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外匯局扶貧辦 編輯/韓英彤
近年來,外匯局圍繞巨鹿的縣域特色產業,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助力形成“3+6+N”的產業扶貧格局,實現了連線成片的精準幫扶。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為落實習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匯局”)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外匯局的扶貧始于1994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定點幫扶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近年來,在外匯局的統一指揮下,逐步創新建立了“局、縣、銀、企”聯合幫扶“巨鹿模式”,即堅持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局河北省分局、外匯局邢臺市中心支局、外匯局巨鹿縣支局四級聯動,匯聚外匯局、巨鹿縣委縣政府、各類銀行金融機構、國內知名企業四方力量,強化外匯政策和貨幣信貸政策兩項支撐,以確保助力巨鹿縣如期完成脫貧攻堅這一目標任務。
精準對接金融需求。一是精準對接產業幫扶項目。通過“局、縣、銀、企”聯合幫扶模式,協調引進重點企業,進行項目資金支持。其中,國開行、農發行、中行、建行等銀行機構,國新國際、中鐵中基、廣藥集團、河北鋼鐵集團等19家企業,幫助巨鹿謀劃引進神州巨電、京鼎穆拉德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項目30余個,項目投入和信貸投入達27億元,為助力巨鹿傳統產業升級,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增加了新動能。二是精準對接能夠帶動脫貧致富的進出口企業。主要為有境外投資意向,或招商引資需求,或進行對外貿易擴展的企業實施精準幫扶,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服務前置,專人服務”。三是精準對接貧困人口創業就業金融需求。推動完善扶貧小額信貸和創業擔保貸款管理機制,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創業就業。截至2020年9月末,巨鹿縣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達1.52億元。
加大貨幣信貸政策支持。從貨幣信貸政策方面給予巨鹿縣脫貧攻堅以支持,形成對巨鹿縣脫貧攻堅的強大金融支撐。一是加強扶貧再貸款使用管理。對巨鹿縣扶貧敞口供應再貸款,創新扶貧再貸款管理方式,建立“一次授信,循環使用,隨貸隨還,展期自愿”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發揮定向降準正向激勵的作用,對考核達標的巨鹿縣法人金融機構給予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優惠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將釋放的流動資金運用于脫貧攻堅領域。三是加大對巨鹿縣金融機構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支持力度,聚焦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票據貼現業務開啟綠色通道,做到應貼盡貼。2016年以來,巨鹿縣縣人行(巨鹿縣支局)累計為巨鹿民營小微企業提供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資金5.52億元。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一是推動和引導金融機構針對巨鹿縣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農村抵質押物范圍,大力發展大型農機具抵押、林權抵押等信貸業務,開展應收賬款質押和保理等融資業務,服務涉農企業融資。二是對巨鹿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發行公司債券等,按規定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幫助和鼓勵當地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債和三農金融債,支持重點企業通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銀行間市場發債融資,用于幫助巨鹿發展。
全面發展普惠金融。一是持續推進巨鹿縣普惠金融發展,完善農村支付體系建設,推動結算賬戶、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網絡的應用;重點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推廣電子支付方式,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二是積極開展三級金融服務網絡建設,以巨鹿縣金融辦為基礎,組建金融服務中心,以鄉鎮財政所為基礎建立鄉、鎮金融服務部,以村兩委會為基礎建立金融服務站,實現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體系全覆蓋,為全縣農戶和企業貸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三是配合巨鹿縣政府嚴厲打擊逃廢債和金融詐騙活動,防范區域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地方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經營環境。
近年來,外匯局圍繞巨鹿的縣域特色產業,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聯合多條戰線共同發力,助力形成“3+6+N”的產業扶貧格局,即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基礎上,大力發展金銀花、枸杞、紅杏三種優勢產業,發展葡萄、菊花、草莓、林下食用菌、設施蔬菜、苗木六大特色產業,以及根據群眾個人意愿發展N種特色種養產業,實現連線成片精準幫扶。該模式下,以扶持壯大縣域特色產業為重點,以培育引進市場經營主體為基礎,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建立貧困戶與市場經營主體利益聯結長效機制為關鍵,加大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力度,帶動貧困戶就業和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協調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多家外匯經辦銀行和19家大型企業來巨鹿縣開展項目對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總額超過27億元,協調捐助資金近2000萬元,實現了金融扶貧與產業發展的有效融合,為巨鹿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金融力量。
創新扶貧模式,夯實發展基礎。在“局、縣、銀、企”聯合幫扶模式下,引導眾多優質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產業發展促扶貧開發。積極向北京同仁堂、廣州采芝林藥業公司、國藥集團推介巨鹿的金銀花、枸杞;引進中農勁騰公司在巨鹿投資建廠,利用金銀花及衍生產品生產酵素;協調農業發展銀行河北省分行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大力支持巨鹿縣高效農業科技孵化園產業扶貧和現代農業智慧節水灌溉“田田通”項目,對巨鹿縣授信20億元額度,用于推動巨鹿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河北旅投集團與巨鹿在文化旅游、康養、歷史文化挖掘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大力支持巨鹿縣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重點協調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研究為神州巨電等產業龍頭企業擴規增效提供投融資支持;聯系國新國際公司,謀劃推動11個重點投資合作項目;協調中非產能合作基金,助力巨鹿小米種子進非洲;協調北京中關村園區管委會,就其助力巨鹿在北京召開招商推介會以及在巨鹿共建產業園區等進行溝通。
