務局在線咨詢服務功能,為納稅人辦稅繳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體驗。
大力提升稅收信息化水平,提高稅收信息共享能力,整合稅務人員使用的網上辦理涉稅業務系統、天津市網上稅務局處理平臺、電子稅務局(稅務人端)、申報接收系統4.0,整合各種稅費APP,形成統一便捷高效的線上電子數據管理系統,增進智能辦稅、智慧稅務新體驗,降低稅收成本,提高稅收效率。
完善優惠政策的后續管理,特別是對存在風險點的部分政策,更新金稅三期系統、發票管理系統等,增設異常比對流程,加強風險管理。在嚴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持續做好對優惠企業征免期稅負變化的監控、分析和評估,建立配套跟蹤管理措施。健全稅收風險管理體系,將相關疑點數據、提醒信息,融入到電子稅務局,方便納稅人、繳費人即知即辦,提升特殊時期風險控制的落實效率,確保優惠政策嚴格執行。綜合利用系統數據優勢,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納稅人進行精準分析,對特定行業特定類型納稅人 “靶向”施策,對納稅服務廳辦稅峰值進行評估,制定化解辦稅峰期措施。
在持續為企業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應急和溝通協調機制,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在服務上做文章,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注重提供個性化服務,對減稅降費政策進行更詳細的解讀,根據納稅人需要,有重點的推送稅收優惠政策。搭建征納溝通平臺,確保稅務機關能夠點對點觸達納稅人,滿足納稅人個性化需求。推動涉稅中介行業發展,引導納稅人選擇使用涉稅中介辦理業務,充分發揮中介機構作用。建議對生產、銷售和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的企業給予優先支持,提供綠色通道和容缺辦理服務。
支持疫情防控,鼓勵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各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綜合施策。問卷調查顯示,疫情給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主要困難除稅費等因素外,更加關注市場訂單業務量減少、員工不能按時返崗和招工難、上下游企業復工不同步以及供應鏈不暢等問題,企業迫切需要的扶持政策除減稅降費期待外,還包括緩繳住房公積金,適當降低社保費率,在物流、采購、用工、合同履行、融資等諸多方面的需求也很迫切。
建議進一步加強與財政、市場管理、交通運輸等多部門的溝通協調,多手段多舉措綜合施策。如進一步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加大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強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的金融支持,在政策范圍內提供必要補貼,為企業“輸血”開源,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服務意識等等。
從中長期來看,加快國企改革,進一步增強民營經濟市場競爭地位,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探索“五險一金”相關體制機制等深層次改革也是解決企業發展困難的治本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