提升特色產業,將“產業鏈條”編制成“扶貧網絡”。結合巨鹿縣的實際情況,推動巨鹿縣大力開發適合貧困人員的特色農業項目,通過政府融資、財政資金扶貧、金融信貸助力等多種方式,協力打造了“3+6+N”的產業扶貧格局。通過精準產業扶貧,巨鹿縣實現了86個貧困村農業科技孵化園全覆蓋,貧困戶至少享受三項以上產業項目扶持,脫貧戶至少享受一項以上產業項目扶持。
27年來,外匯局始終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聚力脫貧攻堅,深耕定點扶貧“責任田”巨鹿縣。2019年5月,巨鹿縣成功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2020年,巨鹿縣實現全部貧困人口脫貧。為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并防止返貧,外匯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了金融支持縣域振興戰略發展規劃中未來的重點工作:
一是健全金融支農組織體系,提高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的質效。指導轄區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立足普惠金融事業部等機制建設,完善專業化的“三農”金融服務供給機制。引導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普惠金融事業部、三農事業部,認真執行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央行再貸款政策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縣域,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力度。支持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擴大農村地區的網點覆蓋面,下沉服務重心。
二是保持過渡期內政策穩定,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全面梳理總結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情況,推廣脫貧攻堅戰中積累的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此外,還要做好政策的統籌銜接,明確過渡期內需要延續的支持政策。要做好工作的統籌銜接,在攻堅期內實施的產業扶貧重點舉措的基礎上,安排好后續工作。要做好規劃的統籌銜接,把脫貧攻堅規劃需要持續推進的任務、工程、項目等,納入鄉村振興規劃,使其長久發揮作用。
三是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導各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更多地配置到“三農”領域,以更好地滿足貧困農戶的合理需求。充分發揮扶貧再貸款、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導向作用,降低涉農主體的信貸融資成本。推動金融扶貧和產業扶貧的有效融合。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滿足農戶的合理貸款需求。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
四是創新多元金融服務產品,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鼓勵各金融機構立足實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針對“三農”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推廣創新型、便利型金融服務,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穩妥有序地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拓寬渠道解決農戶“抵押難、融資難”等問題。積極推廣林權抵押貸款,拓寬林業資源信貸融資渠道,有效滿足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充分發揮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作用,探索開發新型信用類金融支農產品和服務。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探索利用量化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的融資方式。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農業企業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五是完善金融支農激勵政策,防范、化解農村金融風險。發揮差別化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引導作用,嚴格落實滿足條件的三農事業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激勵機制。完善涉農貼息貸款政策,降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的作用,強化擔保融資增信功能,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鄉村振興。健全農村金融風險緩釋機制,加快完善“三農”融資擔保體系。加大金融風險監測力度,增強風險防控措施,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六是積極推進綠色信貸發展,健全綠色金融支持體系。加大對綠色農業、節能環保、新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鄉村綠色信貸產品和業務的發展。重點支持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有機農業等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著力支持綠色、低碳、高效、清潔、無公害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支持綠色經濟林、林下經濟、優質林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和林業產業鏈的發展。積極推動轄區金融機構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森林碳匯等抵押融資創新業務。
七是強化普惠金融數據監測,提升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做好貧困地區法人金融機構考核工作,引導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將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當地貸款,激勵縣域法人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加強對金融扶貧統計數據的監測,加大對金融統計的檢查力度,切實提高數據質量,做好農村地區存貸款統計監測。加強普惠金融調研工作,做好政策落實情況的反饋。
八是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優化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大力推動移動支付等新興支付方式的普及應用,積極引導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向鄉村延伸,消除金融服務空白。加強對助農取款服務的管理,推動“助農取款+”的深入發展。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多渠道開展支付結算宣傳,加快推動銀聯“云閃付”的普及運用,加大對農村便民支付的宣傳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加強對支付領域農村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